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莫愁巷<br> 井里的故事<br> 晚霞的余韵<br> 戏<br> 暧室里的蔷薇<br> 童年<br> 野草<br> 口啸<br> 永久的蜜月<br> 归来<br> 一个落花时节的梦<br> 小天地<br> 嘉陵江上的秋天<br> 古屋梦寻<br> 父母节<br> 雨<br> 巢<br> 苏州<br> 紫色的礼赞<br> 绿水青山<br> 施济美的作品<br> 编后记内容摘要
尽管鲁迅早在七十多年前就批评过“海派”,讽刺“‘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则是商的帮忙而已”(引自《花边文学·“京派”与“海派”》),而且确是卓见,但“海派”的内涵和外延之复杂,界定之困难和全面评价之不易,也是不争的事实。仅就文艺层面观之,无论美术(国画)还是戏剧(京剧),以及其他方面,“海派”这些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肯定,也已是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