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汪曾祺游记选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194353
  • 作      者:
    汪曾祺著
  • 出 版 社 :
    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现当代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散文家、文论家、剧作家,又是一位业余书画家。高中毕业后就读于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师从沈从文先生并深受其影响。
    一生中做过中学教员、历史博物馆职员、《民间文学》《北京文学》编辑、农业研究所绘图员、京剧院编剧。
    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等文学作品。1948年出版第一部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羊舍的夜晚》,1978年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受到普遍赞誉;1981年,《大淖记事》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文论集《晚翠文谈》、散文集《蒲桥集》等多种;京剧代表作有《范进中举》和《沙家浜》。有《汪曾祺文集》(五卷)和《汪曾祺全集》(八卷)行世。
展开
内容介绍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现在逐渐看清楚些了:远一点说,自新中国成立60余年以来,近点说,新时期30多年,我们所产生的众多作家、作品,其中哪些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直为读者所爱赏的,而又有哪些则反之,早已为人所淡忘。能经得起考验的总是少数,或许这正是历史的规律。不用说,能经得起考验的那么少数几位作家确实写得极好,套句老话则是字字珠玑,脍炙人口,是一点也不为过。而这当中,汪曾祺先生的小说和散文都可称翘楚。
展开
精彩书摘
    刚放下旅行包,文化局的同志就来招呼去吃擂茶。闻擂茶之。名久矣,此来一半为擂茶,没想到下车后第一个节目便是吃擂茶,当然很高兴。茶叶、老姜、芝麻、米,加盐,放在一个擂钵里,用硬杂木做的擂棒“擂”成细末,用开水冲开,便是擂茶。吃擂茶时还要摆出十几个碟子,里面装的是炒米、炒黄豆、炒绿豆、炒包谷、炒花生、炒红薯片、油炸锅巴、泡菜、酸辣蓖头……边喝边吃。擂茶别具风味,连喝几碗,浑身舒服。佐茶的茶食也都很好吃,蓖头尤其好。我吃过的蕌头多矣,江西的、湖北的、四川的……但都不如这里的又酸又甜又辣,桃源蕌头滋味之浓,实为天下冠。桃源人都爱喝擂茶。有的农民家,夏天中午不吃饭,就是喝一顿擂茶。问起擂茶的来历,说是:诸葛亮带兵到这里,士兵得了瘟疫,遍请名医,医治无效,有一个老婆婆说:“我会治!”她熬了几大锅擂茶,说:“喝吧!”士兵喝了擂茶,都好了。这种说法当然也只好姑妄听之。诸葛亮有没有带兵到过桃源,无可稽考。根据印象,这一带在三国时应是吴国的地方,若说是鲁肃或周瑜的兵,还差不多。我总怀疑,这种喝茶法是宋代传下来的。《都城纪胜·茶坊》载:“冬天兼卖擂茶”。《梦粱录·茶肆》条载:“冬月添卖七宝擂茶”。有一本书载:“杭州人一天吃三十丈木头”。指的是每天消耗的“擂槌”的表层木质。“擂槌”大概就是桃源人所说的擂棒。“一天吃三十丈木头”,形容杭州人口之多。
    擂槌可以擂别的东西,当然也可以擂茶。“擂”这个字是从宋代沿用下来的。“擂”者,擂而细之之谓也,跟擂鼓的擂不是一个意思。茶里放姜,见于,《水浒传》,王婆家就有这种茶卖《水浒传》第二十四回写道:“便浓浓的点两盏姜茶,将来放在桌子上。”
展开
目录
天山行色/1
湘行二记/18
泰山拾零/26
旅途杂记/33
索溪峪/39
隆中游记/42
菏泽游记/45
滇游新记/51
泰山片石/61
初识楠溪江/74
初访福建/83
四川杂忆/91
手把羊肉/103
长城漫忆/105
觅我游踪五十年/109
翠湖心影/115
昆明的雨/121
观音寺/125
白马庙/129
国子监/132
胡同文化/139
午门/143
钓鱼台/145
藻鉴堂/148
西山客话/150
香港的高楼和北京的大树/155
香港的鸟/157
文化的异国/159
美国短简/162
林肯的鼻子/170
野鸭子是候鸟吗?——美国家书/173
我的家乡/176
草巷口/183
露筋晓月/187
《高邮风物》序/190
金陵王气/193
大地/196
坝上/199
沽源/202
严子陵钓台/206
建文帝的下落/209
杨慎在保山/212
从桂林山水说到电视连续剧《红楼梦》/216
编后记/21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