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龙伞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352628
  • 作      者:
    王立纯著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龙伞》的作者王立纯可谓是厚积薄发的实力作家,不仅知识储备量惊人,可贵的是他能够将所闻所见所感所想所知全盘倾出,承袭着乡土的脉络,化粗粝为珍馐,用极具特点的语句将嬉笑怒骂纳入小说。
  东北方言为小说最大的看点,作者用生动的物象做各种可爱活泼的比喻,如神来之笔,可联想可视可感。
展开
作者简介
  王立纯,1950年11月25日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曾长期在牡丹江林区生活工作。1983年调到大庆市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至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迄今共有作品500多万字的作品。
  主要作品有:
  长篇小说《庆典》、《北方故事》 、《苍山神话》、《月亮上的篝火》。
  中篇小说集《拉依浪漫曲》、《雾失楼台》、《弥天大谎》、《欠债还钱》。短篇小说集《熊骨烟嘴》、《白云苍狗》。
  散文集《溯流而上》。
  另有电影、电视连续剧、话剧剧本等。
  王立纯主要获奖记录:
  其作品曾多次获刊物奖、征文奖、东北文学奖、全国文学院作家作品大赛奖、中华铁人文学奖、电影剧本小百花奖、田汉话剧剧本奖,九次获黑龙江省文艺大奖,两次入围茅盾文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龙伞》呈现给读者的五谷陈酿体现了作家王立纯对黑土地的深情眷恋。小说对乡间俚语、东北方言的触处生神,对文字的别裁取舍,以及大智若愚的达观,使这部大书化粗粝为珍馐,成为当代文坛稀缺的神来之笔。长篇小说《龙伞》 横切中国版图上东北一隅,恢弘自如地铺展开了一段关于汇源农民的传奇奋斗史。作家王立纯用其蘸着浓墨的笔触,将田站丁、田蚯蚓父子俩对梦想的追求,挥洒于东北这片淳厚的庄稼地里。田蚯蚓种大米的艰酸历程在几经更迭的世事变迁中,几番被打压,被误解,被凌辱,但他甘愿做一条在黑土地下蠕动前行的蚯蚓,在凄凉中苦嘲,在逆境中自强,在社会现实的樊笼间深耕细作,埋头苦钻,最终,捧得了令人艳羡的佳绩。
  二人转的精灵兰蔻蔻与田蚯蚓的感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在纠结对峙的沧桑变动中,有哭有笑,有打有闹,田蚯蚓以宽宥的温软化解了兰蔻蔻坚如磐石的鄙夷和冷漠。他们与千万的汇源农民们一样在黑土地上说土话,吃粗粮,唱二人转,口口相传着大俚化美、大俗化禅。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汇源剧团的台柱子十里红,当时正站在龙伞下练唱。
  龙伞是一棵沧桑的老榆树,相传还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为纪念出河店之战,亲植于此的。后来,康熙大帝来做寻根之旅,曾在树下驻跸,赐名为龙伞,后人就这么叫开了。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霜雨雪,龙伞风神摇曳地守望在松花江左岸,成了汇源人禳灾祈福的神灵之物,树上常常挂满了白哈达和红布条。
  十里红主唱二人转,当然,异曲同工,唱别的也很在行。二人转是黑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小剧种,又叫滚地龙和蹦蹦戏,在东北民间很盛行。十里红练唱既是演出的需要,也兼带了最初始的胎教。很少有人知道,她正怀着七个月的身孕,因为身材纤秀,又加上棉装的遮掩,不容易看出来。
  十里红是这样唱的:
  汇源出了个王大干,
  锦绣江山添画卷。
  胯下一匹白龙马,
  手使一杆枪钩镰。
  风云变幻任叱咤,
  为的人民吃饱饭。
  昨日完颜阿骨打,
  今朝又回出河店
  ……
  这一段二人转小帽,是我们汇源资格最老的领衔文人辛老疙瘩写的。此人特别擅长讴歌尧天舜日,因此混得比较长久,虽经大清朝、中华民国和伪满洲国的一再折腾,仍能屹立不倒,成了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被讴歌到的封面人物王大干,此时正骑着高大的白骟马,手捧一颗肥猪头,从江那岸缓缓走过来,人笑眯眯的,猪头也笑眯眯的,这说明生者与死者全都恰逢其时。这天是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民俗讲究吃猪头,只不过地方新生政权刚刚建立,老百姓的日子还很穷困,猪头没有那么多,不可能人人都吃。王大干是我们汇源第一个农业合作社社长,也是远近闻名的大劳模,既然他能代表农业合作化的正确方向,也就能代表大家吃猪头,这是没有任何异议的。他不在本地弄猪头,却跑到江对岸弄猪头去了,那岸是别省他县,一衣带水,划江分治,如此一番,既避开了鱼肉百姓的嫌疑,更能证明他个人的能量——别说是猪头,除了人头,什么头都不在话下。
  十里红不想和王大干碰面,那样会尴尬,她想回避。可是,一个优雅的转身还没做完,那一刻就成了历史和生命的节点:在幽然一瞥中,她看到冰封的大江突然复活了,像风中的白缎子那样飘拂了几下,随着一声钝闷的大响,僵白的江面裂开一道口子,随即放射传导,炸开无数道缝隙,就像是碎裂的毛玻璃。起初她还在以为,这不过是妊娠反应,类乎幻觉或错觉,可是眼前的一切都在真实地发生着……潮湿的江风扑面而来,愤怒的江水顶开坼裂的冰盖,犹如被囚困的猛兽挣脱樊笼,嚣叫着翻涌着,转眼间化做凶险的活水。骑在马上的王大干张皇四顾,显然明白发生了什么。就在即将落水的一刹那,他把肥猪头举过头顶,做出了竭诚奉献的姿态,然后扔进了大江里。事实证明,这绝对是明智的取舍,白骟马如同获得了巨大的推助力,神勇地游了几下,最后奋然一跃,一切就化险为夷了。
  这是典型的武开江,比往年足足提前了二十多天,在我们汇源的百年史志里也极为少见。关于冰破江开的几种说法,全都牵强附会,甚至荒诞不经。有的说,是潜龙饿了一冬,急着出来吃猪头给拱破的;有的说,白骟马也有龙性,是用铁蹄给踏破的;有的说,是被十里红的歌声给震破的;有的说,是伏波寺的铸铜大钟给敲破的……无论怎么说,这种瞬息剧变把人们震慑了,江岸上的人无不惊心动魄,亦敬亦畏,赶紧跑到龙伞树下跪拜,祈求龙王爷息怒。与此同时,先期而至的人们发现十里红瘫在地上,身下漾出一片血污,分明是早产了。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这一天汇源城里总共有六个孩子出生,老牛婆明显短缺,轮到十里红,已经找不到合适的人手。十里红的丈夫田站丁闻讯赶到,人们已经从不远的伏波寺找来披单和幔帐,把十里红团团围住。眼看情况危急,田站丁只好自力更生。他匍匐在地,对着洞开的产门,一个劲儿央求说,儿子啊,别难为爸,爸不容易,爸头上还悬着一顶帽子呢!其实责任并不在胎儿,而是人生的通道太狭窄,胎儿提前出宫,仓皇中被卡在了门口,天使拽他的头,魔鬼拽他的脚,一场生死拉锯战正在狭小密闭的空间里隐暗地进行着。十里红用纤纤素手挠着树干,发出了惨烈高亢的嚎叫,她喊:龙伞佑我!龙伞佑我!她职业的嗓音像美妙的弦乐四下飘荡。经过一段超长的产程,田站丁终于用一双血手托起一个瘦小的婴孩,婴孩只有一条鲫鱼大小,那张脸十分丑陋,就像凉锅贴饼子,出溜得不成样子,又用指头在上面胡乱戳几个眼眼了事。好在十里红看见了孩子胯间的关键性零件,这才找回了安慰。她凄然一笑说,儿呀,你到底是咋回事?不该你出来,你偏出来,该出来,你又不出来,你的命可太不顺当了!
  龙抬头的日子,正赶上龙出水,偏偏有六个孩子出生,事情不但凑巧,事情都很蹊跷。人们还在懵懂,辛老疙瘩就站出来咋呼了。辛老疙瘩自称是辛弃疾的支秧,藉此贴靠名门之后,他在垂暮之年勤奋躬耕,也在这天诞下一个老疙瘩,并从发黄的典籍里找到了相关的根据,说是天上有一个名叫羲和的车老板子,驾着六龙之骖拉着日头巡游,到汇源喝多了高粱烧,结果把车陷在江滩上,六条龙一看这地方不错,是龙类的宜居馆驿,遂挣开轭套跑个了。
  我们这儿一向对龙敏感,这话得从汇源独特的地理和历史说起。汇源一向号称龙脉,也称龙穴凤巢、龙兴之地,不但有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行迹,还诞生或生活过大辽国的萧太后萧燕燕、大元朝开国皇帝成吉思汗的嫡亲二弟哈布图?哈萨尔、大清国的孝庄皇太后……种种圣迹,不可胜数,可谓遍地龙鳞,随处凤羽。史志上详有记载,让本地居民恒久地沉醉着。古称二松江为粟水,嫩江为黑水,二水在此交汇,故名汇源,也就有了“南有泾渭、北有粟黑”的说法。三条大江呈规范的T字形,以近乎直线的流向奔腾了三千余里,最后才归并到黑龙江,而汇源就位于这个关键的交结点上。公元1682年,康熙大帝东巡至此,被壮观瑰丽的三江交汇所震撼,留下了“源分长白波流迅,支合乌江水势雄”的诗句。不日,有风水术士把地图向他铺开,康熙一看,登时惊出一身冷汗——堪舆学上讲,十里直江,必出天子,何况这儿直泻了不止百里千里。为防改朝换代,杀宫夺嫡,康熙特地敕建喇嘛庙一座加以镇压,赐名伏波寺。
  关于“六条龙”的说法,人们都认为是扯大谰,可王大干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兹事体大,关乎江山社稷,再不强力干预,那就有失职守了。王大干是通天人物,名气比县长还大,权力也随着名气慢慢扩展,乃至漫漶无边,真正的说一不二。谁家的狗恶,公鸡骚性,他上下嘴唇一碰,那就要开刀问斩了。王大干是长工出身,由于体魄出众,干农活一个顶仨,被地主指定为打头的,还想招他做倒插门女婿,借以解决家族血脉传承的大事,眼看婚事就要做成,东北解放了。土改时,王大干也是个打头的,他率先跳到台上去,朝地主狠狠抡鞭子,说驴日的狗地主,很会用软鞭子抽人,设下美女胭粉计,就是想让我给你当一辈子长工——让你驴日的闺女抱着枕头做美梦去吧,贫下中农的鸟,就是不入你那剥削阶级的巢,锈死那个烂眼眼算了。这么积极而决绝的表现,绝对是高起点,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贫协主席,后来又沿着互助组、合作社的集体化道路一路打头干下来,直干得风生水起,上上下下无不钦服,先后出席过各级劳模会议,很快就成了汇源的人尖子。
  汇源的老街都是青石墁路,仿照下游省城的欧式风格,砌成孔雀开屏的扇面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