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藏缘人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088403
  • 作      者:
    向红笳著
  • 出 版 社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向红笳,土家族,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藏学资料的翻译工作,先后翻译出版《闯入世界屋脊的人》《西藏考古》《西藏美术史》《圣城拉萨》《喜马拉雅的人与神》《雍和宫--北京藏传佛教寺院文化探究》《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等多部专业著作,编有《汉英·英汉藏学词汇》《汉英·英汉藏学词典》《藏学专业英语精读教程》等。多次承担重大外宣任务,翻译了《珍宝--历代中央政府册封达赖班禅史料文物  历世达赖班禅敬献中央政府礼品精粹》《宝藏--中国西藏历史文物》《西藏文化大图集》等多部画册。数度参加由中央统战部、外交部、全国妇联、北京市台联、中国藏学中心、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等单位组团的出国任务,如:联合国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非政府论坛(1995年),中欧妇女人权对话国际会议(1999年),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四十五届年会(2001年),国际藏学研讨会(2003年),中国藏学家代表团访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003年),联合国第57次新闻部/非政府组织年度会议(2004年)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藏缘人生》主要讲述了我--一个普通的外语教师与西藏和藏学结缘的过程及这一过程对我人生轨迹的改变。我长期从事藏学翻译,曾接触了众多有关西藏的历史资料和文献,结识了一些高僧大德及国内外佛学、藏学学者并亲赴西藏及其他藏区实地考察,这些丰富的经历使我终生受益匪浅。无疑,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也体现在我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我并非信奉藏传佛教的佛教徒,但我书房的一面墙上挂有经过西藏扎什伦布寺高僧加持过的极富藏式风格的牛头装饰(牛角上挂着白色哈达),还有两幅带有浓郁热贡艺术特征的唐卡(一幅上的主供佛像是集诸佛智慧的文殊菩萨,另一幅上是慈悲女神白度母),而在另一面墙上则是白玛活佛赠与我的系有五彩飘带的吉祥箭。我的橱柜里摆放着青铜佛像、各具特色的嘛呢轮及来自各藏区的嘛呢石刻。
展开
精彩书摘
    而在我们当年去那里考察之时,承德避暑山庄远没有现在这般远近闻名。经过“文化大革命”浩劫之后,避暑山庄已是满目疮痍,令人惨不忍睹。斑驳的厅堂楼阁,稀疏的园林和几近干涸的荷塘散布在山庄的各个角落。曾经令人肃然起敬的金碧辉煌的佛像造像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威严,或蜷缩在布满灰尘的库房里,或残肢断臂地孤零零地伫立在殿堂的一隅。我们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让神佛菩萨像各归其位,使之继续站立在各个殿堂,护国佑民。我们一行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就是东嘎?洛桑赤列活佛。我是在此次承德避暑山庄之行第一次见到东嘎?洛桑赤列活佛的。坦率地说,当时对活佛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不甚了解,只觉得他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德高望重之人。他那黑中透红的脸庞布满了层层皱纹,脸上始终带着谦和、亲切的微笑。他的声音低沉但具有磁性的穿透力。由于语言障碍,我们的交流仅限于只言片语和点头微笑。而后来,我得知,他自幼苦读,曾在寺院学研经论并于1947年获得拉让巴格西学位(相当于佛学博士学位)。他于1960年调入中央民族学院,著述等身,是国家级著名的藏学家和知识渊博的藏族教育家。在避暑山庄工作人员毕恭毕敬的簇拥下,我随着东嘎?洛桑赤列活佛一行人走遍了各个殿堂。寺庙的萧条和破败随处可见。寥寥无几、破烂不堪的佛像使整个避暑山庄平添了几分沧桑感。凌乱不堪的佛像挤拥地堆放在地上,真让人无从下手。只见东嘎?洛桑赤列活佛从容不迫地指点着,告诉工作人员这是哪一尊佛,这尊佛像应该安放在什么位置上。工作人员唯恐记错或漏掉,忙不迭地在小纸条上记下神、佛、菩萨像的大名,然后慌里慌张地将纸条贴在造像的背面底部以做日后安置佛像的依据。我们在一座佛堂里见到一位70岁开外的蒙古族喇嘛。岁月的痕迹重重地刻在他那饱经沧桑的绛红色面庞上,他身穿破旧袈裟,步履蹒跚,手臂布满青筋。他告诉我们,他在此地礼佛已达数十年之久。在见到东嘎?洛桑赤列活佛之后,他即刻倒退几步匍匐在地,表现出无比的虔诚和敬意。避暑山庄之行使我对藏传佛教有了直观的感受,也为我打开了一扇知识之门,使我对它有了朦胧的认识,对藏传佛教的博大精深有了进一步的领悟。在回京的火车上,同行的老师们就藏学研究开怀畅谈,这进一步激发了我的兴趣,使我有了从事藏学文献资料翻译的初衷。明智的选择从承德避暑山庄返回后,我进行了认真的思索,分析了从事藏学文献资料翻译工作的外部条件和内在条件。经过总结,我认为有4大因素可以使这项工作顺利、长久地进行下去:1.外文历史资料和文献的丰富;2.国际国内对藏学的重视;3.中央民族学院民族学科的强势;4.自身的长处和优势。首先,丰富的外文历史资料和文献是从事翻译工作的可靠保障。与藏学相关的外文历史资料和文献的丰富源于历史的沉积。早在100多年前,西藏因其长期的与世隔绝、独特的地理环境及与众不同的宗教氛围就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大量的西方游客纷至沓来。从16世纪开始,众多的外国人士以无畏或鲁莽的冒险精神,历尽艰难、想方设法踏进西藏这块神秘的土地。1624年,葡萄牙传教士首批抵达西藏。17世纪,从欧洲来了更多的耶稣会会士和圣方济会修士。19世纪充满了不祥之兆,大英帝国从印度北部入侵进入喜马拉雅山地区,而沙皇俄国向南扩展进入中亚。每一个列强都怀疑对方对西藏怀有企图。很多人都想到西藏碰碰运气。他们的动机和理由各异,一些人希冀能撰写出一部脍炙人口的畅销书;一些人预想在那里探求未知的一切;还有一些人想一夜成名或是为了圆梦。他们的身份各异,有间谍、传教士、学者、地理学家、秘术士、士兵和一些行为举止怪诞之人。他们中比较著名的有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他向英国人发起了挑战,持续从事长期以来一直进行的秘密绘制西藏西部和南部地图的工作。法国佛教学者和秘术士亚历山大?大卫?尼尔抵达了日喀则并在那里接受了班禅喇嘛的剃度。53岁时,她化装成一名乞丐抵达拉萨,成为进入拉萨的第一位欧洲妇女。意大利考古学家吉塞佩?杜齐从1927年起就开始了长达20年的西藏研究。他步行几千英里,撰写了一些关于西藏宗教和文化的权威性著作。
展开
目录
自序
开篇语
第一章  抉择
与藏学结缘
避暑山庄的启蒙之旅
明智的选择
如烟往事
初试牛刀
艰难的藏文学习
暗流汹涌

第二章  持守
初访拉萨
神秘莫测的哲蚌寺
甘丹寺晒佛节
后藏之行
重返西藏的艰难旅程
历史积淀的藏王墓
心目中的圣地钦浦
意料之外的磨难

第三章取舍
放弃“绿卡”
今生无悔的取舍
达观的选择

第四章  受惠
北欧丹麦掠影
北京怀柔的盛大聚会
——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访问“千湖之国”芬兰
重访美国
畅游雾都伦敦
走马观花新西兰
玛雅文明发源地墨西哥
再访英国
高山王国尼泊尔之旅

第五章  感恩
与众不同的调研报告
国内第一部涉藏英语教材的问世
与四川德格印经院结缘
编纂《汉英·英汉藏学词典》
为他人铺平新的人生之路

第六章  感悟
找到人生目标
……
结束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