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茅盾文学奖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茅盾文学奖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茅盾文学奖研究的基本设计
第四节 茅盾文学奖的研究现状及反思
第二章 茅盾文学奖的“制度一美学”
第一节 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标准”
第二节 茅盾文学奖的“评选过程”
第三节 茅盾文学奖的“思想内涵”
第四节 茅盾文学奖的“现实主义审美领导权”
第五节 茅盾文学奖的“经典观”
第三章 茅盾文学奖的“文本一美学”(上)
第一节 茅盾文学奖的“题材类型”
第二节 茅盾文学奖的“精神主潮”
第三节 茅盾文学奖的“叙事特征”
第四节 茅盾文学奖的思维形式
第四章 茅盾文学奖的“文本一美学”(中)
第一节 茅盾文学奖的“乡土意识”
第二节 茅盾文学奖的“现实书写”
第三节 茅盾文学奖的“历史诗学”
第四节 张洁文学创作的“现代转型”
第五章 茅盾文学奖的“文本一美学”(下)
第一节 《平凡的世界》:多重冲突与价值取向的深层构型
第二节 《白鹿原》:“悲剧意识”与“本色人生”的交互变奏
第三节 《长恨歌》:生命的蝉蜕与发现
第四节 《张居正》:穿越“史诗”之门
第五节 《尘埃落定》:心灵的力量及其想象诗学
第六章 茅盾文学奖的“比较一美学”
第一节 茅盾文学奖与诺贝尔文学奖之比较
第二节 迟子建文学创作的“世界性因素”
第三节 民族书写与世界意义
第四节 全球化时代的文学想象
第七章 茅盾文学奖美学的经验及未来
第一节 茅盾文学奖美学的经验与批判
第二节 茅盾文学奖美学的文化逻辑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茅盾文学奖研究》以当代中国的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综合—创新”方法,借鉴布迪厄的“文学场”观点,跨越美学、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形象学等多种学科,从内到外首次对茅盾文学奖进行了深刻的、系统的、科学的研究,并开创性地提出了“茅盾文学奖美学”这一概念。《茅盾文学奖研究》不但对茅盾文学奖的“评奖条例”、“评选标准”、“评选过程”、“现实主义审美领导权”及“经典观”等义域的研究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而且对其“题材类型”、“精神主潮”、“叙事特征”、“思维形式”、“乡土意识”、“现实书写”、“历史诗学”等文学现象的探索,以及对《平凡的世界》、《白鹿原》、《长恨歌》、《张居正》、《尘埃落定》等经典文本的解读,也创见迭出,异彩纷呈;还通过与诺贝尔文学奖的比较,大胆地预言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