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决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335054
  • 作      者:
    先轸著
  • 出 版 社 :
    古吴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
展开
内容介绍
    公元1592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率日本战国精英群雄倾巢入侵朝鲜,旬日之内,朝鲜三都沦陷八道瓦解,覆亡只在旦夕之间,应朝鲜朝廷所请,宗主国明朝大举派军援救朝鲜,中日之间第二次大规模碰撞就此展开!在这场决定亚洲乃至全世界今后三百年命运的决斗中,拥有大量火器的双方军队演绎了规模最大的第一场近代意义上的战争,而在谍影重重的情报战中,大明锦衣卫和神秘的日本忍者更是斗智斗勇精彩纷呈,成为这场战争中最惊心动魄的部分,孙子兵法中的“用间”和忍者的诡异莫测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七年之后,损失惨重的日军被彻底逐出朝鲜半岛,丰臣秀吉气病交加而亡,在明朝大军凯旋之日的献俘仪式上,万历皇帝对数十个藩属国宣布:“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千年之后,明军将汉唐威仪再次重现于海外!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出使
    晓星还未沉下,海平线处冉冉升起的朝阳已经映照得海面泛起一片金光,略带咸湿的海风吹拂得船上的日月双龙旗猎猎作响,而在这艘庞大舰船的桅杆下站着的正是刚被外放朝鲜的锦衣卫北镇抚司干户徐若麟。
    当南京礼部使臣乘坐的大福船在四艘三桅战船的护送下驶出长江口后,徐若麟望着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浩瀚大洋,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直到现在,他才从前天晚上突如其来的打击中略略恢复过来。
    这次他能在锦衣卫内部的倾轧中幸存,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徐若麟本身并没有直接牵涉到其中的斗争,另一方面和他的家世背景也有点关系。作为隆庆年间首屈一指的内阁首辅大臣徐阶的旁支,徐若麟荫庇的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锦衣卫千户,但他那位远亲的关系还是帮他渡过了这一次难关,只是他一夜之间就从北镇抚司的红人变成了外放他国的“锦衣卫知朝鲜事”。
    这时他身后传来一阵咔咔的脚步声,不用回头,徐若麟也知道这是和自己一同被外放朝鲜的锦衣卫百户杨影风。作为徐若麟的亲信下属,前天晚上诏令一下,南京锦衣卫指挥衙门的同仁们就如风似火地催逼着他们两个登上了今天开往朝鲜的舰船,不要说让他们回京城述职,甚至连收拾行装的时间都没有给徐若麟他们留下——既然诏令是即刻赶赴朝鲜,那就必须立刻启程,这也是锦衣卫一贯以来的行事作风。
    “大人,韩大人请你过去有事商议。”杨影风的脸上看不到任何表情,似乎昨晚发生的事情对他没有一点影响。
    徐若麟点点头,这位出使朝鲜的使臣韩籍大人本来只是南京礼部左侍郎,在大明的官员编制里,南京作为名义上的首都,虽然六部官员一个不少,但基本上只是闲职人员,而其中礼部的官员就更是清闲。
    在内阁的那些大人们看来,朝鲜虽然是诸蕃之首,并号称除中华外唯一的“知礼乐之国”,但毕竟只是一个附属国,这样的附属国大明仅在旧港、木邦的宣慰司就有十几个。按礼制,朝鲜王的品级还比不上某些亲王,根本就无须太过重视。现在朝廷因为“争国本”之事已经搞得一团糟,礼部的大员们哪里还有时间去答复朝鲜的正旦贺使?(每到新年、皇帝生辰、太祖诞辰,朝鲜都会派遣使者前往明朝参拜,所谓一年三贡,明朝一般也都会派遣使者答复安抚)于是就从南京六部的闲散官员中挑选出礼部左侍郎韩籍做这次并不很重要的出使。但他们却没有想到,这位使节将会在朝鲜遭遇什么样的命运。
    徐若麟一边整束着衣服,一边对杨影风说道:“影风,昨天韩大人和副使他们都干了些什么?”
    虽然徐若麟这些锦衣卫事实上已经是处于类似被贬斥外放的境地,但按大明制度,这类安抚属国的使节队伍中,必须有锦衣卫武官的存在,他们的任务除了担任护卫和礼仪之外,还必须负责监视使节官员的一举一动。
    杨影风从怀中掏出一本折子,低声念道:“据第一组叶韩记录,韩大人辰时三刻二分起床,早饭吃的是南京汤包和米糕,辰时四刻起就开始写帖,午饭和两位副使大人一同进餐,饮酒一斤七两;据第二组燕烈记录,未时四刻韩大人他们一直都在和朝鲜的使臣谈话……”
    “谈了些什么?”由于徐若麟是匆忙登上前往朝鲜的使船,并没有带替换的官服,徐若麟的麒麟服上有些地方蒙上了些污垢(大明礼制,下级见上级必须整装严谨,尤其是武官参见比自己级别高的文官时),他一边细致地
    擦拭干净,一边问着杨影风这些每天必做的记录。
    “大人,这次我们只有七个人,而负责这方面的叶凉也没有随同前来,
    所以燕烈只是隐约听见一些,应该是关于朝鲜储君的问题,似乎朝鲜使臣希望韩大人能支持其中的某一位,但具体细节他并没有全部搞清楚。”杨影风解释道。
    徐若麟皱了皱眉,显然,这种解释并不能让他满意,“这种事情一定要查清楚,让燕烈立刻着手去办!”
    “是的,大人!”杨影风恭谨地点头答应,然后转身离开。
    这时他们已经走到使节们议事的客舱附近,徐若麟打量了一下自己全身的装束,在用最挑剔的眼光都不能找出什么毛病之后,他走到门口恭声说道:“韩大人,不知召唤下官有何事商议?”
    身着绣着孔雀图案的三品文官常服的韩籍盘坐在案子后面,看着徐若麟进来后,微笑着示意他随意坐下。徐若麟略作谦让后便坐在最末的案几后面,边上的侍女立刻给他奉上早餐和清酒,徐若麟也没有推辞,举杯一饮而尽。
    这时横坐在徐若麟对面的朝鲜官员笑着说道:“徐大人,这是倭国清酒中最上品的诸白,酿制中只有16岁以下的少女才能参与,小邦君王甚为喜好,不知大人以为如何?”
    这名朝鲜官员身着使臣特有的礼服,看上去大约40余岁,一脸精明之色,虽然朝鲜自从李朝开国以来,士大夫普遍习汉字,派来大明的使臣也大多通晓汉语,但徐若麟却没想到此人的汉语居然如此流利,不由得愣了愣。
    韩籍笑着解释道:“徐大人,这位是朝鲜国使臣金永浩大人,金大人祖上也是南京人氏,正德年间才去朝鲜经商,和徐大人你也可以说是有同乡之谊了!”
    徐若麟点点头,随口问道:“金大人,贵国和倭国经常有商贸上的往来么?”
    金永浩示意边上的朝鲜侍女将徐若麟面前的酒杯注满,而后说道:“徐大人再请一杯……本来小邦一直与倭国开市通商,但近年来倭国内乱频频,海上盗贼多如牛毛,商贸上的往来也就渐渐少了……啊,不知徐大人是否看得上这位侍女?”
    金永浩发现徐若麟多看了边上那名朝鲜侍女两眼,立刻这么“善解人意”地问道。
    徐若麟淡淡一笑,放下手中的酒杯,说道:“韩大人,金大人,有话但说无妨,无需如此客套。”
    韩籍沉吟片刻,终于说道:“徐大人,不瞒你说,这位金大人是柳成龙大人的外甥,柳大人希望你在上奏的诏书中能多提及临海君,不知你意下如何?”
    这时金永浩脸上露出急切的神色,连忙说道:“临海君在小邦素有名望,又是小邦君王的长子,礼法无亏,只是贼党贪图名利,才对临海君肆意攻诘,希望徐大人能在上奏密书中对临海君加以褒扬……”
    听到金永浩如此惶急地说出自己的来意,徐若麟心头不由得一阵苦笑——看来不只是堂堂大明,就算是这些蕞尔小邦,对这种事情也是乐此不疲啊!不过这次他们确实找错人了,虽然说北镇抚司的锦衣卫干户已经有权直接上奏,而自己作为这次出使的武官首领,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对皇帝陛下汇报具体情况,但现在的自己,自保都还来不及,哪里还有能力去管这些事情?如果他们知道锦衣卫内部刚刚发生过什么事情,恐怕怎么也不会找上自己吧?
    想到这里,徐若麟脸上泰然自若,淡淡地说道:“韩大人是钦差正使,我只不过是个扈从武官而已,此事事关重大,当然全由韩大人作主,下官领命就是。”
    听到徐若麟这句话,金永浩不由得心头一喜。当时朝鲜和大明一样,文官的地位要比武官高得多,他也不指望徐若麟这样一个低级武官能帮上什么忙,只不过因为徐若麟出使武官的特殊身份,只希望他到时候别被对手收买就是了,于是立刻笑着说道:“如此多谢徐大人!”
    但韩籍却知道,大明开国200余年来,官员们,尤其是和自己地位及状况相似的使节,身边的锦衣卫肯定是早晚虎视眈眈地盯着。如果没有身边这名徐千户的默许,自己和朝鲜使臣的接触会很麻烦——至少,自己在朝中的对手就会把这当成借口来对自己发动弹劾。
    第三章◎刺杀(上)
    礼部左侍郎韩籍还没有抵达朝鲜,就这么立场鲜明地表示支持临海君,也并不完全是为了柳成龙、金永浩他们的那笔重礼。就他自己的立场来看,长子继承大位,那是名正言顺,是国家纲纪,任何人都不可违逆。
    事实上,他出发的时候,京城庙堂上因为“争国本”(即立太子)一事已经闹得不可开交,就连远在南京的官员都开始自觉地分为两派,其中一派人数较多,他们支持的是王恭妃所生的皇长子朱常洛,另一派则支持万历皇帝最宠爱的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
    虽然皇三子的支持者们很合皇帝的心意,但在韩籍这类官员看来,这些人无非都是些佞臣小人,只知道无耻地迎合上意,任何一个人如果还有羞耻之心的话,就应该耻于和这些小人为伍。所以当金永浩提出让他支持临海君的请求时,韩籍几乎不假思索就答应下来,甚至发出“由于皇帝陛下的胡作非为,甚至影响到藩属国们都开始不顾礼法了!”这种感叹。当然,韩籍发出这些感慨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些他自觉很隐秘的牢骚话,差点被锦衣卫们记录在案。
    听到徐若麟的承诺后,韩籍不停地点着头,看来锦衣卫中也并不都是鹰犬小人,至少这位锦衣卫干户还是有是非公道之心的。
    他满意地举起杯子,对徐若麟笑着说道:“徐大人能如此的明事理,觉是非,真乃朝鲜之幸事!”
    徐若麟连忙站起身来,谦逊道:“大人谬赞了!下官如何敢当?”
    ……
展开
目录
楔子
第一卷  山雨欲来
第一章  缘起
第二章  出使
第三章  刺杀(上)
第四章  刺杀(下)
第五章  仁川
第六章  危机四伏
第七章  夜宴(上)
第八章  夜宴(下)
第九章  世子
第十章  合议
第十一章  夜探(上)
第十二章  夜探(下)
第十三章  对决
第十四章  审讯
第十五章  上折
第十六章  密谈
第十七章  党争之祸
第十八章  暗示
第十九章  处置
第二十章  逃离
第二十一章  布局
第二十二章  明春楼
第二十三章  东平馆
第二十四章  尔虞我诈
第二十五章  慕华馆
第二十六章  朝鲜水军
第二十七章  下毒
第二十八章  一触即发
第二十九章  祭祀大典(上)
第三十章  祭祀大典(下)
第二卷  喋血王京
第一章  太阁之野望
第二章  釜山之战
第三章  惊变
第四章  兵临城下(上)
第五章  兵临城下(下)
第六章  北狩
第七章  阳明书院
第八章  玉宁郡主(上)
第九章  玉宁郡主(下)
第十章  碧蹄馆
第十一章  临津江之战
第十二章  逃亡
第十三章  屠杀
第十四章  立威
第十五章  冲突
第十六章  诱敌
第十七章  追踪
第十八章  黄雀在后
第十九章  小清川渡口
第二十章  接应
第二十一章  努尔哈赤
第二十二章  离别
第二十三章  廷议
第二十四章  东厂钦使
第二十五章  质疑
第二十六章  弃子
第二十七章  平壤之战(上)
第二十八章  平壤之战(下)
第二十九章  驰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