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个小女人的常青藤之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687105
  • 作      者:
    (美)马莎?金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最真实幽默最催人奋进的流行美国校园的励志小说。且看一个美国曼哈顿灰姑娘,如何一步踏入常春藤,揭开美国名校法学院的神秘面纱!又如何梦想成真,蜕变成一名律政精英!
  作者回忆她三年法学院生活时充满戏谑语气,这个小女人并不拥有一流的头脑,但是她借助LSAT考试从威斯康星大学一跃跳到了哥伦比亚法学院。在全新环境里,她遇到了意料之中的施虐狂教授,超有竞争力的同学以及狂妄的精英分子。
  不乏幽默的笔调向我们讲述了她暑期书记员和超级律所的生活,当然还有可以想象的律考前的恐怖。虽然有些夸张的故事或对话让人觉得有些可疑,但是它如实反映了法学院的变态生活。
  机智应对、敏锐观察,作者带给我们的是超越同类书籍的视角。
展开
作者简介
  马莎·金,哥伦经亚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加入某著名律师事务所,专攻诉讼:几年后,放弃律所高薪,加入Make-A-Wish基金后,担任法律顾问;目前是自由作家,与丈夫乔以及两个孩子住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
展开
内容介绍
  《一个小女人的常春藤之旅》这是一部自传体纪实小说,讲述美国一位普通女孩——马莎——成功申请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在其中学习、生活以及求职的经历。
  马莎原来在大学里主攻心理学及哲学,这一专业的实践性与运用性不强,她在找工作时自然屡次碰壁。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从此开始了她的常春藤之旅。 马莎笑中带泪地讲述她在法学院的种种经历——课堂讨论、考试、模拟法庭……高压下的学习生活,被她的生花妙笔描绘得趣味盎然;更难得的是,她揭开了笼罩着美国名牌法学院的神秘面纱,告诉读者:名校也有拥挤的课堂、古怪的教授;学生也有很多缺陷,也会私下造谣生非。乐观、坚韧而不乏幽默感的这个小女人,为我们带来了这部励志佳作。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欢迎来到玩偶之家
  “小心行事,必然成事。”
  ——伊索
  我恐惧不安地来到法学院。我一直把法律学生归为红衣主教之类的神秘人物,可能与我看的电影追缉令有关。在我等待录取通知书的九个月里,这部电影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主要是想对“法学院的生活有个大概了解”,并不是想多么彻底地、理性地了解法学院——哦,我不知道——也许我应该和法学院的学生交流一下,问问他们法学院到底是怎样的。我不能把对法学院的认识完全寄托在这部过时的、感性的电影上,电影里的男生都留着可笑的头发,还有不可原谅的鬓须,他们行为可笑、语无伦次,在法学院里过着浪子般的生活。
  当然,电影里的法学院也充满了恐惧、竞争和疯狂。开学伊始,我就已经坚定不移地认为梦魇般的日子就要开始了:三年的法学院生活没有玩乐、没有笑声、没有友情——只有残酷的集中营式的训练。我们被无情的教授驱赶着,同学之间你追我赶。他们都比我聪明,不是吗?他们都上过常春藤盟校啊!
  我脑子里乱七八糟地想着,不知不觉来到了法学院大楼报到处。从理论上说,我是个羽翼丰满的成年人了,我已经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了好几年。我喜欢酒精的味道,我还有可恶的购鞋癖。我结婚了,我干了整整一年塞信封的工作,我当然也干了别的,比如发传真、接电话、打字、编辑等。我想把我一头深棕色的头发弄成蓬松形的精灵发式,我现在的香肠式爆炸头在威斯康星州还比较流行,到了纽约就落伍了。哎,我信用卡上的负债越来越多了!除了这些无法控制的债务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成年人的生活外,还能有别的吗?既然种种迹象表明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成年人,为什么我现在孤独无助地站在法学院大厅里,完全像一个高中新生?
  法学院报到处三三两两地聚着一些人,他们像早已认识的老朋友一样开心地聊天,笑声不断,分享属于他们自己的笑话,而我永远不可能成为他们的一分子。报到处是我们来法学院的第一个地方,他们怎么一下子就变得如此熟识了呢?难道他们早已认识?有可能——他们以前一起上过哈佛、耶鲁?不是吗?我恐怕是唯一没上过私立学校的人了。
  我观察着眼前的这群家伙,他们似乎永远被打上了以前学校的烙印。各式的外套下露出哈佛的T恤衫——大部分人是蓝白相间的,也有一些人是红白相间的。他们谈笑风生,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姣好的面容加上有型的发式,让人怀疑他们是法学院临时雇来的男模。
  他们聊的私立学校那些事儿,我永远都不可能明白。我实际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但我能感觉他们在说什么。
  “嘿,还记得有一次我们演莎士比亚的一出戏,我忘了拉丁台词吗?”一个“蓝白衫”说。
  “哈哈,当然记得。”他们一阵狂笑。
  “还有一次你在游艇俱乐部帆船赛上喝醉了,吐到桑顿崭新的燕尾服上。”一位“红白衫”说。
  “呵呵,没错,亏你还记得。”
  “你还记得那个叫爱默生的家伙吗?大二的时候曾向史密斯校长告密,说你熄灯后留宿女生,我听说他现在做了高盛的分析师。”
  “哦,哈哈,真有他的。”
  当然,这里不是每个人都在热情洋溢地回忆他们的本科学校,但这几个家伙聚在一起有说有笑,你想不注意他们都不行——完全不同于我的学校生活。像我这种不在“群体”中的另类,没有自信、没有荣誉感。尽管我们现在被同一所法学院录取,但不同的教育背景将我完全排除在精英群体之外。这些充满自信和优越感的青年男女,是生长在中西部城镇的我从未见过的。
  看来他们都已经找好了队伍:几个很明显是犹太人,都戴着圆顶小帽;一大群亚洲学生聚在一起;另外还有几个非洲裔美国人,穿着哥伦比亚大学黑人法律协会的T恤衫。即使还有几个另类,他们也在努力寻找自己的团队,哪怕是很小的群体。哪里是我的归属?难道我注定要做一个古怪的、特立独行的人?还是加入早餐俱乐部?哦,上帝!我总不能一个人在餐厅吃三明治,听任别人的欢声笑语,自己却孤独到天明吧?
  几个极瘦的女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们打扮时髦,好像是来参加时尚秀或者艺术馆的开业典礼,完全不像是到法学院报到的人。脚蹬四英寸高跟鞋、身着紧身铅色小短裙、手提普拉达袋,难道这样的装扮适合来法学院吗?我穿着宽大的休闲裙、开襟短袖毛衣和滑板凉鞋,局促不安地站在这群时髦女人之间。她们接踵而至地穿过大堂,微笑,偶尔轻声细语,但是显然她们没有和任何人交谈,甚至没有拿正眼瞧别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她们诡异的扫视已经把这其中的竞争关系摸得一清二楚了。她们外表时髦,自恃甚高,还好没有人朝我这个方向看。
  普通人在哪儿?难道充满迷人微笑的脸庞只存在于法学院的宣传册中?“我们的学生拥有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而且经历广泛,你们完全可以在一个多元化的环境中相互了解和学习。”当学校以它多元化的学生群体为荣时,我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更搞不明白的是:“我们有很多个性鲜明、特立独行的学生,但是他们没人愿意独立于集体之外生活。”不幸的是,我恐怕和这些人不太相融。难道我的注册单上比他们少了什么吗?
  面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一种歇斯底里、非常不理智的做法:正式注册程序开始前,我冲进洗手间,把自己关进小隔间里足足十分钟,咬着衣襟,我害怕外面的世界。哥伦比亚,这所大都市的学校,有着广阔的草坪和高大的大理石建筑,远离威斯康星州。站在校园中心位置,都能感受到外面的车鸣声以及地下铁的隆隆声。一周前,我第一次漫步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园里,走在人字花纹地砖上,久经风霜的巴特勒图书馆石墙上雕刻着荷马、希罗多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维尔吉尔这些先贤们的头像,我凝视着图书馆门前哥伦比亚的标志性雕塑“母校”——她的手臂高举向前,我的确到纽约了。
  当时,参观完校园,我步出学校大门(116号大街),迈向著名的百老汇。到了百老汇,我一下子被那里的丰富多彩冲昏了头,奥勒面馆香飘四溢,紧邻它的是法拉费商店,角落里有韩国人开的小型商铺。一家小型五金商店的商品上积满了厚厚灰尘,显然摆放了很多年都没有挪动过。一家二手书店没有一个顾客,与西部尽头酒吧传出的嘈杂声形成鲜明对比。双层巴士停靠在百老汇112号大街拐角,正好在汤姆餐厅门口,这家餐厅因为在神风电视节目中作为外景拍摄地而名气大增。
  我怎么可能融入其中?在威斯康星州,我甚至都没有听说过法拉费这个名字,更不可能见过;在威斯康星州,大家都穿松垮的牛仔裤;在威斯康星州,丰盛的宴席包括黄油、奶酪、啤酒和一听帕布斯特;在威斯康星州,没有私立学校,至少我没有听说过;在威斯康星州,我不知道还有人会穿四英寸的高跟鞋;在威斯康星州,我感觉就在家里。而这里,我不知道在哪里——也许——我永远没有归宿。
  最终,我振作起来,强颜欢笑,勇敢面对挑战。大家陆陆续续进到大堂,聆听法学院院长的欢迎致辞,我也加入其中。一进入法学教室,我立刻被里面的景象震住了,桃花形天顶,深红色座椅,四周墙壁是手绘的最高法院大法官肖像,还有其他一些“常春藤”装饰。
  我走进一间显然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装饰风格的房间,前面是三层马蹄形台阶——已经破损不堪了——中间是一个大讲台,黑板上还有潦草涂抹的痕迹。慢着,当我再次打量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就是我们一年要交3万美元学习的地方?座椅缝隙处都“露馅”了,写字板已经剥皮了。我突然闪过一丝优越感,威斯康星州大多数大学的讲堂都比这儿豪华。法学院真的需要大修一次。
  我在这些破旧的座椅中找了个位置,桌面的垫板都已经翘起。我独自坐了好几分钟,才有个戴细丝边眼镜的男生坐在我旁边的位置上。我立刻认出了他,他就是几分钟前在大厅唧唧喳喳个没完的“寄宿生”之一(他是“红白衫”)。我冲他友好一笑,算是打了声招呼后,他立刻跟我聊起来。
  “查理斯?维特莫,你叫我查理好了,我来自耶鲁。就是我之前上的学校,位于新罕布什尔。我想你应该听说过吧?你呢?你以前在哪读书?”他问道。
  “威斯康星大学,在麦迪逊。”
  “再之前呢?”
展开
目录
序 厚信封和薄信封
第一章 欢迎来到玩偶之家
第二章 为荣誉而战
第三章 像律师一样思考
第四章 恐惧厌恶综合症
第五章 喜忧参半
第六章 模拟法庭(实践、实践、再实践!)
第七章 福从天降
第八章 工作是为了衣食吗?
第九章 编辑狂人
第十章 峰回路转
第十一章 松弛神经
第十二章 为律考而战
后记  完美结局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