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最后的完美世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35163
  • 作      者:
    (美)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大师遗作首次出版,不要在遗憾中谢幕,管理大师70岁自省人性,洞悉本质发现细节中隐藏的阴谋,真正的完美是什么?领导必知的人性缺陷。
  读了本书我更加明白:德鲁克对于商业世界的远见卓识,来自他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白立新博士 IBM(中国)运营战略首席顾问
展开
作者简介
  彼得·F·德鲁克:社会思想家,集作家、顾问、教授于一身。1909年11月19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37年移居美国,一生著有41部巨作。1939年出版《经济人的末日》,受到丘吉尔高度赞赏。1954年的《管理的实践》则奠定其大师级的不朽地位。之后的一系列著作构建了现代管理学的根基,因而他被尊称为“管理学教父”。但其本人则坚持以“社会生态学家”自居,通过管理的哲学思想贯彻落实“自由而有功能的社会”愿景。
  2002年获美国总统布什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2005年11月11曰辞世,享年95岁。
  译者简介:
  肖亚男,女,湖南桃源人,文学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工作于北京师范大学。
展开
内容介绍
  《最后的完美世界》就如同德鲁克自己所描述的:就长度而言她是一部小说,但就结构角度来说,她更像一部室内乐。德鲁克以四重奏那般简单明了、节奏分明的曲目来比喻,更用一个世纪以前的交响协奏曲分别以不一样的乐器与不同的演奏者加上一些小小的合奏和共鸣交织成高潮迭起、美妙极致的一部部曲目。
  这部小说里的绝大多数事件发生在1906年6月的一些日子中,到德鲁克撰写这部小说的1982年时,这些人恐怕都已辞世了,若能存活大都是九十多岁的迟暮之年,这也许便是德鲁克除了英文外,其他语言都不愿放行的真正原因了,甚至于连英文版都印量少得可以。
展开
精彩书摘
  1 索别斯基
  利耶塔
  如此美妙的体验,索别斯基王子在他以往的生命中曾有过两回经历,仅有两回,并且,已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昨日午后,当那位画商将克劳德·莫奈的一幅新作从柳条箱中立起来的时候,索别斯基强烈的兴奋和幸福感像汹涌而来的波涛。将自己的灵魂吞没。画面中,鲁昂主教堂的侧面耸立在明亮得几欲喷薄而出的蓝色之中,其间流动着黄褐色斑点和巨大的玫瑰窗洞辐射出的深红色光线。索别斯基每重新观赏一次,极乐体验就将他吞没一次——这千真万确,他甚至不必抬眼望那幅画,而只需在内心默默回味一下,就陶醉不已。
  令人销魂的感受如此相似。  四十年前,当索别斯基二十多岁的时候,昨日那份体验亦曾降临于他。那是他初次遇到那位玉腿修长的十一岁小姑娘。几年之后,那个姑娘成了他的妻子,而那时的她,真真切切还是个小孩子呢!她满脸信赖地把自己的小手放在一位陌生人的手心里。那位陌生人是她从未谋面甚至可能闻所未闻的远房表亲。她牵着他的手走了一段长长的路,向他倾吐她的孤独、绝望,还有她那赌鬼父亲和背地里以酒解愁的母亲带给她的耻辱。奥地利驻军的镇子上,他们穿行的街道上飞扬着尘土。
  光阴荏苒,春秋无声,已近而立之年的索别斯基,有幸第二度体验到那份滋味相同的迷醉——初为人父的甜蜜。  当他目光触及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刚刚从母体中分娩出来几分钟的孩子,那份体验便从心中油然而生了。小生命是个私生女,其母是他在巴黎时的情妇。那时的他只是一名外交见习人员,服役于拿破仑三世的宫廷。
  如今,时值索别斯基正要跨入暮年的门槛,曾经的那一份迷醉的喜悦,那深情款款的温柔,那刻骨铭心的幸福与甜蜜,在他的心灵当中再次降临。“这会不会是最后的回光返照?”索别斯基心里琢磨着。
  因为乐于看到魏格纳博士的窘境,这份幸福感被拔高了或者说被锐化了——索别斯基想,“锐化”一词可能更合适一些。
  莫奈的画作现在已经被支立于一柄画架上了,安置在楼下“图书馆”里。所谓的“图书馆”,从前在十八世纪曾是一间公馆的舞厅。  当年索别斯基第一次被委派到圣詹姆斯宫做大使的时候,购置下这幢公寓,作为在伦敦的安身之所。如今,这间屋子成了他的办公室和待客室。  眼下,索别斯基刚刚沐浴更衣,并做了个按摩推拿。走出浴室,那幅油画的存在令他灵机一动,决定就在楼下吃早饭,不去楼上的起居室用餐了。寓居。伦敦的二十七年生涯里,此悖常之举实属头一遭。这个举动同时意味着,索别斯基的私人秘书魏格纳念诵每日报告的时候不能够舒舒服服地坐在楼上读经台的后面,而不得不立在偌大图书馆的中央,无倚无靠。秘书每日要报告的内容是王子当日白天和夜里的活动安排、维也纳的外交部遣送过来的快信、英王室的《宫廷公报》、主要的时事新闻,还有《时代》周刊、《早报》以及维也纳《新自由报》诸报纸的主笔们写就的文章。当然,他所读的《新自由报》总是比发报日期晚两天的。另外还要念诵的是索别斯基的庄园和企业的主管发来的每目业务电报。  今天,这份工作令秘书魏格纳(通常以高效率著称的、能干的典型)陷入了手足无措的境地,以至于结结巴巴,窘迫不堪。原本那些维也纳政府高级外交宫的名号、索别斯基掌控的木材厂、炼糖厂员工的名字,他是烂熟于心的,可是今天溜出口的却往往是错误的发音。魏格纳甚至差点儿将英王室的《宫廷公报》忘到九霄云外,好在索别斯基及时地提醒了他。
  这时,索别斯基脑中突然闪过很久以前的一则关于在校男学生的故事。里面讲到一位极其刻板、极其凶暴的校长在一名学生面前失去了平衡,因为那孩子的目光像钉子一般,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校长裤子上的拉锁。而索别斯基小的时候却从不曾有过机会尝试这种行为。他从小到大接受的是家庭教师的培养,唯有十六岁与十七岁短短两年时间除外。那两年他参加了为高级贵族所设立的耶稣会学院,学院坐落在维也纳附近的卡尔克斯伯格。那里的神.父们自然是穿着长及足踝的法衣。  无论如何你也捕捉不着他们行走或是站立的时候,永远只会看到他们一成不变地正襟危坐,若非在一个高高的演讲台上面,就是在一张宽大的桌子后面。
  一时兴起,索别斯基将目光死死盯在魏格纳的裤子拉锁上——于是,这位私人秘书的脸刷地红了,一直红到他稀疏干枯的发际。手中的文件也不由自主地滑落在地,他难堪得手足无措。他所遭受的折磨是如此真实,又表现得如此滑稽可笑。索别斯基只能忍住笑,假装关心地问道:“你感觉身体不舒服吗。魏格纳博士?”
  几年前,在海牙举办的某次皇家豪华宴席上,侍者为索别斯基端上一道很甜的东印度巧克力点心。厨师在点心里头放了一点点非常辣、辣到令人难以忍受的红辣椒。但那一阵突如其来的灼烧感恰好反衬了巧克力的可口怡人。相形之下,自信、自傲、自负的魏格纳所遭受的煎熬,很巧妙地使得莫奈画作在索别斯基心灵中激起的柔情、美感以及充盈的宁静变得更加明锐了,令他兴奋地投身于画作的怀抱,享受极妙乐趣。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美好的早晨,而且无与伦比。现在,索别斯基要出门骑马了——每天两小时的常规运动。雾太浓了。以至天色依旧暗沉沉的,虽然时令已是六月。这便是他所喜爱的伦敦:世间万般喧嚣渐渐沉默,乃至渐渐消亡,剩下的是阴的寂静,以及雾气带来的传奇般的神秘。雾气飘荡着、旋转着,在短暂的一瞬间,它将人们熟悉的街区装扮成异乎寻常的样子,或者展示出人们从未料想过的特征,呈现出陌生的风景。因为刚下过一场大雨,又出现紧随而来的大雾,大街上陡然空荡荡的,了无他人,整个世界似乎都属于索别斯基自己。但他总感觉到玻琳正在身旁并驾齐驱,这样的感觉如此频繁地出现,让他恍惚中回到了若千年前,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年轻时代。在无边无际的波兰森林的深处,在城堡里,他是潇洒迷人的王子,她则是传说中的睡美人。  每天清晨,她从他们两人那充满魔力的爱情中苏醒,然后和他一起在森林里骑马。此时他几乎可以嗅到来自她身体的气息。那是青春的气息,清新犹如鲜果,一扫马匹刺鼻的气味,甚至冲刷了弥漫在这座城市当中的所有浓烈的刺激性臭气——黄雾包裹着的煤尘气,行驶的汽车抛出的尾气,肮脏的租住房中数以百万计的不洁净的身体挤在一起所酝酿出的酸腐气息。
  骑马归来的途中,太阳开始用它金闪闪银灿灿的长矛刺戳雾霭。当他转弯进入阿瑟顿街区的时候,已经有一小片碧空从袅袅上升的薄雾中探出头来,窥视大地。
  然后,要感激一位新来的按摩师——银行家亨顿发现了一位很好的美国按摩师,几周前将他引荐给索别斯基。经这位按摩师一番巧手捏拿,索别斯基肩伤的老毛病竟然破天荒地消除了痛楚。那还是许多年前教玻琳如何上马时,不慎从马背上摔下来所扭伤的。
  索别斯基在维也纳的主管发来了电报,上写,开办在克拉科夫的波洛尼亚酿酒厂发行的股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赚取了数百万的纯利润——并且是英镑,而非奥地利克朗,虽然几百万克朗已经是一笔可观的财富。这桩好事令人感到格外痛快的原因在于,开办波洛尼亚酿酒厂和出售酒厂股票都出自索别斯基的主意。伦敦的亨顿和维也纳的默森斯尔这两位银行家对这两项计划都曾表示过怀疑并进行了劝阻。
  他们两个的怀疑论如出一辙:“啤酒产量已经太多了,酿酒厂已经太多了,酒厂股票更是多得不能再多了。”但索别斯基拿定主意,执意为之。如今看来,事实证明他们两个都错了。
  最后还有一件好事,那就是与住在霍尼艾比的玛尔吉特通了电话,这平息了良久以来如影随形、令他日夜不安的忧虑。从她说话的腔调,索别斯基了解到,王妃对于自己和欧文·莱斯。尼维斯的恋爱关系有十足的把握,她信赖自己的情人,相信自己是被他爱着的。当然,这并不可能恒久持续,毕竟她已经五十岁了。索别斯基害怕那一天的到来。
展开
目录
导读 最后的完美世界
1 索别斯基
亨利耶塔
玛尔吉特
约瑟发
欧文勋爵
个来自哥尔多尼的故事

2 亨顿
恐慌
弗雷德里克·班克罗
夫特
黎曼的真言
哥廷根
梅利莎
伊莱恩
决定

3 默森斯尔
银行家
希拉
苏茜
回归

4 致音乐
雷娜塔
珀尔卡茨家族
阿瑟
保罗
玛丽亚
致音乐
译后记 旁观者的世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