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1979:中国故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300909
  • 作      者:
    王灵丽,柳茂森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请大家看一看吧,历史走入1979年,许多在过去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全都发生了——在这一年,中美这两个分别代表东西方的大国正式建交,这不仅对双方意义重大,对整个世界也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正如美国周刊总编辑所说,“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故事!”<br>    在这一年,中国政府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明确放弃了已历时三十年“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提法,改为“和平统一祖国”,想到现在海峡两岸已经实行“三通”,双方可以互相往来,而这一切怎么能离得开当年?<br>    在这一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由此而创办了深圳等经济特区,向世界敞开了中国的大门。<br>    在这一年,皮尔·卡丹,这个现代的马可·波罗,突然进入中国,他告诉朋友:“一个拥有十亿多人口的国家,给每个人钉十个扣子,就是一百多亿。”当然,他没有来钉扣子,而是带来了梦幻般的时装表演与五颜六色的奇装异服。<br>    在这一年,大批个体户合法地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他们不但自己解决了就业问题,而且极大地搞活了中国经济,活跃了市场。<br>    在这一年,中国重新回到奥运大家庭,这不仅促使“东方巨龙”在世界体坛的腾飞,而且拯救了奥运,要知道当时奥运已陷入窘境,莫斯科奥运会受抵制,洛杉矶奥运会受抵制,但这一切,全因为中国的及时参与而根本改变了。<br>    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一项项政策在出台,一件件举措在实施,一个个变化在出现,一桩桩奇迹在创造。由此而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始终牢记“发展是硬道理”,才使我们祖国得以腾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准大为提高,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与美国,是两个很有意思的国家。一个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古国,一个是只有两百多年历史却是代表西方现代文明的头等强国。中美两国的真正交往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但是这两个国家却好像一对欢喜冤家,彼此间有着说不尽的恩恩怨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美两国势不两立,形同水火,中国视美国为头号敌人,而美国则对“红色中华”也一直没有好感,双方发生了许许多多的磕磕碰碰,甚至走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br>    然而,这一切到1970年代以后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中美两国领导人清醒地意识到,改善双边关系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于是,在两国几代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br>    在当时,这是件惊天动地的世界大事,而围绕着它的幕后所发生的一些故事,也颇值得一说。<br>    大家可能都记得,毛泽东有一篇著名文章《别了,司徒雷登》,它说的是:1949年4月以后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了,时任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也就是说,从此,中美两国就中断了外交关系。这一情况在以后的二十来年一直没有改变。<br>    但是,当历史的脚步迈进1971年之后,情况开始有了新变化。
展开
目录
卷首语<br>一、惊天动地的世界大事——中美建交<br>1.从“乒乓外交”到中美建交<br>2.“邓小平来了!<br>3.“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故事!”<br><br>二、亲情的呼唤——《告台湾同胞书》<br>1.《告台湾同胞书》及对台政策新变化<br>2.台湾当局的反应<br>3.汪辜会谈<br>4.两岸实现“三通”<br><br>三、可口可乐重返中国<br>1.与中国重续旧欢<br>2.烤鸭厂里建厂房<br>3.艰难的销售之路<br>4.重返中国的题外话<br><br>四、“喜看稻菽千重浪”——大包干的兴起<br>1.敢为天下先的小岗村<br>2.“包产到户”,合法化的艰难历程<br>3.在希望的田野上<br><br>五、历史自有评说——平反冤假错案<br>1.邓小平复出与“真理标准大讨论”<br>2.为一批老干部平反<br>3.各地的平反<br>4.并非多余的话<br><br>六、独生子女政策的出台<br>1.从《新人口论》到“一胎化”政策<br>2.全面推行独生子女政策<br>3.首批独生子女的诞生<br>4.“独二代”与人口老龄化问题<br><br>七、1979,知青大返城<br>1.知青,一个沉重的历史话题<br>2.“我们要回家!<br>3.“孽债”及其他遗留问题<br>4.刻骨铭心的知青岁月<br><br>八、血染的风采——对越自卫反击战<br>1.“同志加兄弟<br>2.印度支那联邦之梦<br>3.“小朋友不听话,是该打打屁股了!<br>4.“再见吧!妈妈,军号已吹响<br>5.血染的风采<br><br>九、皮尔·卡丹,让时尚走进中国<br>1.新时代的马可·波罗<br>2.勇敢的中国模特,向世人展示关<br>3.蝙蝠衫、喇叭裤,各领风骚好几年<br>4.“蓝蚂蚁”终成“花蝴蝶”<br><br>十、个体户伴着改革大潮来<br>1.第一批合法个体户的出现<br>2.个体户与小商品市场勃兴<br>3.个体户与影视结缘<br><br>十一、《读书》,破土而出在春天<br>1.《读书》杂志创刊<br>2.《读书无禁区》全文<br>3.振聋发聩的《读书无禁区》<br>4.《读书》,文化人的精神家园<br><br>十二、打开引进外资的大门<br>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布<br>2.“外资审字(1980)001号<br>3.涉外酒店的诞生<br>4.大门打开之后<br><br>十三、小平同志上黄山<br>1.黄山迎来“特殊”游客<br>2.黄山道上遇伟人<br>3.“黄山这一课,证明我完全合格!<br>4.“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之后<br><br>十四、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br>1.“要杀出一条血路来”<br>2.深圳——首个特区的诞生<br>3.坚持改革开放,“不走回头路”<br>4.“南巡”讲话,珍贵的“政治遗产”<br><br>十五、“星期天工程师”——一个特殊群体的诞生<br>1.“星期天工程师”何以兴起<br>2.韩琨事件<br>3.“星期天工程师”从幕后走向前台<br><br>十六、《小花》,中国电影的报春花<br>1.《小花》的绽放<br>2.《苦恼人的笑》促人反思<br>3.《庐山恋》成就“银幕第一吻”<br>4.中国电影“百花奖”的恢复<br>5.中国电影走向世界<br><br>十七、1979,生命的赞歌<br>1.一幅接吻剧照引发热议<br>2.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轰动京城<br>3.冲破禁区的《猛士》<br>4.人体模特儿被逼疯<br>5.盛况空前的“油画人体艺术大展<br><br>十八、中国重返奥运会<br>1.重返奥运的艰辛之路<br>2.“振兴中华”与拯救奥运<br>3.腾飞吧,中国龙<br><br>十九、文艺的春天——第四次文代会召开<br>1.胡耀邦一马当先定决策<br>2.振奋人心的小平同志致辞<br>3.代表的发言与周扬的道歉<br><br>二十、《乡恋》,开启中国通俗音乐前进之门<br>1.《乡恋》的横空出世<br>2.大陆出了个“李丽君<br>3.《乡恋》:春晚大点播<br>4.《乡恋》,在历史中回荡<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