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德语生态文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8602071
  • 作      者:
    江山著
  • 出 版 社 :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江山,男,1965年9月生,安徽庐江人,毕业于德国哥廷根大学,硕士。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兼职教授、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西语系德语专业教师。
    相关研究成果:出版译著《德国浪漫派文学丛书--水妖》(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以及在多家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德国生态意识文明史研究》(10YJA7520122010-2013)和2010年江西省人文社科“十一五”规划项目《二战后德语生态文学研究》(10WX65,2010-2012)等课题。
展开
内容介绍
    《德语生态文学》系“欧美生态文学研究丛书”之一,为生态文学研究。在德国的文学作品中择取主题或题材侧重生态、自然的作品,从中研究其有关生态意识及其表达上的特征和规律。
展开
精彩书摘
    从社会生态意义来看,这部德国冒险小说和英式原版的鲁滨孙冒险小说相比在创作动机和思想涵义上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和英国的殖民化推进程度以及社会发展状况相比,17世纪初的德国还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封建农业诸侯国。笛福笔下所营造的荒岛是鲁滨孙从文明社会退回到蛮荒社会的世界。换句话说,就是岛外文明,岛内野蛮,在当时科技有所进步的时代,人类可以凭借此力量征服和控制那些尚未发现和进化的蛮荒之地。而德国人所面临的状况却相反,他们急需要逃脱落后的封建枷锁,去寻找心中理想的开明专制主义和正在形成的理性启蒙思想,希望出现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所以,施纳贝尔将鲁滨孙式的主题作了一番新的演绎,创作出岛外野蛮、岛内文明的文学作品,这是极符合当时的市民心理状态和精神需求的。鲁滨孙在荒岛上成为一个破坏生态系统的野蛮人,他适应不了那里的生活,想尽快回到文明社会,而费尔森堡这个孤岛对岛上的居民来说却是个天堂,也是他们人生历程的最后希冀和归宿。他们一到岛上就不想再回到充满黑暗的社会现实,而宁愿在这里组成一个和谐美好的大家庭,共同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人间理想王国。那些外来的充满邪恶的22个欧洲人实际上是欧洲落后封建代表的化身,他们想把小岛攫为已有,毁灭岛上的文明,所以遭遇到正义力量的抵抗和反击。所以,自然冲动和自然欲求是一切罪恶的渊薮,人们需要时时警惕并加以克服。只有如此,“自由、平等、博爱”这个道德准则才能发挥作用,社会才能消除暴力,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生活,社会生态的和谐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
展开
目录
总序:我们不是出路的一部分,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导言

第一章 中世纪文学
一、古日耳曼人的自然图腾和口头文学中的生态思想萌芽
二、中世纪文学作品中的自然力表现

第二章 文艺复兴时期和宗教改革时期文学
一、概述
二、马丁·路德宗教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思想
三、汉斯·萨克斯文学作品中的行会乌托邦思想

第三章 巴洛克文学
一、概述   
二、诗歌中的自然书写
三、安德里亚斯·格吕菲乌斯的社会和谐生态观

第四章 18世纪文学
一、概述
二、人与自然关系
三、诗歌中的生态思想启蒙
四、小说中的生态多元化思想

第五章 19世纪文学
一、概述
二、人与自然关系
三、歌德的自然观
四、浪漫派诗歌中的生态关联
五、比德马耶尔、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诗歌中的生态诉求
六、小说中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意识

第六章 20世纪文学
一、概述
二、人与自然关系
三、诗歌中的自然“祛魅”与“复魅”
四、小说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立
五、民主德国文学作品中的自然镜像
六、舞台剧和广播剧作品中人的自然异化表现
七、儿童生态文学中的生态启蒙
主要参考文献
外文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中外文人名索引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