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诗是《天真之歌》的序诗,诗人采用说故事的形式向读者叙述了他撰写诗集的起因。作为诗集的开篇之作,《序诗》在介绍诗集内容、引入主题思想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儿童、天真、羔羊、牧歌等贯穿整个诗集的关键概念和形象在这里得到集中体现。《序诗》就像一场剧的序幕或交响乐的序曲,巧妙地引出了作品的点睛之处。
在诗中诗人扮演了传统田园诗中牧羊人的角色,在山谷中用笛子吹奏并且唱出快乐的田园小调。《天真之歌》继承了英国16、17世纪田园诗的传统,借用了牧羊人和田园的意象,这在《序诗》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同时,另一重要主题——儿童——紧随其后出场。儿童的形象是和天使、圣洁的概念紧密相连的。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而是像天使一般驾云而来。诗人在描写他出场的时候特地强调他的神圣性,使用倒装句式将“On a cloud”置于句首,而非简单叙述为“I saw a child on a cloud”。这不仅是诗歌押韵的要求,也突出了儿童圣洁这一主题。这个天使般的孩子要求诗人吹奏乐曲、唱出歌曲并且把歌曲记录下来,正是他激发了诗人写作的灵感。孩子要求诗人吹奏、歌唱并写下一曲关于羔羊的诗歌,这又暗示出羔羊这个具备神圣性的意象将成为《天真之歌》的又一重要主题。就这样,诗人、儿童、羔羊、天使等概念联系在一起。这些形象在《天真之歌》的其他诗篇中都有突出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描绘的孩童超越了一般的儿童形象,不仅仅代表着天真无邪。在倾听诗人吹奏或唱歌的时候,孩子的情感也经过了由悲至喜的转变。他不仅在听歌,并且通过歌声去感知生活,去体验人们心灵中的悲喜。孩子所能感知的事物远远超越了成人缺乏想象力的感官体验。实际上,孩子具备非凡的感知能力和视野,这是全书的一个重要思想。虽然诗人在最后一句说明《天真之歌》是为单纯、快乐的儿童所写,但诗中儿童复杂、多面的情感反应又向读者暗示出诗集内容也像孩子敏感的心灵一样具有多面性,不能只把它当做简单的儿歌来理解。这或许也是为什么看似简单的《天真之歌》能如此长久地受到文学界和读者关注的原因之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