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白衣卿相柳永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9634852
  • 作      者:
    王孝付著
  • 出 版 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br>    《白衣卿相:柳永》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孝付,1994年开始发表作品,在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随笔、评论、报告文学、剧本、小说等10余万字。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李白在铜陵》获2002铜陵市铜文化电视剧征文优秀奖。散文《听妈妈讲故事》获2003年“华夏当代杯·亲情永远”全国征文大奖赛优秀奖。2006年,《心灵不设防》获首届“意林杯”龙源国际文学创作大赛三等奖。2007年12月,《青铜文化博览会一定要“博览”青铜文化》获“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有奖征文优秀奖。<br>    现为铜陵市作家协会会员,铜陵市鲁迅文学研究会会员、秘书,铜陵市铜文化研究会会员。
展开
内容介绍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
展开
精彩书摘
    公元987年,福建路建州崇安(今福建崇安)由于远离战火,显得格外太平祥和,百业俱兴,人民安居乐业。<br>    福建西部的武夷山脉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气势雄伟,延亘不止,山上林木繁茂,遮天蔽日。山间林雾缭绕,盛产名茶,远近闻名。其间的武夷山更是别同一般。<br>    武夷山在福建崇安县,自古就是中国东南著名的风景游览区,方圆六十公里,四面溪谷环绕,不与外山相连,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此处单是主要风景区即有“溪曲三三水”之九曲溪及“山环六六峰”之三十六峰。弯曲碧绿的九曲溪水,荡漾着无数赤黑斑驳的岩峰。群峰劈地而起,秀拔奇伟,千姿万态,水光山色,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碧水丹山”的天然美景,当真是画图难足。名胜古迹多集中在九曲溪一带。有冲佑万年官即武夷宫旧址、悬崖隙洞中的千年虹桥板和架壑船棺,后来又有朱熹讲学的紫阳书院即武夷精舍及元代的御茶园建于此,还有历代摩崖题刻,以及大王峰、玉女峰、天游峰、接笋峰、小桃源、水帘洞、流香涧、一线天诸胜。山中盛产色艳、香浓、味醇的岩茶,以“大红袍”为最名贵,人称“千金难买大红袍”。又有天下罕见的珍贵动植物,此处是个人间难得的胜地。<br>    此时的武夷山脚、鹅仔峰下,正当阳春。山花烂漫,草木葱茏,杜宇啼血,燕子飞回。采茶的女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遍布山坡,她们簪花戴草,歌声频传,笑声不绝。<br>    世代为书香门第的柳氏家族,就在这一年春暖花开的日子又添了一丁。由于新生婴儿在柳氏家族中排行第七,故后来人称“柳七”。<br>    柳七祖上为福建崇安县人。祖父柳崇,字子高,十岁丧父,由母亲丁氏抚养、教育,后来长成,南唐时曾以儒学著名。做过县丞,后以母老告谢。<br>    柳七父亲柳宜是柳崇长子,人仕南唐,官监察御史,后归顺于宋,人宋后为沂州费县令,后登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官至工部侍郎。<br>    一日,柳父向柳母道:“如今七郎已年满五岁,该让他人学了。”<br>    柳母道:“但不知老爷将送七郎何处就学?奴家以为当选个有名望的私塾方成。”<br>    柳父道:“关于这个,贤妻与老夫想到一块儿了。老夫准备将他送人杨仁光先生私塾。此人曾科举进士通过省试,可惜殿试遗漏。这个杨先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学识渊博,负有重望,乃闻名遐迩的名师。名师出高徒,七郎入学他的私塾,当错不了。”<br>    柳母十分高兴,道:“如此甚好,老爷想得周到,就依老爷所言吧!”<br>    于是柳七于五岁即人私塾。柳父请杨仁光替柳七取学名。杨仁光道:“敢问柳老爷,令郎有何不同常人之处?”<br>    柳父道:“杨先生有所不知,我这犬子倒确实有些乖张不近人情之处:抓周时,他初抓笏,次抓书,皆又放下。终抓钿钗而不放,并喜得手舞足蹈,爱之如痴如醉。”<br>    先生杨仁光笑道:“婴儿无主见,这倒还算人之常情。”<br>    柳父道:“还有更不近人情之处呢!犬子每常情感不稳,阴晴多变。且迎风洒泪,对月感怀,自小哭笑无常。更有甚者,与鸟兽共舞,和草木谈笑。年虽五岁,心如成人,岂不乖僻?”<br>    杨仁光道:“如此说来,倒是个性情中人,不如取学名三变,柳老爷以为如何?”<br>    柳父便问有何寓意。先生杨仁光以右手慢慢捋着短髯,说:“俗语云:‘六月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岂不正合于令郎心性?且古人云:‘圣人立长志,小人常立志。’今反其意而用之,以劝诫他用心专一于圣人之业,虽可转承多师,亦不可数易其业。三军可以夺帅,然匹夫不可夺志,亦不可轻率易志。择业立身当深思而慎取,三思而后行!”<br>    柳父极其赞成,盛赞道:“杨先生高见!”<br>    柳父又请先生取字。杨仁光斟酌良久,送字“景庄”,说:“取其景仰庄周,作《逍遥游》,无拘无束,不受尘世羁绊之意。亦可理解成:景行端庄,谦谦君子,风度方可成。”<br>    柳父拱手道:“就依先生名之。还望先生严加管教。”<br>    杨仁光道:“此分内之事。”<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千金难买大红袍<br>第二章 鹅仔峰下一支笔<br>第三章 梅花香自苦寒来<br>第四章 两小无猜情窦开<br>第五章 良宵一刻值千金<br>第六章 天子脚下初涉足<br>第七章 花街柳巷试锋芒<br>第八章 卿相自古多白衣<br>第九章 忍把浮名换斟唱<br>第十章 意中之人堪寻访<br>第十一章 奉旨填词柳三变<br>第十二章 两情若是久长时<br>第十三章 念去去千里烟波<br>第十四章 江南浪子如漂萍<br>第十五章 江乡夜夜数寒更<br>第十六章 暂把杭州作汴州<br>第十七章 三秋桂子十里荷<br>第十八章 失意无聊中心悲<br>第十九章 由来宦海多浮沉<br>第二十章 皇天不负苦心人<br>第二十一章 任是宦游也动情<br>第二十二章 宦游甘苦凭谁诉<br>第二十三章 夕阳闲淡秋光老<br>第二十四章 激流险滩勇自进<br>第二十五章 受命于危难之间<br>第二十六章 针线慵拈伴伊坐<br>第二十七章 宦海浮沉当勘破<br>第二十八章 客死他乡魂也痴<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