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她名叫艾米莉·安妮·图森特,是一个九岁的小女孩,有着一头黑色的鬈发,长长的睫毛和焦糖般的淡褐色皮肤。她的耳朵上打了两个洞,穿着一对颇为精巧的金耳环,而她的前额上也有两个洞——两颗从一支九毫米半自动手枪“眼镜蛇”中射出的子弹留下了一对贯穿前后的弹孔。
那是一个星期六,在我的上司皮埃尔·拉曼彻的特别要求之下,我已经在实验室里工作了四小时,正当我在清理那些残缺不全的肢体的时候,通向大解剖室的门突然被人撞开了,探长吕克·克劳德尔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我和克劳德尔曾经共事过,尽管他对我总是保持着相当的克制和宽容——有时甚至令我感到受宠若惊——但绝不会有人会因此改变对此人一贯火暴脾气的看法。
“拉曼彻到哪儿去了?”他问话时,目光落在我身前的解剖台上,旋即又看向别处。
我没有回答他。每当克劳德尔情绪糟糕的时候我总是习惯性地不去答理他。
“拉曼彻博士到了没有?”他的语气稍稍缓和了一些,目光尽量避开我那副血迹斑斑的手套。
“克劳德尔先生,今天是周六,你知道他周六不工作——”
正在我向探长抗议时,米歇尔·沙博诺从门缝中探出头来。透过他推开的门,我听到从楼的另一侧传来电动门开启时发出的噪声。
“Lecadavreestarrive.”沙博诺对他的搭档克劳德尔说。
尸体?!两个凶杀科的探员周六下午突然出现在停尸房,究竟发生了什么?
沙博诺用英语跟我打了个招呼。他身材魁梧,一头竖立的短发让人觉得他很像一只刺猬。
“出什么乱子了?”我问道,顺手摘下了手套和口罩。
克劳德尔面部表情很紧张,一双眼睛在刺眼的荧光灯下毫无生气。
“拉曼彻博士一会儿来了会向你解释这一切的。”这算是他给我的回答。
他的额头上早已经出了一层发亮的油汗,嘴唇紧紧地抿成一道缝,不愿意再多说一个字。
克劳德尔一向极其反感验尸,因而总是尽可能地避开停尸房这样的处所。终于,他一言不发地拉开门不胜厌恶地走了出去,险些跟他的搭档撞了个满怀。
沙博诺望着他沿着走廊走远了之后转向我,“他有点受不了这个,他也有孩子。”
“孩子?”我顿时觉得心中一凉。
“野人帮的人早上又出来惹麻烦了。听说过理查德’马科蒂这个人没有?”
名字听起来倒是十分熟悉,只是一时之间记忆有些模糊。
“你可能更熟悉他的绰号Araignee一蜘蛛。”说到这儿他蜷起手指,像孩子们在唱童谣“排水管里的蜘蛛”时那样比画了一个表示蜘蛛的手势,“在那帮非法摩托党里他可算是个大人物,毒蛇帮的护法,不过今天他可实在不走运。清早八点钟在他刚出家门要去健身房的时候,野人帮的人从车上向他开了枪,他老婆看到情况不妙,便弯腰躲在路边丁香花丛后面,捡了条命。”
说到这儿,沙博诺用手指向后拢了拢头发,稳定了一下情绪。
我静静地等待着听下文。
“他们朝马科蒂开枪的同时也打死了一个孩子。”
“哦,上帝。”我不由攥紧了手上拿着的手套。
“一个小女孩,后来被送到蒙特利尔儿童医院,可还是没能抢救过来。一会儿就送到解剖室。马科蒂被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死了,尸体随后就到。”
“拉曼彻一会儿会来吗?”
沙博诺点了点头。
这个实验室由五个病理学家轮流当班待命以备紧急情况发生,虽然“紧急情况”极少发生,但万一有需要非工作时间的验尸或死亡现场的调查,待命的人员一定会及时赶到。今天待命的就是拉曼彻。
又是一个孩子。我能感觉到那种熟悉的巨浪般的感情再次在我胸中汹涌,而眼下我却必须克制住这些情绪。
手表告诉我,已经十二点四十分了。我一把扯下塑料围裙,连同口罩和橡胶手套一起包成一团,丢进专用的废物容器里,洗过手后乘电梯回到我位于十二层的办公室。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一直呆呆地盯着窗外的圣劳伦斯河,手里还攥着一盒已经被我忘却了的酸奶。正在我凝视着窗外的时候,我隐约听到拉曼彻办公室关门的声音,接着是“嗖”的一声——位于这幢大楼侧翼的玻璃安全门滑开了。
身为一名刑事侦破人类学家,我已经逐渐培养出了一种免疫力,即对暴力死亡场景不为所动。由于验尸官总会要求我从一堆被分尸、焚烧或是腐败的尸体上取下的骨头推断出一些信息,因此我见识过了所有能想象到的最糟糕的景象。长年工作在停尸房和解剖室,我早已十分熟悉死尸的样子和气味,也熟悉各种处理尸体的方法以及用解剖刀切开他们时的感觉。无论是衣架上已经晾干的血迹斑斑的衣服,手术电锯切开骨头的刺耳噪声,或是在标本瓶里浸泡着的各种器官,都不再会使我产生任何心理或生理上的不适。
然而,每当我看到死去的孩子时总会感到异常不安。颤抖着的婴儿,受尽虐待的尚在学步中的幼儿,受宗教狂热者凌虐的稚童,被恋童癖侵犯的少年……当悲剧发生在这些幼小单纯的生命身上时,总会让我感到痛苦和愤怒。
展开
——有声档案
评论界常拿凯西·莱克斯和帕特丽夏·康薇尔相提并论。的确,这两位女作家不仅同为畅销排行榜的常客,描写的也同样以女法医为主,但莱克斯的小说有些更重要的特质,她善于展现“恐怖”的场景,在作品中也不乏以她的专业,巨细靡遗地描绘法医工作的细节,而这些我们很难在康薇尔的小说中见到。
——《出版人周刊》
没有人能像国际畅销作家凯西·莱克斯一样,用最具价值的专业知识,最真实的亲身经历,讲述一个又一个惊悚的故事。
——《长岛日报》
让你神经紧绷,子弹狂飞乱舞。布兰纳是赢家,莱克斯也是!
——《纽约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