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谁制造了韩寒?:关于韩寒的对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321959
  • 作      者:
    L.A.W.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韩寒是一种独特的时代产物,是批判行动的新形式,是批判力量的新载体,是过去的崇高与严肃在此刻的接力者。他们的存在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之所以他扭曲得像一幅漫画,是因为我们的世界总体上是一面哈哈镜。所以,读者要知道:那在镜子里高大全的,其实有毛病;那在镜子里扭曲了的,反而是正常;那在镜子里正经的,其实是假正经;那在镜子里游戏的,其实是真严肃。
展开
精彩书摘
    上篇:知识分子的偶像?<br>    可疑的封赏<br>    ——“公共知识分子”韩寒?<br>    L◎文<br>    去年下半年,一个思想类的知识分子同人网站“共识网”推出了一项在线调查,评选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公共知识分子”。在秦晖、贺卫方、于建嵘等一长串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界人物中间,韩寒的名字赫然在列,并且在长达数十天的投票过程中一度高居榜首。最后,韩寒以仅落后第一名贺卫方6票的l310票屈居第二。这是继2008 年韩寒当选“百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之后的又一次获奖。这个结果既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又在另一些人意料之中。<br>    说它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是因为韩寒既没有体制内的“知识分子”身份,又几乎没有任何学术训练,“公共知识分子”从何谈起?说它又在意料之中,是因为自韩寒2006年底开始网络写作以来,他的博客已经以近4亿次的点击,创下了令人咋舌的纪录。相较于这个点击率,1310票是一个过于微不足道的数字,韩寒只需在自己博客上贴出投票地址,无数粉丝定会让这个票数后面加上两个零甚至三个零,令苦心孤诣很多年的学者颜面无存。窃以为,这区区1310张选票像是共识网和韩寒之间沉默的共谋:在网站看来,无论如何要给学者一点面子,第一名多出来的6张选票,犹如6块砖石,人为垫高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影响力的高度;在韩寒看来,自己根本无须知识界的封赏,这头衔反而意味着某种虚妄的担当与责任。<br>    无论是否“公共知识分子”,韩寒的博客写作都触及了当代所谓知识分子眼中的时代问题;而知识分子们对待韩寒的态度,也触及了代际伦理的问题:在这个日益板结的社会,年轻人是否还有可能创造出一种既不模仿上一代人,也不走向反面的新活法?而上一代人,是否已经做好足够的准备来迎接或培育(如果有可能的话)“新人”?<br>    在这个嘲讽一切的时代,已经有太多人因为“过于严肃”地谈论韩寒而被骂得体无完肤。在这篇文章里,我试图以一种平实的态度,贴近观察韩寒在公共空间的博客写作,并以之为镜,反思中国当代公共知识分子的困境。<br>    知识分子如何看待韩寒<br>    迄今为止,已经有很多颇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谈到韩寒。陈丹青在接受《晶报》采访时谈到韩寒:
展开
目录
前言<br>上篇:知识分子的偶像?<br>  可疑的封赏<br>——“公共知识分子”韩寒?(L/文)<br>  对谈一<br>一、招安的欲望<br>二、知识分子的圈子与纪律<br>三、精神自足的幻象<br>四、娱乐时代的政治教育<br>五、媒体是水,韩寒是鱼<br>中篇:公民的自我修练<br>  令人担忧的精彩<br>——关于“公民韩寒”(W/文)<br>  对谈二<br>一、韩寒“硬”在哪里?<br>二、假清高、伪流氓与说脏话<br>三、公民身份与网络<br>四、特权公民<br>五、专家之灾<br>六、话语政治<br>七、韩寒没有文化?<br>附录: 好人的力量(关于电影《窃听风暴》的三则笔记)(A/文)<br>下篇:贫乏时代的写作<br>  批判意识的社会结构<br>——韩寒的小说《他的国》(A/文)<br>  对谈三<br>一、“其实我是一位作家”<br>二、这个时代的主观性<br>三、写作与男女有别<br>四、贫乏的想象力<br>五、谁制造了韩寒?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