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古德感觉有种沸腾而出尖叫起来的冲动,一种罕见的不舒服的感觉。奥斯古德是五兄弟中最年长的一个,在成长过程中他总是坚强理性的那个,维持着秩序,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私人感情为代价。别人可以流露自己的感情,但他不行。这使得他年少时在缅因为人所知,也使得他在他们公司以及整个业界留下了他的印记。这同样的特征,他的工作态度和持之以恒,也使得他在十二岁得到大学的入学许可--尽管他的家人等到他十四岁才在鲍登大学校方的要求下让他人学。
“我们很喜欢我们的本地作家,”奥斯古德尽可能在他的客人面前保持平静。“您可以说我们相信我们公司为我们的作者服务,胜于反其道而行。”
“如果你在谈玄,那我听不懂你的话,奥斯古德先生。”
“我会很乐意尽量说得更清楚。”
“你可以告诉我,为什么菲尔兹希望你代替他与我会面,因为,”他没有给奥斯古德一个回答的机会就说,“菲尔兹知道他已经到了人生中日落西山的时期。你是那渴求上进的年轻人,你是那有着犀利眼光和聪明点子的顽童,能够突破令人困乏的传统。”
哈珀只稍停一下就又继续说下去:“书在将来只会是无用的东西。文章交易,你明白吧,奥斯古德先生。书店里早就满是空地、雪茄盒子、印度版画,还有玩具,玩具!不久之后这个国家的玩具将会比书更多,而重要的不再是谁是新书的作者,而是谁是这个纸玩偶的制造商。出版商的名字会远比作家的重要,而我们的工作将会是像药剂师混合各种化学剂一样把书的墨水混合在一起。”
“我此行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提议:菲尔兹·奥斯古德在波士顿关门,放弃这个垂死的中心,搬到纽约--与我们结合,当然是以哈珀的名义。我们会给你们自己独特的文学品味以全盘发挥的余地。而你们将要终结这个伟大的老牌出版社,成为我们出版大家庭中的一员。你们对于我们会像你们的亲生儿子之于你们--你有没有孩子,奥斯古德先生?对了,你是个单身汉,我确实想起来了。无子无女的菲尔兹是你的蓝本。”
奥斯古德点头带过最后的那句话:“少校,你的主意根本不符合我们作者的利益。我们永远会将我们的书看得比物体更智慧更出色,我想我能代表菲尔兹先生说:我们宁愿继续那样的视野,即便意味着我们不能长久。恐怕您永远不能非波士顿化这家出版社。”
奥斯古德决定用菲尔兹的一个技巧来麻利地结束这场会面。他用脚踩了一下桌子底下的一个踏板,丹尼尔·桑德就进来提醒奥斯古德有“急事”,这会预先阻止任何进一步的对话。可是哈珀站着表明了他的洞悉一切。
“你不必费那个劲做戏。”哈珀在那职员有机会开口前就拆穿了他。
丹尼尔,演完了他的紧急入场,用难过的眼神看着奥斯古德。奥斯古德点头同意他离开。
哈珀继续着,一抹乌云掠过他的脸。“我知道这个行业里的每个小花样、每个计划和每个企图,奥斯古德先生,且我比我亲爱的市长哥哥懂十倍,上帝保佑这骄傲的男人。得了吧!今天老法子是不能将你们从我传达给你的真相中解救出来的。”他们凝视着对方,彼此审视着。哈珀突然笑了,可是这个笑表明玩笑是他的,是他一个人的。“好吧!他们说的是真的,我猜。礼节归礼节,生意归生意。”
……
展开
——《环球邮报》
马修·珀尔将离奇的犯罪现场与文学分析巧妙结合,并于此间赋予历史人物鲜活丰满的生命。
——《人物》杂志
真是令人爱不释手的小说……曲折离奇和高潮迭起的情节,绝对精彩刺激。
——《伦敦每日邮报》
十分高明、执行完善并且掌握得宜。
——《洛杉矶时报》
生活也许比小说更离奇,可是马修·珀尔对表现这二者的扑朔迷离都很擅长。
——《波士顿全球报》
才华横溢……马修·珀尔毕生致力于将学术研究和悬疑故事融为一体。他成功地兼顾了二者。
——《纽约时报》
马修·珀尔是虚构文学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丹·布郎?(《达·芬奇密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