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强调作品的中心地位,采用以文系人,即由作品点出作者,不是以作者勾连作品;不同作品之间按年代先后排序,能体现诗词曲相互征引的基本脉络。在注释方面,力求简明扼要,多是从客观角度解释字、词、句,为此对前人说法、考证成果多有借鉴;当然,所选作品中也存在着众多的歧义句,在“学无定论”又“无从考证”的情况下,只能“多中选优”再断以己意,希望释义能在顺畅解读作品的同时,更接近于原作真实的含义。赏析部分,崇尚宏观概括,力求解释篇章的中心内容,点破内在的构思手法、抒情技巧,注重作品的整体美。当然,任何努力的阐释,都无法达到原作的高度和深度;任何赏析的文字,都存在“过度阐释”的嫌疑,这就决定了我们所分析的只是多面体的一个面,并不是作品深刻内蕴的全部。为此,笔者在赏析部分多从宏观视野人手,注意阐释的原则性和适度性,力求真正做到点到为止,避免过分具体的胶着阐释。
优美的相思诗词曲往往以蕴藉含蓄取胜,这种特点本身就决定了相思诗词曲意蕴的丰富性和深厚性,因此,每一个人读出的意义,更可能会出现千差万别的现象。人们常说,作品是让人读的,每个人读出的意义都不会完全一样。诚如斯言,优美的相思作晶更需要我们读者亲身的参与、自己的体验。因此“言犹未尽”的赏析文字只是读者开始思考的引子,根本代表不了确评或最终的阐释。读者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构建多彩的意义空间。真心地希望,书中的注释部分和赏析文字起到的作用是诱发式的引导,而不是限制性的思维模式。联想和想象,是一个人思维是否圆通、是否灵活的重要指标,同时更是精彩性赏析的必备武器。从这一角度来说,欣赏富有多层内蕴的相思诗词曲,无疑是一种锻炼自身思维能力的行为,欣赏的过程,也是我们做“思维体操”的过程。也许我们常说的创新性思维会在欣赏中起步,进而飞向晴空万里的蓝天,去展翅翱翔,最终也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相信聪明的读者,一定会从相思诗词曲的欣赏中,得到思维的锻炼,获得精神的陶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