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半[台湾]九首
红
顺着风势从山上一路延烧下来
那片凤凰花是噪蝉
今夏急欲扑灭的大火
这是一首描摹夏日凤凰花盛开情景的佳作。读完第一句,让人还真以为是一场山林大火“顺着风势从山上一路延烧下来”,但第二句笔锋一转,告诉人们那不是火,而是凤凰花。接着,介入另一相关意象——“蝉”,以渲染夏的特征,烘托夏的热烈,使整个画面有声有色,绚烂多姿。而且,说到噪蝉急欲扑灭大火,令人想起“蝉声如雨”这一绝妙的比喻!以“火”喻“凤凰花”,是全诗的主脉,而构成这一比喻的相似点就是标题一“红”。全诗意境壮美,诗情跌宕,引人人胜!有人称之为“诗动漫”,可谓贴切矣。通过此诗,足见诗人构思的精巧与写作的功力。
大画家
夕阳总是准时拿起画笔
把时间涂满
寂寞的颜色
吟咏夕阳的诗可谓多矣,此诗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拔萃于同类诗作。诗人写“夕阳”却不以“夕阳”为题,而是将喻体“大画家”直接取代本体,旨在凸显夕阳的“绘画功力”,从而引人人胜。其实,真正的画家正是诗人自己,是他先给夕阳着色,而后再让夕阳去给时间“涂满/寂寞的颜色”。此诗的最大特点是将自然之景与心灵之景融合,创造出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把时间涂满/寂寞的颜色”,这样的表述方式是新颖的,也是具有感染力的!由此可见,怎么写有时比写了什么更为重要。
夜色
柴扉虚掩
月光静静守着
只有几声蛙鸣进进出出
这是一个远离喧嚣的去处。如果是在白天,我们或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草阁散晴烟,柴门竹树边。门前有江水,常过打鱼船。” (何景明《小景》)而这是一个夜晚,正值明月在山尖。柴扉虚掩,月光如水,几声蛙鸣……有人评此诗云:诗中勾勒出了一幅“虚空致极,转觉万籁有声”的田园夜景。月光是诗人心灵的中转站,在寂寥的夜色中显示一种“守静笃,致虚极”的禅意与恬淡冲和的人生态度。(王宇)诗人“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若从艺术表现的角度看,窃以为此诗之最大亮点还在“进进出出”四字。“进进出出”,以声写形,神韵别致。看似妙手偶得,实则苦心经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