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重塑新时期文学世界<br>一、加与减的悖论——八九十年代研究新时期文学的综述<br>二、“文学知识场”——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视点<br>上篇 文学场域重新生成与三元文学体制确立<br>第一章 新时期文学场域的重新生成<br>第一节 重返“天安门”:“人民”话语再现文学场<br>第二节 文学期刊与新时期文学场域重建<br>第三节 “政治”隐显于“二为”方向中<br>第二章 文艺政策、文艺团体与文学体制改革<br>第一节 《党的组织与党的出版物》中译文修改与文艺政策重心<br>转移<br>第二节 文联、作协与新时期文学领导体制<br>第三节 文学群体与新时期文学知识生产一传播体制<br>第三章 文化身份与文学界之分化<br>第一节 新时期文学场域中的文化身份差异<br>第二节 聚焦《在社会的档案里》<br>第三节 “苦恋”风波<br>第四节 所谓“十六年”<br>下篇 新时期文学场域中的知识谱系<br>第四章 尽显风流的现实主义文学<br>第一节 新时期文学批评中“真实性”原则的演变<br>第二节 知识分子的身份确证:新时期创作与现实的暧昧关系<br>第五章 毁誉参半的浪漫主义<br>第一节 隐匿于文学研究中的浪漫主义文学知识<br>第二节 想象与抒情:新时期文学创作中的浪漫主义<br>第六章 势不可挡的“现代派”文学<br>第一节 外国文学研究与“现代派”入场<br>第二节 “人”与“语言”:新时期“现代派”文学知识的两个支点<br>第三节 理性秩序的重建与坍塌:“现代派”文学创作的突破口<br>第七章 民间文学与“文人化”:通俗文学迂回入场<br>第一节 身份模糊的“通俗文学”在文学整理中悄然入场<br>第二节 “传奇文学”、“法制文学”与“新故事”:新时期通俗文学知识形态<br>结论 新时期三元文学体制与不同谱系知识话语的扭结<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