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申论写作轻松通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509246
  • 作      者:
    李永新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6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申论写作轻松通关》从文章立意、结构组织、论证方法等角度全面解析申论范文,上百篇通关文章充实考生语言文字储备,并且附有理论政策运用等板块拓展考生视野。使考生能在真正的考试中迅速形成准确的立意角度和写作思路,言之有物,下笔有神,写出出彩的申论文章。

展开
作者简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着博大精深的研究,极具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引领公考领域行业标准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无数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辅导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公版·2016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申论写作轻松通关(最新版)》严格依据浙江公务员考试大纲,对命题趋势进行潜心研发,从真题写作轻松通关、材料作文轻松通关和专题写作轻松通关三大部分对范文进行全方位讲解,紧扣公考热点主题,帮助考生拓宽写作层面,真正掌握写作技巧,提高申论成绩。
展开
精彩书摘

【作答要求】
"资料5"中的"归零"说法,耐人寻味。请你结合实际,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性文章。(50分)
要求:
1.主旨明确,内容充实;
2.结构完整,论述深刻;
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在1000~1200字。
【通关文章】
以"归零"实现破旧立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只有顺应变化,不断革新,才能与时俱进,避免被历史潮流所淘汰。目前,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涌现出大量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用旧的思维和方法无法解决。在此情况下,必须以"归零"实现破旧立新。
"归零"即放弃过去的经验与模式,从零开始。人具有习惯和惰性,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而"归零"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不容易做到。但是,只有"归零",才能获得新的思维,发现新的方向,从而摆脱固有经验和模式的束缚,赢得新生。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归零"。
"归零"是政府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政府的职能不断转变,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大量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作风问题与贪污腐败等,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与公信力。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上台,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积极建设法治政府,政治风气大为好转,民众拍手称快。如果没有超人的勇气,对政府原有的管理体制大胆"归零",这些成绩的取得肯定不可想象。
"归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营销模式等创新速度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不断"归零",才能不断创新,占据竞争优势。纵观手机市场,诺基亚在几年内迅速衰落,而苹果、小米则飞速崛起。仔细分析会发现,诺基亚的失败在于没有不断"归零"旧的产品模式,而苹果、小米的成功则在于通过从零开始,开发出更具有设计美感、更吸引人的产品,同时不断创新营销手段,保持产品活力。【2】而近几年,创客的风行对传统制造企业的巨大冲击,也是很好的证明。因此,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归零"生产模式。
"归零"是个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需要。正所谓: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生活习惯看似小事,实则对人有重大影响。【3】比如说,长期暴饮暴食,会得胃病;长期不讲个人卫生,会给人留下邋遢的不良印象。垃圾分类也是生活习惯的一个方面。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乱扔垃圾,不仅会浪费资源,而且会污染环境。只有以顽强的意志对不良习惯加以"归零",才能让生活更加健康、更有活力。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商鞅对秦国传统政治、军事等制度进行"归零",大力推行变法,使其国力强盛,最终统一六国;而邓小平同志则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归零",实行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走向腾飞。【4】"归零"是破旧立新的金钥匙。政府、企业和个人只有具有"归零"的意识和勇气,才能发展得更好。


--善用对比。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论证分析,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说明,极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也会更加稳固。本文第四段用诺基亚的失败与苹果、小米的成功作对比,从而得出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归零"生产模式的结论。由此可见,只有具有"归零"的意识和勇气,政府、企业和个人才能发展得更好。
--思路清晰。文章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层面,深入剖析了"归零"是成功的关键--"归零"是政府自身建设的需要,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个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需要。通过这三个层面的分析,"归零"的意义一一呈现,说明只有"归零",才能获得新的思维,发现新的方向,从而摆脱固有经验和模式的束缚,赢得新生。整篇文章立意明确、思路清晰、论证严密,能让阅卷者快速抓住文章核心。


文章的整体思路是:采用分析问题型结构,开头以名言警句引出话题,提出总论点;第二段为过渡段,阐述了"归零"的必要性;第三、四、五段分别从政府加强自身建设、企业持续发展、个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结尾引用名言警句及古今事例,进行总结提升,收束行文。
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段,提出总论点。开头引用《周易·系辞下》中的名言,说明事物只有顺应变化、不断革新,才能与时俱进。进而联系实际,强调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旧思维无法解决新问题,从而提出总论点:必须破旧立新,而"归零"则是成功的关键。
第二段,分析过渡。首先解释了何为"归零"--放弃过去的经验与模式,从零开始。接着,对"归零"的必要性进行深入剖析,得出结论--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归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四、五段,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分论点。这三段内容分别论述了"归零"对政府、企业、个人发展的必要性,论述中运用了引证法、例证法及对比论证法,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呼应了总论点。
第六段,总结提升。文章结尾列举了商鞅变法及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的古今典型事例,说明"归零"是破旧立新的金钥匙,同时呼应前文,总结分论点--政府、企业和个人只有具有"归零"的意识和勇气,才能发展得更好。

开头:以名言警句引出文章主题,是典型的引经据典式开头,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文采,迅速吸引阅卷者的注意并增加说服力。作者对引用的名言进行了一定展开说明,使其更好地切合主题,将引用部分与文章有机地融为一体。段尾处鲜明地提出总论点,使整篇文章观点明确。
结尾:恰当地引用名言及古今事例来说明"'归零'是破旧立新的金钥匙",重申主题,总结和升华了全文。古今事例的使用为文章增色不少,也体现了作者较强的知识储备。

举例论证:第三段列举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反腐败、简政放权方面的创举,以此说明如果没有政府对原有管理体制的"归零",这些成绩的取得肯定不可想象。第四段则列举了诺基亚、苹果、小米手机以及创客的事例,说明"归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第五段列举了生活习惯对个人产生重大影响的几个例子:长期暴饮暴食,会得胃病;长期不讲个人卫生,会给人留下邋遢的不良印象;乱放垃圾,不仅会浪费资源,而且会污染环境。语言通俗,论证鲜活。
引用论证:文章第五段中的"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引用了清朝刘蓉在《习惯说》中的名言。此处的引用说明生活习惯对人的影响巨大。
对比论证:文章的对比论证与例证法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文章第四段在列举事例的同时,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正反两方面事例,通过对比强调"归零"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作者在论述"以'归零'实现破旧立新"的文章主旨时,首先剖析了何为"归零"。作者认为,"归零"即放弃过去的经验与模式,从零开始。人们都具有惯性思维,希望能够一直按照自己的习惯做事。这种惯性思维对政府来说,是滥用职权,因循守旧;对企业来说,是"吃老本",拒绝创新;对个人来说,则是延续坏习惯,拒绝改变。而"归零"就是对习惯的打破,只有"归零",才能获得新的思维,从而摆脱固有经验和模式的束缚,赢得新生。作者在写作时,紧紧围绕此点立意,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层面展开论述,说明"归零"的必要性。


真题二2015年浙江公务员考试(B卷)
【作答要求】
从"给定资料"可以看出,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很多"习惯"发生了改变。请你以"习惯的是是非非"为题,写一篇议论性文章。(50分)
要求:
1.主旨明确,内容充实;
2.结构完整,论述深刻;
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在1000~1200字。
【通关文章】
习惯的是是非非
习惯就是步伐和节奏,如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于我们的古典文明,如同赶公交奔地铁之于匆忙的现代生活,是一种先于价值判断的本然存在,更是无数生活内容的天然载体。【1】而当我们回顾过往,却发现,习惯与命运紧密相联。
习惯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不仅被暗流涌动的社会风尚影响,更深潜于人性幽谷,难以看透。它既能在礼崩乐坏的时代义无反顾地呵护人性、推进文明,也能使人在伟大的时代变革面前亦步亦趋,循规蹈矩。【2】看清习惯的渊源和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把握和开拓未来。
其实,习惯就是选择的惯常模式,关乎人的本色。人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人们往往把大多的决策交给习惯。生活本身极其繁杂,而习惯可以帮助打理那些琐碎的事情,让人们把精力聚焦在大事上。但是,琐碎不代表不重要。琐碎的问题决定了生活的底色,庸常的生活往往蕴含着大智慧,大事和小事本身就存在天然的联系。可以说,习惯对于人生和社会,意义重大。
但并非所有的习惯都有正面效果。对于国人,大声喧哗是习惯,但走出国门只能引来侧目;乱烧秸秆是习惯,但雾霾来袭令人苦不堪言;公款旅游是习惯,但腐败之风却扼杀社会生机。无论是社会规范教育、环保教育,还是廉政教育,最根本的突破口在于对顽固习惯的破除。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3】当习惯承载着太多的利益,打破习惯就任重而道远。垃圾分类试点不但考验市民的自觉性,对抗着个人乱扔垃圾的坏习惯,而且垃圾回收过程还牵涉一些非法利益链条,如果政府监管与服务不健全、推进力度不够,垃圾分类就形同虚设;秸秆禁烧令虽早已公布,但政策与农村实际不符,秸秆回收渠道、专门补贴等都未能因地制宜,也只能让农民倍增烦恼。但,这并不是习惯不可更改的理由。
从强调温情脉脉的熟人社会到强调规则清晰的陌生人社会,从在生长于斯的故乡劳作到走向陌生的都市打拼,从懂礼数撑面子到明利益知规则,社会总体风尚已经开始转换。正是中国工人用自己的独创精神倾心研发,打破了中国只有制造没有研发的习惯见解;也正是普通百姓体验到社会化服务和电子商务的快捷,才主动打破凡事求熟人的习惯模式。用思考改变习惯,就是用理性改变世界,开拓未来。
"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4】我们生活在千年未遇之大变革时代,快速更新的世界,将一个个崭新的命题和挑战接连抛出,虽说习惯蕴藏着智慧,当智慧所依托的社会变迁了,习惯就得改改了。只有用自觉反思突破习惯的局限,抓住大变革时代的机会,才能开拓进取,走向新的明天。

展开
目录
上篇真题写作轻松通关
第一章浙江真题写作轻松通关
真题一2015年浙江公务员考试(A卷)(2)
以"归零"实现破旧立新(2)
真题二2015年浙江公务员考试(B卷)(6)
习惯的是是非非(6)
真题三2014年浙江公务员考试(A卷)(10)
构建长效机制释放消费潜力(10)
真题四2014年浙江公务员考试(B卷)(14)
引擎(14)
真题五2013年浙江公务员考试(B卷)(18)
以诚信之力立公信之威(18)
真题六2012年浙江公务员考试(22)
长风破浪会有时(22)
第二章国家真题写作轻松通关
真题一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26)
生命化是合乎伦理的科技发展方向(26)
真题二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市级)(30)
人文让科学更精彩(30)
真题三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33)
中国发展升级版需要释放社会正能量(33)
真题四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市级)(37)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37)
第三章其他省市真题写作轻松通关
真题一2015年北京公务员考试(40)
培养科学精神需要普及科学知识(40)
真题二2015年广东公务员考试(44)
讲规矩(44)
真题三2015年河北公务员考试(47)
用创意引领农业发展(47)
真题四2015年江苏公务员考试(50)
让百姓分享政策红利(50)
中篇材料作文轻松通关
主题一安全生产(54)
未雨绸缪方能安全生产(55)
主题二城市建设(59)
建筑是城市之魂(61)
主题三乡贤返乡(64)
让乡贤唤醒农村发展(65)
主题四环境责任(69)
企业发展不可规避环境责任管理(71)
主题五基层文化建设(74)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76)
主题六留学热(80)
出国留学未必很"美丽"(81)
主题七社会心态(85)
以政府管理为主导培育理性心态(87)
主题八诚信政府(90)
建设诚信社会关键在于构建诚信政府(91)
主题九效率与公平(95)
鱼与熊掌可以兼得(96)
主题十廉政文化建设(100)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增强拒腐防变能力(101)
下篇专题写作轻松通关
第一章政治类
范文1廉政主题(106)
"小官巨腐"须警惕(106)
范文2简政放权主题(108)
治大国若烹小鲜(109)
范文3规范行政许可主题(110)
规范行政许可打造服务政府(111)
范文4公务员管理主题(112)
严格领导干部管理防止"破窗效应"(113)
范文5公共决策科学化主题(114)
鼓励公民参与推进公共政策科学化(115)
范文6公务员责任意识主题(116)
强化公务员责任意识全力打造责任型政府(117)
范文7领导干部"三心"主题(118)
言为心声行为心表(119)
范文8政府职能转变主题(120)
转变政府职能要辩证看待"弱化"与"强化"(121)
范文9权力监督主题(122)
监督是爱护管理是帮助(123)
范文10读书为人做官主题(124)
读书·为人·做官(125)
范文11依法行政主题(12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呼唤依法行政(126)
范文12法治型政府主题(128)
依法治国重在提高干部依法办事能力(128)
范文13分配制度改革主题(130)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方可还富于民(130)
范文14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主题(132)
论"候鸟干部"和"蛙水关系"(132)
范文15三公消费主题(134)
公开"三公消费"打造廉洁透明政府(134)
范文16学习型政府主题(136)
坚持勤奋学习提升执政能力(136)
第二章经济类
范文1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主题(139)
经济发展需要走好金融创新与稳定的平衡木(139)
范文2产业结构调整主题(141)
以负面清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141)
范文3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主题(143)
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推动"养人"向"管事"转型(143)
范文4市场决定性作用主题(145)
充分施展"看不见的手"(145)
范文5现代农业主题(147)
培育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148)
范文6遏制景区涨价乱象主题(149)
走出怪圈华丽转身(150)
范文7短命建筑主题(151)
破除"短命建筑"难题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152)
范文8品牌经济主题(153)
谈"品牌"(154)
范文9产能过剩主题(156)
本位(156)
范文10不动产登记主题(158)
以不动产登记让"家底"见阳光(158)
范文11互联网经济主题(160)
互联网经济热潮中的冷思考(160)
范文12市场经济与政府管理主题(162)
正确使用"两只手"努力实现中国梦(162)
范文13土地流转主题(163)
以土地流转助力"三农"发展(164)
范文14旅游产业发展主题(165)
旅游业发展要"质""量"齐升(166)
范文15税收制度改革主题(167)
降低税负推进社会公平(168)
第三章社会类
范文1养老主题(170)
"以房养老"可试政府责任没少(170)
范文2广场舞主题(172)
公共空间与精神诉求(172)
范文3勤俭节约主题(174)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175)
范文4电价改革主题(176)
阶梯电价政策是电价改革的里程碑(177)
范文5户籍改革主题(178)
户籍制度改革将为中国发展增添巨大活力(179)
范文6弱势群体保护主题(180)
调结构树公义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蓝天(181)
范文7全民健身主题(182)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183)
范文8社会资源分配主题(184)
优化资源配置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185)
范文9公益活动主题(186)
吹微公益之暖风创学雷锋新方式(187)
范文10地铁建设主题(189)
破解地铁建设的三大问题(189)
范文11大学生就业主题(190)
大学生就业难的冷思考(191)
范文12养老金并轨主题(192)
终结养老双轨制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193)
范文13空心村主题(194)
整治"空心村"不容小觑(195)
范文14应急体系建设主题(196)
以应急管理助推城市建设(196)
范文15公共服务均等化主题(198)
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社会发展助推器(198)
范文16信息化建设主题(200)
信息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新动力(201)
第四章文化类
范文1文艺事业发展主题(203)
以德润心以文化人(203)
范文2传统文化教育主题(205)
让传统文化经典流行起来(206)
范文3新媒体阅读主题(207)
阅读形式在博弈中融合(208)
范文4文化发展中的法治思维主题(210)
树立文化法治思维保障文化繁荣发展(210)
范文5旅游文化主题(212)
以文化促进旅游之花绽放(212)
范文6城镇化与文化建设主题(214)
琴瑟和鸣(214)
范文7网络文化主题(216)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培育和谐网络文化(216)
范文8城市精神主题(218)
扬北京精神之帆造世界城市之势(218)
范文9影视文化发展主题(220)
票房艺术齐飞演绎光影传奇(220)
范文10实体书店发展主题(222)
为文化保出版(223)
范文11文化产业发展主题(224)
让文化产业走出去(225)
范文12汉字危机主题(226)
避免文化之殇传承汉字之美(227)
范文13中国精神主题(228)
弘扬中国精神壮大民族力量(229)
范文14道德建设主题(231)
加强道德建设重塑民族精神(231)
范文15传统文化保护主题(233)
"新""旧"同台唱大戏(233)
第五章生态环境类
范文1发展新能源主题(236)
以发展新能源引领我国能源革命(236)
范文2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主题(238)
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市(238)
范文3环境保护主题(240)
环境保护是重要民生问题(240)
范文4绿色发展主题(242)
不要缘木求鱼也不要竭泽而渔(242)
范文5地下水污染主题(244)
治理地下水污染势在必行(244)
范文6政府作为与媒体监督主题(246)
政府媒体良性互动聚集环保正能量(246)
范文7保护海洋健康主题(248)
海洋的健康(248)
范文8建筑垃圾资源化主题(250)
变废为宝点石成金(250)
范文9绿色建筑主题(252)
以绿色建筑助力美丽中国建设(252)
范文10土地的保护与治理主题(254)
保护土地是发展经济的前提(254)
范文11雾霾治理主题(256)
同呼吸共责任(256)
范文12农村生态环境主题(258)
构筑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基础(258)
范文13低碳生活主题(260)
低碳节约促发展美丽中国永续存(261)
附录教你给自己的文章打分(263)
2016年中公教育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体系(268)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27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