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阳翰笙研究资料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477834
  • 作      者:
    潘光武编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现代卷:阳翰笙研究资料》是国内规模最大、资料最全、内容最系统的一套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丛书收录国家“六五”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的研究成果,由最权威的学者,穷数年心力,从浩如烟海的文献、笔记、访谈、作品中,筛选出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汇编为重要作家的研究资料,重要文学运动、文学社团和思潮的研究资料,以及包括文学期刊目录、主要报纸文艺副刊目录等在内的文学书刊资料三个系列,全套丛书共一百余种,现由本社出版发行,以期嘉惠学林,传诸后人。
展开
内容介绍
    阳翰笙,原名欧阳本义,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现代戏剧运动组织者。《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现代卷:阳翰笙研究资料》分生平和文学活动。生平和创作自述,研究、评介文章选辑,著作系年和书目,研究、评介资料目录索引等五个部分.全面收集了关于阳翰笙的研究资料。
展开
精彩书摘
    4月10日,论文《中国新文艺运动》收入冯乃超编《文艺讲座》第1册出版。<br>    同月,写短篇小说《未完成的伟人》,载《大众文艺》第2卷第5、6期合刊。写一刽子手在医院里对镇压工人运动和自己被打经过的回忆,立意在讽刺。<br>    同月,中篇小说《两个女性》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单行本,重点写大革命失败后三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四个人物),其中的两个女性,一个一直走着革命的路,一个走了一段弯路。<br>    5月1日,发表论文《我希望于(大众文艺)的》,载《大众文艺》第2卷第4期。<br>    10日,发表论文《普罗文艺大众化的问题》和《读了冯宪章的批评以后》以及散文《五卅的回忆》,载《拓荒者》第1卷第4、5期合刊。头一篇论文从理论、创作和组织等方面论述了普罗文艺大众化的问题,后一篇论文指出冯宪章对蒋光慈的两部长篇小说(《丽莎的哀怨》和《冲出云围的月亮》)作了错误的肯定的评价,“离开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观点”。认为《哀怨》“只能激起读者对于俄国贵族阶级的没落的同情,只能挑起读者由此同情而生的对于‘十月革命’的愤感”,是蒋光慈创作的一次“严重失败”。认为《月亮》也是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流露。希望蒋、冯勇敢地进行“自我批判”。29九日,参加左联全体会议。同月,写短篇小说《兵变》,初收小说集《活力》。小说以军阀士兵哗变为题材。<br>    7月,写成中篇小说《复兴》,本年由上海平凡书局出版单行本。小说以城市工人罢工为题材。<br>    夏秋,从本年下半年至1932年初任左联党团书记。<br>    9月17日,左联发起举行鲁迅五十寿辰纪念会,阳代表左联致词,称鲁迅为“同志”(没有称“先生”)。鲁迅很高兴。<br>    30日,被国民党当局点名通缉。<br>    同月,短篇小说集《活力》由上海平凡书局出版,收入《活力》、《奴隶》、《归来》、《马桶间》、《未完成的伟人》和《兵变》共6篇。<br>    秋,写成中篇小说《中学生日记》。
展开
目录
生平和文学活动<br>阳翰笙传略(潘光武)<br>阳翰笙生平年表(潘光武)<br>左翼作家在上海艺大(节录)(杨纤如)<br>纪念“左联”缅怀战友(节录)(季楚书)<br>影事春秋(节录)(丁小逖)<br>当我走出人民大会堂时(陶金)——回忆阳翰笙同志和文艺工作者在一起<br>阳翰老与中华剧艺社(陈白尘)<br>《阳翰笙选集》第五卷编后记(节录)(张大明)<br>忠诚的老战士(节录)(周明)——记老作家阳翰笙同志<br>气清秋色丽孜孜奋笔求(节录)(潘光武)——阳翰笙印象散记<br><br>生平和创作自述<br>照耀我革命征途的第一盏明灯(节录)(阳翰笙)<br>在大革命洪流中(节录)(阳翰笙)<br>参加南昌起义(节录)(阳翰笙)<br>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的经过(节录)(阳翰笙)<br>左翼文化阵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文化“围剿”的斗争(节录)(阳翰笙)<br>第三厅——国统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战斗堡垒(节录)(阳翰笙)<br>战斗在雾重庆(节录)(阳翰笙)——回忆文化工作委员会的斗争<br>泥泞中的战斗(阳翰笙)——影事回忆录<br>《地泉》重版自序(华汉)<br>谈谈我的创作经验(华汉)<br>序言两篇(阳翰笙)<br>《阳翰笙选集》小说集自序(阳翰笙)<br>关于《生死同心》(翰笙)<br>《阳翰笙电影剧本选集》后记(阳翰笙)<br>《槿花之歌》题记(阳翰笙)<br>沉痛的哀思(节录)(阳翰笙)<br>《阳翰笙剧作选》后记(阳翰笙)<br>《草莽英雄》再版序(阳翰笙)<br>《草莽英雄》写作前后——阳翰笙日记摘抄<br>《阳翰笙选集》话剧剧本集自序(阳翰笙)<br>《风雨五十年》序(阳翰笙)<br>关于《李秀成之死》(唐纳)——与剧作者阳翰笙氏的谈话<br><br>研究、评介文章选辑<br>革命的浪漫谛克(易嘉)——《地泉》序<br>《地泉》序(郑伯奇)<br>《地泉》读后感(茅盾)<br>《地泉》序(钱杏邨)<br>“九·一八”以后的反日文学(节录)(东方未明)——三部长篇小说<br>关于《生死同心》(节录)(寿昌)<br>死的威胁生的斗争(节录)(潇潇)<br>谈最近在汉口演出的几个戏(节录)(刘念渠)——评《飞将军》、《塞上风云》、《后防》、《战歌》<br>《李秀成之死》(勾适生)<br>《天国春秋》底上演(节录)(徐昌霖)<br>《天国春秋》观后感(节录)(潇湘)<br>从《天国春秋》谈到目前的演剧水平(节录)(欧阳凡海)<br>祝《两面人》的演出(丰村)<br>峡谷之间(王亚平)——读阳翰笙先生《两面人》<br>观《两面人》(郭沫若)<br>我看了《两面人》(节录)(吴仲仁)<br>没有两面都可套弦的弯弓(节录)(柳倩)——《两面人》观后杂感<br>谈喜剧(节录)(易水)——观《两面人》所感<br>谈谈《两面人》(陈淳耀)<br>《槿花之歌》观后感(节录)(林未芜)<br>评《天国春秋》(何其芳)<br>观《草莽英雄》后(节录)(杜重石)<br>评《草莽英雄》(节录)(欧阳山尊)<br>从辛亥起义谈到《草莽英雄》(节录)(孟南)<br>傅善祥的悲剧(节录)(梁规)<br>《天国春秋》(节录)(锟培)<br>评《天国春秋》(节录)(杨廉沅)<br>《天国春秋》观感(节录)(英郁)<br>《草莽英雄》与《天国春秋》合评(节录)(乐少文)<br>看《万家灯火》(节录)(肖桑)<br>《万家灯火》座谈(上、下)(节录)(张衡模)<br>《万家灯火》略评(邵荃麟)<br>评《万家灯火》(周而复)<br>一个动人的英雄形象(节录)(凤子)——《李秀成》观后感<br>知识分子前进的道路(节录)(赵寻)——介绍话剧《三人行》<br>一面镜子三种人物两条道路(节录)(华夫)——漫谈话剧《三人行》<br>话剧《三人行》创作浅谈(节录)(张颖)<br>应当严肃认真地来评论影片《北国江南》(汪岁寒黄式宪)<br>我不同意汪、黄二同志的观点(江林)——也谈电影《北国江南》<br>中国现代文学史(节录)(唐搜主编)<br>中国现代文学史(节录)(唐技严家炎主编)<br>《地泉》和“革命的浪漫谛克”(节录)(方浴晓)<br>阳翰笙(节录)(张大明)<br>阳翰笙文艺理论批评文章述评(节录)(张大明)<br>《阳翰笙剧作集》编后记(节录)(周明)<br>民族的爱之弦在颤动(节录)(廖全京)——读阳翰笙剧作《槿花之歌》笔记<br>阳翰笙及其创作(节录)(阎纯德)<br>评阳翰笙和他的电影剧作(节录)(薛赐夫)<br>阳翰笙戏剧著作研究第一次讨论会召开(剧协四川分会)<br>论《天国春秋》(节录)(王志秋)<br>阳翰笙和他的话剧创作(节录)(潘光武)<br>英姿飒爽光彩照人(节录)(徐志福)——试论阳翰笙剧作中的妇女形象<br>试论阳翰笙在“左翼十年”的地位和作用(李国选)<br><br>著作系年和书目<br>著作系年(1925——1986年)<br>著作书目<br>研究、评介资料目录索引<br>研究、评介资料目录索引<br>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