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老舍与京味文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81683
  • 作      者:
    韩经太等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是一座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城市。“京味文学”自清朝开始形成,经过数百年间的发展,现在依旧生机勃勃。而老舍,无疑就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代表性人物。
     《老舍与京味文学》从对“京味文学”概念的解剖开始,解析了老舍作品的特点及思想内涵,分析了老合对“京味文学”的贡献及老合作品在当代的影响。更进一步地,介绍了“京味文学”在当代的发展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最后,展望了“京味文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本书语言生动,材料翔实,内涵丰富,内容紧贴当代实际,对每一个热爱北京文化、热爱“京味文学”的读者都是不可错过的一本好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京味文学:时空与人文
  与许多其他言人人殊、聚讼纷纭的话题不同,有关"京味文学"的讨论似乎越来越趋于一致,关于京味文学的研究著作已经盈床叠架。人们好像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谈到"京味文学"几乎本能地会出现一个文学史的线索,这个线索以老舍为中心,上推可至曹雪芹《红楼梦》、文康《儿女英雄传》,下伸可达20世纪80年代的新京味小说乃至延及当下渗透到大众传媒中的影视文学比如王朔、刘恒、冯小刚等人的作品。而京味文学的特征不外乎机智风趣、冲淡舒缓、俏皮滑利、韵味悠长、从容迂徐,以文化沉淀、平民趣味、市井风情见长。作为京味文学表征的意象也会立刻浮现在想象者的脑海中:鸽哨、茶馆、胡同、四合院、豆汁、烧饼、冰糖葫芦、北海、颐和园、前门楼子、东安市场、街头的人力车夫、混混儿、大宅门里的格格、公务所里的小职员……
  这样的背景下,再来谈"京味文学",不免有着"崔颢有诗在上头"的尴尬,这看起来已经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了。要想避免拾人余唾的处境,强为之辞则很有可能剑走偏锋、走火入魔。那么,今天我们如何来谈"京味文学"?如何使这个略显陈旧的命题既有文本上的价值,也有现实性的关怀,而又不至于过度阐释?如何让一个老问题历久弥新,重新焕发出它的意义?
  我想,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将问题历史化,对"京味文学"及其研究话语进行知识上的考掘,探讨这个问题的起源和由来。事实上,这是一个历史解释学的问题,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有关京味文学的研究者都力图追寻它背后潜藏的逻辑和规律,这种由表及里的现代解释方法以系统性、连贯性和因果性为准绳。线性的历史观必然需要过去、现在、未来的起源、分期、方向。
    ……
展开
目录
序论新京味文化申论
第一节老舍文学语言观的开放性
第二节“京味文学”:穿越方言特色与平民情怀
第三节“人文北京”与“学院”精神
第四节破解“老舍研究之谜”的人文启示
第一章京味文学:时空与人文
第一节京味文学的三种维度
第二节京味文学的三重坐标
第三节缘起与特质:京味文学与满族文化
第二章老合笔下的北京意象
第一节“边缘”与“局外人”的文化想象
第二节“无刺的玫瑰”:老舍的爱与恨
第三节北京城的现代性文化隐喻
第三章老合文学语言“京味”特色的生成
第一节对老北京城市和生活的热爱
第二节对欧化语言的“中和”
第三节中国古典文学语言意识的支配
第四章老合对中国闲适文化传统的重述
第一节反思闲适人生态度的价值缺憾
第二节确认闲适无为人生态度的正面价值
结语
第五章老合小说中的经济和道德关系
——以妓女和商人群体为例
第一节哀民生之多艰
——妓女现象背后的经济和道德关系
第二节强国富国的探索和传统优良德性的守护
——现代商业和传统商业背后的经济和
道德关系
结语
第六章当代京味文学的文学史成就
第一节当代京味文学出现的“文学场”
第二节80年代的京味文学
——文化批判与文化挽歌之间的矛盾选择
第三节90年代以来的京味文学
——想象北京的N种方法
第七章老合的“京味”话剧及其对当代戏剧影视的影响
第一节老舍话剧“京味”风格的生成
第二节老舍话剧“京味”风格的完形
第三节老舍影响下“京味”戏剧的发展与新变
第八章老舍与“京味”文学的未来生长空间
第一节“京味”中的“幽默”
第二节“京味”中的“平民说”
第三节“京味”中的“贵族性”
结语
主要参考资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