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完美的证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053727
  • 作      者:
    (美)玛莎·葛森著
  • 出 版 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完美的证明》格里高利·佩雷尔曼(Grigory Perelman)——史上最传奇、最伟大的数学家!一个绝世天才的成长传奇与特立独行!真正的天才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天才如何才能成为有杰出成就的人才?天才幸福吗?
  破解世纪难题,拒领百万奖金;
  16岁时,他拒绝了耶鲁大学20万美元的奖学金和住房;
  26岁时,他拒绝了欧洲数学协会决定颁发给他的100万美元奖金;
  40岁时,他拒绝了被称为数学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和100万美元奖金。
  44岁时,他再次拒绝了“千禧年数学大奖”和100万美元奖金!
  目前与母亲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玛莎·葛森完备而详尽的探究与叙述,不光让我们得以进入孤高耿介、甘于寂寞的佩雷尔曼的心灵深处,同时还为我们展现了数学家们、数学圈、科学界的大家们内心世界的某些为常人所不易获知的品质和方式,读来如饮甘醇、如获至宝。
展开
作者简介
  玛莎·葛森,曾为《石板》、《新共和》、《名利场》、《纽约时报》以及其他出版物撰稿,现居俄罗斯。
  玛莎·葛森的著作:
  《血液的重要性: 从遗传病到设计婴儿---未来的基因世界中我们会变得怎样》
  《复活节和路子雅: 我的祖母们如何度过希特勒的战火和斯大林的和平》
  《再度死寂:共产主义之后的俄罗斯学术界》
  《此时彼地》(著者:瓦莱丽亚·娜碧科娃;  译者:玛莎·葛森)
  《半个革命: 当代俄罗斯女性作家小说》(编辑及译者:玛莎·葛森)
  《完美的证明:一位天才和世纪数学的突破》
展开
内容介绍
  一位天才数学家,格里高列·佩雷尔曼,彻底解决了数学界七大千年难题之一庞加莱猜想,之后他拒绝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奖、拒绝克雷研究所的百万大奖、拒绝好几所世界一流大学的职位邀请,从数学界销声匿迹,不再与外界接触。
  千年难题、神秘的数学家、惊世骇俗的举动,这一切引都起世人的极大兴趣。《完美的证明》揭示了佩雷尔曼的成长经历,并展现出数学家异乎寻常的个性、禀赋,从而告诉人们:为什么佩雷尔曼能够证明庞加莱猜想,之后又为什么远离了世界数学界,为什么拒绝领取巨额奖金?耐人寻味的是,几位中国数学家曾声称对庞加莱猜想的证明有巨大贡献,一时成为数学界的一段公案。对此,本书也将拨云见日,还其真相。
展开
精彩书评
  2000年,位于波士顿的克雷数学研究所确定了七大尚待解决的数学难题,并承诺对于其中任何一个难题的解决者颁发一百万美元的奖金。庞加莱猜想便是其中一个难题。这一拓扑学中极其复杂的问题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无人能解。2006年,一位性格怪异的俄罗斯数学家格里高列·佩雷尔曼解决了这一猜想。 玛莎·葛森这本引人入胜的书要展现的就是在这么多研究者失败的情况下,佩雷尔曼是如何成功的,以及他成功之后发生的一些事情。
  葛森通过采访佩雷尔曼在俄罗斯和美国的老师、同学、教练、队友和同事,同时也借助于她本人作为在俄罗斯长大的数学能手的背景,试图揭开佩雷尔曼天才背后的本质。 她发现的是一个具有超人般计算能力的大脑。 佩雷尔曼没有一般数学家那样的直觉或深刻的想象力,但他清晰和严谨的思考使得他能够追寻到数学概念的逻辑终点(有时这些终点颇为遥远)。
  然而也正是这种力量毁灭了他。就如葛森所发现的,这样的大脑无法应对现实世界中人类社会的纷纷扰扰。当各种嫉妒、竞争和生活的激情开始侵袭其柏拉图式的理想时,佩雷尔曼开始退缩——先是从数学世界退缩,之后渐渐地与整个世界渐渐脱离。通过玛莎·葛森绘声绘色、带有悲剧色彩的讲述,我们得以一睹天才不为常人所知的独特负担。
  玛莎·葛森(Masha Gessen)为我们展现了两扇窗户:其中一扇通向一位天才的思想深处,另一扇让我们了解了俄罗斯的数学世界。两扇窗户的风景均是如此引人入胜。
  ——马里奥·利维奥,《上帝是数学家吗》及《黄金比例》作者

  玛莎·葛森对于苏联衰退时期佩雷尔曼·格里高列的成长记述生动活泼、充满睿智,不仅让我们知道了那个时期数学就像一场全国性竞技运动,也向我们描述了一位聪明无比却难以相处的人,其描述充满了对这位数学家的认同。佩雷尔曼断然拒绝享受学术界常见的舒适生活,让他的同事倍感挫折,也激起了人们关于谁是庞加莱猜想的真正证明者的争论。佩雷尔曼最终与数学世界断绝了关系,但是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理性。玛莎·葛森的讲述,让我们对佩雷尔曼的严谨和坚守充满陌生的敬佩之情。
  ——大卫·林黎,《难以预料》作者

  本书为我们呈现了苏联以及之后的俄罗斯的教育体系,呈现方式令人着迷,颇具洞见。这一教育体系孕育了(其孕育过程或者可以说是经人为操控的)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令人诧异、同时又最具神秘感的数学问题解决者。
  ——凯斯·德夫林,斯坦福大学,《百万美元问题》及《数学语言》作者

  作为一个自闭症患者,能够一窥天才数学家的思想令我着迷。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整个情感世界、社会世界及学术世界是如何沉淀为一个完美的数学证明的。
  ——邓普尔·格兰丁,《翻译中的动物》和《以图思考》作者

  胜利和悲剧在这一关于非凡的数学家的非凡的故事中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这位数学家用非凡的方法解决了一个非凡的问题。整本书可读性强,发人深思,充满人性。
  ——伊恩· 斯图尔特,《为什么美丽是真理》作者
展开
精彩书摘
  奇迹是这样诞生的
  对普通人而言,科学界是神秘的,科学家是神秘的。而作为一切科学之母的数学界,更是神秘莫测。但也别忘了,数学家也是人。有人的地方有就社会,有社会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自有江湖规则。一旦规则被突破,就会引起哗变。而2000年代初的这几年,数学江湖界发生了一件接一件相关联的轰动性事件,并突破数学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从数学界小江湖蔓延到了整个世界这个大江湖。
  先看下列的这些事件:
  2002年11月12日(星期二),05:09:02-0500(美国东部标准时间),一个名叫格里戈列·佩雷尔曼的俄罗斯人,向世界顶级数学家阵营中的大约20名数学家发去“主题:新的论文预印本”的邮件:“请允许我提醒您关注我在arXiv上发表的论文……”。而这篇论文以及即将再在这个arXiv网站发表的两篇后续论文,事关当今数学界面临的七大“千年难题”之一——“庞加莱猜想”的彻底破解。
  随后2-3年,数学界围绕着这个证明的归属,刮起了史无前例的风波。特别是2006年6月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任主编的《亚洲数学期刊》出版,将所有三百页的篇幅全部用来刊登两位中国数学家的一篇文章——曹怀东和朱熹平的论文《庞加莱猜想和几何化猜想的完全证明——哈密顿-佩雷尔曼Ricci流理论的应用》。一年后,曹怀东和朱熹平却又贴出了一份他们文章的修订版本,文章的题目也被改成了《哈密顿和佩雷尔曼对庞加莱猜想和几何化猜想的证明》。2006年6月3日,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在他位于北京的数学研究所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哈密顿做出了超过50%的贡献;俄罗斯人佩雷尔曼做出了大约20%的贡献;中国学者丘成桐、朱熹平和曹怀东等做出了30%的贡献。”一周之后,丘成桐在北京举行的另一次会议说:“中国数学家有理由为完全解决这个难题的巨大成功而骄傲。”
  2006年8月22日,国际数学家大会在马德里开幕。国际数学联盟主席约翰·保尔宣布四位菲尔兹奖(通常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获奖名单,他们是:安德烈·奥昆科夫(AndreiOkounkov),一位在普林斯顿工作的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陶哲轩,一位曾经的澳大利亚神童,正在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工作;还有温德林·沃纳(WendelinWerner),一位法国数学家。在保尔宣读的名单中佩雷尔曼名列第二,因为这份名单是按照姓名首字母先后顺序排列的。“一份菲尔兹奖将归于圣彼得堡的格里高列·佩雷尔曼先生,佩尔尔曼先生为几何学做出了卓著的贡献,他为Ricci流的分析性结构和几何学结构带来了革命性的洞见”,保尔说,“我很遗憾佩雷尔曼博士拒绝了接受这个奖项。”
  2007-2008年,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主席卡尔森奔走于美国和欧洲之间,以确保千年奖金的发放对象佩雷尔曼同意受奖,然而遗憾的是,这个奖项因佩雷尔曼的拒绝而流产。
  2010年6月8日,世界上一批最优秀的数学家聚集在巴黎,给佩雷尔曼颁发千禧数学奖,但是他还是不在场。
  这一连串的惊世骇俗的举动,不仅让数学界的人们惊诧不已,也在俄罗斯、中国,乃至全世界引起了轰动。人们禁不住会问:佩雷尔曼?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到底怎么啦?他难道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来客?这一系列的问题足以吊起人们各种好奇的胃口。于是,各种围绕他展开采访和探奇的人们络绎不绝,但又都不得不无功而返。他除了跟自己的母亲住在一起以外,连他的恩师都已经断绝来往了。电话不接,E-mail不回,来人不见。你抓耳挠腮想打听他的时候,他可能正在他家后边的树林里提着篮子采蘑菇呢。
  但正如佩雷尔曼破解了数学千年难题一样,他的身世之谜终究也会得到破解的。这份荣誉应该非玛莎·葛森莫属!
  玛莎·葛森何许人也?一个与佩雷尔曼年龄相仿、求学经历相同(奥数训练)、民族相同(犹太人)的从俄罗斯移居美国的女记者。怀着对自己经历的怀恋,凭借记者特有的经验与技巧,经过长达数年的奔波与采访,她终于出色地给世界展现了一个强大而奇特的数学超人——佩雷尔曼!
  当你看完玛莎·葛森的原著《PerfectRigor》,作为中国读者你,第一印象会是什么呢?你一定会脱口而出:令狐冲!金庸《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一个诞生于苏联、成名于国际的数学界令狐冲!
  且看他的经历吧:
  “佩雷尔曼的守护天使们就这样不断地接力着:卢克欣引领着他学习竞赛数学;雷日克悉心照顾着他度过了高中生涯;扎尔加勒在大学里培养了他的解题技巧,并把他交给亚历山德罗夫和布拉戈以确保他能毫不中断、无所妨碍地研习数学;布拉戈又把他引荐给格罗莫夫;格罗莫夫带着他走向了世界。”
  “如果佩雷尔曼早出生五年,那么他写完博士论文之时可能就是他事业停顿之日:五年前一个犹太人想在斯捷克洛夫参加论文答辩、答辩完成后继续留在那做研究相当困难,如果不是完全不可能的话;就算有亚力山大·丹尼洛维奇·亚历山德罗夫这样的头面人物出面可能也无济于事。如果佩雷尔曼晚出生十年、甚至晚出生五年,他可能根本就进不了研究生院:五年或十年后虽然国家的反犹太主意不会成为牵绊,但那时一个研究生的津贴只够他买三片黑面包,佩雷尔曼的父母可能就供不起佩雷尔曼在研究生院的花费了。但佩雷尔曼出生恰逢其时,在他完成毕业论文时也正好恰逢其地:苏联正在瓦解,其公民七年来也首次有了出国的机会。佩雷尔曼是最幸运的那一代俄罗斯数学家中的一员。就像成百上千万其他苏联公民一样,在二十世纪90年代佩雷尔曼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开始走向世界。这次历史事件发生的时机是如此适宜,佩雷尔曼继续相信世界按着固有的规律发展也情有可原。就在佩雷尔曼需要拓宽他在数学方面的交际圈时,机会来了。”
  没有卢克欣,佩雷尔曼就进不了数学这个江湖场;没有扎尔加勒,就没有佩雷尔曼的“独孤九剑”;没有亚历山德罗夫、布拉戈和格罗莫夫,就没有佩雷尔曼的“易筋经”;后来没有齐格、瑟斯顿,就没有佩雷尔曼的“吸星大法”;再后来,没有理查德-哈密顿,就根本谱不成数学界的《笑傲江湖》曲——“庞加莱猜想”的成功证明!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遁世于想象
Escape into the Imagination
第二章 如何培养数学家
How to Make a Mathematician
第三章 美丽的学校
A Beautiful School
第四章 完美的分数
A Perfect Score
第五章 成人世界的规则
Rules for Adulthood
第六章 守护天使们
Guardian Angels
第七章 美国之行
Round Trip
第八章 问题之所在
The Problem
第九章 证明的成形
The Proof Emerges
第十章 最后的疯狂
The Madness
第十一章 百万美元的问题
The Million-Dollar Question
致谢
Acknowledgments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