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br>第一节 宋元讲史的研究现状<br>第二节 宋元讲史话本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br>第二章 宋元讲史与讲史话本的历史发展<br>第一节 宋元讲史与讲史话本的先声<br>一、宋元讲史的先声——唐五代的“说话”、俗讲与转变<br>二、宋元讲史话本的先声——唐五代演史类变文<br>第二节 宋元讲史与讲史话本的发展与繁荣<br>一、“讲史”缘起<br>二、宋元讲史的发展<br>三、元代之讲史与讲史话本<br>四、宋元讲史的艺术要求<br>第三节 宋元讲史与讲史话本繁荣的原因 ——兼及“说话”家数问题的考辨<br>一、宋元时代社会经济尤其是商业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繁荣<br>二、市民阶层的形成是促使讲史繁荣的另一重要因素<br>三、瓦舍与瓦舍文化促进了讲史艺术的繁荣<br>四、书会与书会先生对讲史伎艺与讲史话本的意义<br>五、有关说话家数问题的考辨<br>第三章 宋元讲史话本考述<br>第一节 唐五代说唱文学向宋元讲史话本的过渡——《梁公九谏》<br><br>一、有关《梁公九谏》基本问题的辨析<br>二、《梁公九谏》成书过程考<br>三、《梁公九谏》内容考述<br>第二节 宋人旧编元人增益之讲史话本——《五代史平话》<br>一、《新编五代史平话》版本及流布<br>二、《五代史平话》的成书年代<br>三、《五代史平话》的性质<br>四、《五代史平话》的题材来源<br>第三节 南宋遗民所编、成书于元代之讲史话本——《宣和遗事》的版本及内容考索<br>一、《宣和遗事》的版本<br>二、《大宋宣和遗事》的成书年代<br>三、《宣和遗事》的内容<br>第四节 元代编刊之讲史话本——《元刊全相平话》<br>一、《武王伐纣书》的版本及内容考索<br>二、《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的版本及内容考索<br>三、《秦并六国平话》的版本及内容考索<br>四、《前汉书续集》的版本及内容考索<br>五、《三国志平话》的版本及流传<br>第五节 宋元间讲史话本——《薛仁贵征辽事略》<br>第四章 宋元讲史话本的体制<br>第一节 分卷与分段标目形式<br>第二节 宋元讲史话本的范型<br>一、“开场诗”与“散场诗”<br>二、入话与头回<br>第三节 正文中所穿插之诗词及韵语<br>第五章 宋元讲史话本的艺术渊源<br>第一节 宋元讲史话本与民间文化<br>一、讲史话本与阴阳五行中的天命观<br>二、讲史话本与因果报应观念<br>第二节 宋元讲史话本与史传文学传统<br>一、史传文学对宋元讲史话本的意义<br>二、《通鉴》体与宋元讲史话本<br>第三节 小说话本与讲史话本的相辅相成<br>第六章 宋元讲史话本的文学成就及其历史地位<br>第一节 宋元讲史话本的叙事艺术<br>一、叙述者<br>二、叙事视角<br>三、叙述结构<br>第二节 宋元讲史话本的语言艺术<br>第三节 宋元讲史及讲史话本的历史地位及影响<br>一、宋元讲史对明清讲史的影响<br>二、宋元讲史话本的地位及影响<br>附录1 进九谏书表<br>附录2 “话本”定义再检讨<br>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