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安东尼·伯吉斯的创作情怀<br>1.1 伯吉斯的文学成就<br>1.2 伯吉斯生活、教育、工作背景<br>1.3 伯吉斯的创作情怀<br>1.3.1 写作是有思想目的的写作<br>1.3.2 写作是要讲艺术的写作<br>第2章 伯吉斯与文学创伤叙事<br>2.1 创伤理论与创伤叙事<br>2.1.1 创伤的定义<br>2.1.2 创伤症候<br>2.1.3 创伤治疗<br>2.1.4 创伤叙事<br>2.1.5 创伤叙事中的文学创伤叙事<br>2.2 中西现当代文学中的创伤叙事<br>2.2.1 中西现当代创伤叙事作品的社会和理论源泉<br>2.2.2 现当代中国文学中的创伤叙事<br>2.2.3 现当代西方文学中的创伤叙事<br>2.3 伯吉斯的文学创伤叙事<br>2.3.1 伯吉斯与创伤<br>2.3.2 伯吉斯的文学创伤叙事及其特征<br>第3章 伯吉斯的家庭创伤叙事<br>3.1 伯吉斯的家庭创伤叙事<br>3.2 《比尔德的罗马女人》中的家庭创伤叙事<br>3.2.1 《比尔德的罗马女人》中的创伤表现:幻觉和闪回<br>3.2.2 幻觉闪回的过程和情节发展与主题展示过程<br>3.3 《比尔德的罗马女人》中创伤叙事的特征<br>3.3.1 主题特征<br>3.3.2 叙事技术特征<br>第4章 伯吉斯的社会创伤叙事<br>4.1 伯吉斯的社会创伤叙事<br>4.2 《发条橙》中的社会创伤叙事<br>4.2.1 社会创伤与癔症<br>4.2.2 癔症在社会创伤叙事中的功用<br>4.3 《发条橙》中创伤叙事的特征<br>4.3.1 主题特征<br>4.3.2 叙事技术特征<br>第5章 伯吉斯的战争创伤叙事<br>5.1 伯吉斯的战争创伤叙事<br>5.2 《意图颤栗》:“罪感”在战争创伤叙事中的作用<br>5.3 《老剑》:“迷失”在战争创伤叙事中的作用<br>5.4 《城垛映像》:“认识错乱”在战争创伤叙事中的作用<br>5.5 伯吉斯作品中战争创伤叙事的特征<br>5.5.1 主题特征<br>5.5.2 叙事技术特征<br>第6章 伯吉斯的种族创伤叙事<br>6.1 伯吉斯的种族创伤叙事<br>6.2 伯吉斯种族创伤叙事中的三种典型创伤<br>6.2.1 马来人的创伤:认识错乱<br>6.2.2 黑人的双重创伤:极度的自卑与残暴<br>6.2.3 犹太人的创伤:种族灭绝的恐惧<br>6.3 伯吉斯作品中种族创伤叙事的特征<br>6.3.1 主题特征<br>6.3.2 叙事技术特征<br>第7章 伯吉斯文学创伤叙事的历史地位<br>7.1 伯吉斯在同类创伤叙事文学中的地位:与托尼·莫里森、阿尔伯特·加缪、伊姆雷·凯尔泰斯创伤叙事的比较<br>7.1.1 叙事主题和叙事视角的比较<br>7.1.2 叙事风格的比较<br>7.2 伯吉斯文学创伤叙事语言特征的师承关系<br>7.2.1 海明威的简洁犀利、乔伊斯的语言游戏<br>7.2.2 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乐感<br>7.3 集后现代叙事艺术之大成<br>7.3.1 伯吉斯创伤叙事的后现代性及其价值<br>7.3.2 伯吉斯创伤叙事中的后现代叙事技术及其作用<br>第8章 结论<br>8.1 文学创伤叙事的意义<br>8.2 伯吉斯创伤叙事的意义<br>8.2.1 伯吉斯创伤叙事叙事主题与叙事技术的关系<br>8.2.2 伯吉斯创伤叙事的启迪<br>8.2.3 伯吉斯创伤叙事的属性<br>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