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从欣赏者的角度看是审美习惯的转变,即从抽象到具象与从具象到抽象的逆向转变,从自在的个体阅读到仪式感的集体观赏,再到生活化的个人观看的转变。
文学欣赏,如阅读小说和剧本等,读者要靠语言文字的时间积累来接受文学形象,并且只能心领神会地感觉到却看不到,因此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生活经验来想象这个形象,于是才产生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著名论断。这是以形象性的语言为媒介在读者脑海里出现的人物形象并靠读者自己去完成,这是一个从抽象到具象的思维过程。影视剧的形象则靠视觉画面的空间表现直接诉诸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没有想象的余地。如果看1948年版的影片《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只有一个,那就是劳伦斯·奥利弗。如果看胡雪桦改编版的哈姆雷特,那就是藏族演员蒲巴甲,然后再认同、评判和理解等。显然这是一个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从欣赏的环境看,文学作品是个体的阅读,可发生在各种公共或私人的空间场所。而戏剧和电影要在剧场和影院里集体观看。不同的是,戏剧演出是演员与观众现场直接的交流,双方的互动能够直接影响演出和接受的效果,戏剧观众之间并不交流。‘在西方去剧场时观众要正装出席。传统的舞台也比较高,观众坐在下面需“仰视”,从而体现出艺术殿堂的神圣高雅。观赏戏剧也就有了一种仪式感很强的特点。电影观众面对的不是活人而是活动的影像,他们的反应干预不了创作者,但在特定的影院情景里会在观众之间互相传播产生影响。正如苏联理论家列,科兹洛夫说的那样:“感受电影画面的实际行动每一次都会形成一种独特的社会集群,一种在心理上这样或那样联系在一起的集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