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二十世纪台湾诗歌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20067466
  • 作      者:
    章亚昕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章亚昕,1949年生于北京,长在山东。1980年从朗诵诗人高兰教授学诗,1983年获山东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曾在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新诗研究。 
    主要著作有:《近代文学观念流变》、《现代诗美流程》、《诗心与童话》、《臧克家论》、《中国新诗史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二十世纪台湾诗歌史》介绍了诗学观念重构的时代性契机、汉学运动与旧体诗社、从新文学运动到日文写作、超越文字的鸿沟、诗艺发展历程的钟摆式结构、现代诗社与纪弦、蓝星诗社与余光中、创世纪诗社与洛夫、葡萄园诗社力挽狂澜、后来居上的笠诗社十五章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诗学观念重构的时代性契机
  第一节 两岸诗坛貌异心同
  二十世纪初的华夏诗坛,便是两岸三地的分裂局面。同源而分流,导致两岸三地诗坛的貌异心同。诗人们共同面对着重构诗学观念的时代性契机。由于台港两地在二十世纪有着与大陆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其诗歌艺术的发展过程各有其特殊之处;但台湾和香港又与大陆同祖同根,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使海峡两岸的诗歌艺术有着同样的文化基因,在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实现社会的转型,则成为两岸三地炎黄子孙共同的选择。
  台港诗坛与大陆正有许许多多貌异心同之处。两岸文学的差异来自作家不同的经验,而华夏民族的命运则是相通的。台湾作家的历史命运,始于“失语的哀歌”。种种发展过程中逆转的变局,导致日据时期台湾作家由文言文写作、白话文写作发展到日文写作,其中经历了多次艰辛的考验和历练。因为每种语言的转型,都需要十年之久的适应期,这势必影响台湾文学的历史进程。但是诗意作为一种精神的纽带,却始终伴随着台湾同胞的心路历程。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诗学观念重构的时代性契机
第一节  两岸诗坛貌异心同
第二节  文化撞击带来差异
第三节  迁徙情境呼唤整合
第二章  汉学运动与旧体诗社
第一节  南社与连横
第二节  台中栎社与林朝崧
第三节  台北瀛社与王松
第三章  从新文学运动到日文写作
第一节  源于大陆的早期白话诗
第二节  来自日本留学生的影响
第三节  汉诗与日文诗并存的格局
第四章  超越文字的鸿沟
第一节  银铃会
第二节  “跨越语言”的一代
第五章  诗艺发展历程的钟摆式结构
第一节  漂泊身世改造时空意识
第二节  超越意向表达文化精神
第三节  追求纯诗体现艺术使命
第四节  边缘处境揭示生存真相
第六章  现代诗社与纪弦
第一节  现代诗的崛起
第二节  纪弦
第三节  羊令野郑愁予
第七章  蓝星诗社与余光中
第一节  “自由创作”的诗人群
第二节  余光中
第三节  罗门杨牧
第八章  创世纪诗社与洛夫
第一节  军中诗社的典型意义
第二节  洛夫痘弦张默
第三节  商禽叶维廉
第四节  辛郁管管碧果
第九章  葡萄园诗社力挽狂澜
第一节  明朗化与中国化
第二节  文晓村及其回归诗观
第十章  后来居上的笠诗社
第一节  新即物主义
第二节  白蔌非马
第三节  许达然杜国清
第十一章  诗学诗艺并举的大中华诗歌
第一节  三种文明潮涌世纪诗坛
第二节  数代诗人组成文化光谱
第三节  改革开放促进艺术交流
第十二章  走出晦涩的诗风
第一节  龙族主流大地诗人季刊
第二节  从乡土诗开始扩展艺术视野
第三节  新老诗社的良性互动
第十三章  兼顾整合与创造
第一节  草根诗脉阳光小集
第二节  诗体的丰富与更新
第三节  第三代诗人鸟瞰
第十四章  广开艺术新天地
第一节  四度空间曼陀罗后期草根
第二节  都市精神与信息观念
第三节  第四代诗人鸟瞰
第十五章  更上一层楼的跨世纪态势
第一节  台湾诗学季刊的反思聚合意向
第二节  双子星的后现代主义语言诗学
第三节  新新诗人:第五代诗人呼之欲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