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梅花与宫闱佳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8033468
  • 作      者:
    (美)傅汉思(Hans H. Frankel)著
  • 出 版 社 :
    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傅汉思,著名的中国文学专家,2003年辞世,享年86岁。他曾在耶鲁大学东亚语言和文学系任教长达26年。
展开
内容介绍
    美国汉学家对中国诗歌的全面而详尽的分析介绍。在不同的主题和文体标题下,分门别类地为106首中国诗歌提供了新的英译和解释,并分析了中国诗歌结构中的某些常见现象。作者选取了106首诗歌,跨度从大约从公元前10世纪延伸到14世纪。在阐释这些诗歌的时候,作者采取了西方文学批评的观点,并适当地关照中国文学传统以及中国人研究诗歌的传统,如《诗经》中“野有死麕”一诗,他对郑玄的注解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以欧洲文学作品予以说明,为我们认识中国诗歌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学习英文翻译提供了范文。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在不同的主题和文体标题下分门类地为106首中国诗歌提供了新的英译与解释,并且分析了中国诗歌结构中的某些常见现象。
    我的这本书的意向读者是那些对中国诗歌感兴趣的人。它面向从未学过汉语的人,处于学习过程的人,以及正在为这项学习是否值得付诸努力而犹豫不决的人。但是那些已然掌握了汉语的读者,包括中国诗歌方面的专家,(我希望)也会通过阅读找到本书更多的意义。
    ——傅汉思
    傅汉思教授无疑是美国的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先驱者。
    他的《梅花与宫闱佳丽:中国诗选译随谈》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经典之作。我在耶鲁大学教的很多课上都使用了这本书。
    ——孙康宜
    小妹妹张充和是在北京大学跟外国老师傅汉思相爱。傅汉思是德裔美国人。沈从文家也在北京,张充和在北京大学,星期六就到姐姐家里去,她的老师也到沈从文家里。傅汉思研究中国汉代的赋,把汉赋翻译成英文,翻得好极了。他是研究古代希腊文的,在北京大学教希腊文。张充和与傅汉思二人后来发生恋爱,他们结婚很简单,结了婚很快到美国去了。
    ——《周有光百岁口述》
    听说她(张充和)的德国夫婿傅汉思也是十分用功的学者。老太太在耶鲁教授书法和昆曲,傅汉思这位汉学家是耶鲁东方语言所所长。张伟华写过一篇《曲终韵自存》说,傅汉思精通多种语言,教古希腊罗马文,一口汉语极流利,在家里跟张充和全说国语。
    ——董桥
    《香港苹果日报》2009年5月10日
展开
精彩书摘
    在起始的六行诗中,个人的方面并未出现。叙述者爬上山坡,客观地观察着作为汉朝皇帝的东都的洛阳的废墟。(评论者们将废墟的形成归咎于军阀董卓在公元190年对洛阳的洗劫,这种分析比较合理。)废墟在中西方都是鲜明突出的诗学意象,其原因正是在于它将过去与现在相连:它们是往昔辉煌的具体可见的遗存,历经岁月和人类的蹂躏摧残而惨遭破坏(或许在某些人眼里破坏也具有美感)。
    在诗歌的第二部分(第7行直至结尾),个人因素的参与取代了客观的超脱。降临在城市身上的命运此时也被视作叙述者私人的不幸。现在与过去的差别是惊人的:曾经熟悉的一切现在都变得如此陌生。旧物要么不复存在,要么变化过大以至于无法辨认。通过第7和第8行的巧妙处理,“旧一新”对比观念的语义范围有所扩大,包括了“衰老一年轻”和“熟悉一陌生”这样相关的反义概念。在整个第二部分,包括结尾一联的高潮在内,对从往昔到今日之变化的客观和主观审视始终交织在一起,正如国家的悲剧与个人的伤悲已经融为一体。
    诗作的两个部分紧密结合(例如第3行与第13行的结构就平行对应),但除了上文已讨论过的第二部分加入了的主观方面的因素之外,二者在其他好几个方面也相互区别。第一部分强调的是高度而第二部分着重于平面。第一部分在首行中就使用了一个表示向上动作的动词“登”,第6行也有一个这样的动词(“上”),另外此部分中还出现了许多表示高度的名词。(但并没有表示高度的形容词。)第二部分中的平面延伸至方圆千里,其中唯一垂直向上的现象是作为人类居住标志的烟,而这里烟的缺失就显得尤为突出。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人与自然
第二章 拟人化
第三章 处于和他人关系之中的人
第四章 回忆与反思
第五章 爱情诗
第六章 孤独的女子
第七章 叙事歌谣
第八章 离别
第九章 对历史的思考
第十章 往昔:传说与讽刺
第十一章 平行与对偶
第十二章 特殊的平行现象
第十三章 一篇早期的赋:《七发》
附录1:诗歌形式
附录2:历史与传说中的人物和事件
参考文献
术语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