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重建文学的审美精神:文艺评论精品.下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3107957
  • 作      者:
    雷达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雷达,甘肃天水人。196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历任《文艺报》编辑组长.《中国作家》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研究员。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兼任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出版著作数十种,曾获鲁迅文学奖等多种重要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雷达先生“在动荡的低谷”以“灵性激活历史”,搜寻“废墟上的精魂”,追寻“文学与读者的精神联结”,追踪“历史的灵魂与灵魂的历史”,探究“生存本相,展示原色魄力”畅谈文学中的生存状态和无主题变奏,反思“近三十年长篇小说审美经验”,把脉分一析“当今文学症候”,率先提出“原创力的匮乏、焦虑以及拯救”。
    《重建文学的审美精神:雷达文艺评论精品(下卷)》由当代文学生发开去聚焦茅盾文学奖搜索当代文学关键词,构建作家作品档案,并由此引发边缘思絮,冷观察“近三十年中国文学的精神”,细品评“新时期文学主潮”,辨“个人化”究“独特性”,文笔精当见解新颖,对当代文学这是一部具有很高研究和参考价值的论著。
展开
精彩书摘
    众所周知,“多余人”典型系列的发现和概括,曾经像一道耀眼的智慧闪电,一下子照亮了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海洋,使得我们可以抓住这条由许多具有精神遗传性的典型形象结成的缆索,从一个重要侧面窥测俄罗斯文学的深奥、博大及其不断深化的历程。在这个问题上,天才的杜勃罗留波夫作出过卓越的建树和贡献。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激进的理论家,他站在坚定的唯物主义立场上,所操的批评方法,主要还是艺术社会学的比较方法和典型解剖的方法——在文学批评方法日臻新奇和多元化的今天,或许这不算是怎样新颖的了。可是,读一读《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格?》《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等论文吧,你就会发现,他是多么懂得艺术的本质,他是多么善于透过对人物形象的精辟剖析和绝妙对照,深刻地揭示和描述文学与时代、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他的犀利的理论之笔,凭借形象分析,直抵时代的心脏。就像他自己说的:“我们发现了这是俄罗斯生活的产物,这是时代的征兆。”即使在今天,他的理论精髓和批评方法,依然有掩不住的锋芒,依然是我们观察文学现象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也许正是受到上述启示的缘故,在我阅读近年来农村生活小说的过程中,在我发现了一些与时代变革潮流处于精神对垒地位的复杂人物渐次诞生的时候,便不期然地联想到著名的“多余人”形象系列,并且进而萌生了这样的设想。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热点冷观察
深度与容量——读《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所想到的
当前小说中的农村“多余人”形象
人的觉醒与反封建主题的推衍
追寻灵魂之故乡——《塔铺》与《无主题变奏》的比较
关于写生存状态的文学
第三次高潮——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述要
市场拒绝短篇小说吗
近三十年长篇小说审美经验反思

第二编 问题与症候
关于乡土文学的通信
农村青年形象与土地观念
主体意识的强化
对文化背景和哲学意识的渴望
论当今小说的精神走向
文学不会使我们发财,却会使我们自由——漫谈世纪之交的文学思潮
当今文学审美趋向辨析
长篇小说是否遭遇瓶颈——谈新世纪长篇小说的精神能力『口]题
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
新世纪文学的精神生态和资源危机
中国官场小说的困境与出路
原创力的匮乏、焦虑以及拯救

第三编 理论之树常青
铸造自己的评论世界——复腾云同志
关于城市与文学的独白
寻找文学与读者的精神联结
传统的创化——由创作现象探讨一个理论问题
文学史并非观念史
昨日风今朝雨——关于批评的价值、困境与出路
群星闪耀的天空——序“中国作家档案书系”
关于历史小说中的历史观
现当代文学是一个整体
批评在新媒体时代的新困境
文学批评态势与更新之途

第四编 文学新路标
报告文学的勃兴与嬗变
关于小说创作的若干思考
文学活着
论世纪眼光与新状态文学
强化短篇小说的文体意识——兼谈《北京文学》的一些短篇小说
思潮与文体
新世纪文学初论——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走向
民族灵魂与精神生态——2005年中国小说一瞥
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概观
中国的生态觉醒:文学的新启蒙
近三十年中国文学的精神

第五编 边缘思絮
动荡的低谷
现实主义艺术形态的更新
日常性、思考性与精神资源
写实风尚与艺术品格
为什么需要和需要什么——对当今文学存在理由的若干思索
我看“80后”的精神追求——写给马亮和“80后”
代跋:中国当代文学呼唤人道的精神资源——雷达学术访谈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