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韩愈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833201
  • 作      者:
    钱伯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在精深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资源。生生不已的变易之道,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大丈夫气概,民为邦本的政治哲学,正德、利用、厚生相统一的精神物质兼顾的文明观,等等,都是救治“现代病”的良药,开启今人智慧、滋养今人心灵的营养。本书为国学经典导读——《韩愈文集》。本书精选韩愈诗、文选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韩愈的思想观点、文学成就及语言特色,为别具一格的精粹选本。
展开
精彩书摘
    【题解】
    韩愈有五篇以“原”字为题名的论文,称为“五原”。“五原”的主旨是阐述和发挥儒家的基本思想。儒家思想的本质是为专制社会的长远统治服务的。《原道》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篇。据韩愈于贞元二十一年(805)《上兵部李侍郎书》说:“谨献旧文一卷,扶树教道,有所明白。”学者认为所指即“五原”等篇。这年韩愈三十八岁,既云“旧文”,这些文章当陆续写作在此年之前。
    用《原道》作篇名,韩愈不是第一人。《淮南子》已有《原道训》,《文心雕龙》也有《原道》篇。但《淮南子》说的是自然之道,《文心雕龙》说的既是儒家之道,也含自然之道。只有韩愈《原道》说的纯是儒家之道。
    在这篇文章中,韩愈将儒家之道称为“先王之教”或“先王之道”,先王就是“古之圣人”,指的是禹、汤、文、武、周公、孔子。除去孔子,这些人是古代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孔子不是统治者,但他把这些统治者美化为一个儒家心目中的完善社会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孔子的功劳很大,所以有资格与先王们并列。韩愈在本文中建立了一个“道统”,就是由禹、汤一代代传下来,传到孔子,孔子又传给孟轲,孟轲也是“先王之教”、“先王之道”的鼓吹者。由此可知,韩愈宣扬的儒家之道,指的就是古代专制社会的统治之道。
    《原道》所阐述的儒家之道,即统治之道,包含两个方面:思想方面与实施方面。思想方面是基础。本文第一段讲的就是思想方面的问题,是全篇的纲领。
    头六句又最是关键,具体地阐明了儒家思想的根本即是民本思想。这六句很重要,但不大好读。读通这六句,方能掌握全篇要义。现每一句采用问答方式,给以分析解释。
    第一句“博爱之谓仁”。问:博爱是不是一切皆爱,万物皆爱?答:此处只指爱人。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也就是以爱人为核心。人是万物之主。草木虫鱼禽兽,无不可爱;但均以有否利于人的生存为前提。
    第二句“行而宜之之谓义”。问:行与宜的关系如何?答:此是构成义的两个因素。《中庸》说“义者宜也”,只提一个宜字,虽然也含有行的意思,但不明确。韩愈说“行而宜之”,行就是行动、实行、实践,强调行的重要性,意思就明确了,也完备了。宜的意思较复杂,按字面解释为适宜、合宜,都不错,但容易发生主客观不协调情况。主观认为宜的,客观不一定宜。反之亦然。容易产生以权宜来辩解行动(如变节者)。因此仅按字面解释还不够,必须解释作行为的标准,即该做的事情。“行而宜之”就是做该做的事情。只提该做的事情(宜),而不去做(行),不对;只提做(行),而不问这事情该不该做(宜),也不对。行与宜,两者不可缺一,合起来方成为义。义即是完成了所做的该做的事。
    第三句“由是而之焉之谓道”。问:这句的“是”指仁还是指义?答:不单指仁,也不单指义,乃是合仁义而言。儒家的信念是仁,以仁贯彻于行动是义,故仁义不能分割视之。问:一般将道看得很神秘,能不能说通俗些?答:在儒家看来,道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东西。道就是道理,也是道路。道理是指导人们方向的,道路是指引人们行走的。仁义的道理、仁义的道路,这就是儒家的道,也就是韩愈此处所说的道。
    第四句“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问:“足”的意思是充足、充实,当然指仁义的充足、充实,但上第三句已说明由仁义(“是”)而达到了道,这不是重复吗?答:达到道还不等于得到道,“充乎己”方才是这个过程的完成。问:那么为什么还要加一句“无待于外”呢?答:这说明仁义的成为一个人的从思想到行为的指针,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与自身浑成一体,而不是倚仗外力的强制。问:如此说来,这句所说的德是否就是我们常说的修养?答:德可说是修养,而且可说是完成了修养过程的修养。
    第五句“仁与义为定名”。问:这个“定名”该如何理解?答:定是固定的、规定的、特定的意思,定名就是固定的、规定的或特定的名称。问:名就够了,为什么非加定字不可呢?答:因为这个名包含实的意思在内,实由名而表现,名因实而得定。有名无实这个名是假的,有实无名这个实是不稳定的。这里的定名便是固定仁义这个名。旧注引张无垢说:“道德自仁义中出,故以定名之实,主张仁义在此二字。”便是这个意思。
    第六句“道与德为虚位”。问:上面说道德,都实而不虚,为什么这句又说道德是“虚位”呢?答:旧注引杨诚斋的话,谈的就是这个问题。他说:“道德之实非虚也,而道德之位则虚也。”只要在这句话的首句前加个“何”字,也成了问句。虚位可理解为载体或容器,可装上不同的物体。虚位以待,老子可以去装,儒家也可去装。而这里所装的是儒家特定的仁义,而不是老子说的那一套道理。所以韩愈接下来就说:“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
    ……
展开
目录
导言<br>赋<br>感二鸟赋并序<br>杂著<br>争臣论<br>画记<br>原道<br>原性<br>原毁<br>原人<br>原鬼<br>师说<br>送穷文<br>进学解<br>讳辩<br>伯夷颂<br>子产不毁乡校颂<br>蓝田县丞厅壁记<br>杂说四首<br>读苟<br>读仪礼<br>读墨子<br>鳄鱼文<br>传记<br>太学生何蕃传<br>张中丞传后叙<br>圬者王承福传<br>毛颖传<br>书启<br>上宰相书<br>后十九日复上书<br>后廿九日复上书<br>与孟东野书<br>答李翊书<br>与冯宿论文书<br>与崔群书<br>答吕盛山人书<br>赠序<br>送李愿归盘谷序<br>送孟东野序<br>送董邵南序<br>送高闲上人序<br>祭文哀辞<br>祭田横墓文<br>欧阳生哀辞<br>题哀辞后<br>祭十二郎文<br>吊武侍御所画佛文<br>碑志<br>贞曜先生墓志铭<br>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br>柳子厚墓志铭<br>柳州罗池庙碑<br>殿中少监马君墓志<br>故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br>唐故监察御史卫府君墓志铭<br>南阳樊绍述墓志铭<br>太原郡公神道碑文<br>表状<br>论佛骨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