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宗教不宜混滥论讲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504544
  • 作      者:
    印光法师著
  • 出 版 社 :
    金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传印法师,俗姓吕,辽宁庄河人,1927年出生。1947年皈依佛教,1955年于江西云居山真如寺虚云禅师座下秉受僧戒,1956年秉受法谱,为沩仰宗第九代,名宣传。1965年中国佛学院本科毕业。1981年往日本京都佛教大学晋修,1984年回国,任中国佛学院教务长,1987年任中国佛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江西庐山东林寺退居。著有《四分戒本述义》、《印度学讲义》、《中国佛教与日本净土宗》、《一宗教不宜混滥论一讲记》、《一净土决疑论一讲记》,以及发表于中国佛学院院刊《法源》、《中国佛学》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宗教不宜混滥论>讲记(修订版)》是建立在大乘佛法、无上一乘的基础之上的,以真如实相为体,是不言而喻的。真如实用,即你我现前一念不可思议的心性。这介尔一念的心性,不落时空,不拘方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竖分三际,。横遍十方,诸佛悟之,成就无上大菩提道;众生迷之,轮转无尽六道生死。
展开
精彩书摘
  神宗尝召师问道,师翛然自如,无所加损。在一般人认为这是非常荣耀的事情,在师则完全是一副“平常”之心,不为荣辱所动,正所谓: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出都之曰,王公贵人相送者,车骑相属。师诲之曰:“岁月不可把玩,老病不与人期,惟勤修勿怠,是真相为。”闻者莫不感涕。
  师平居专修净土。雷峰才法师神游净土,见七宝池中,一花殊丽,问净土善知识,答曰:“待净慈圆照宗本禅师耳!”又,资福曦公至慧林向师礼足施金而去,人诘其故,曰:“吾定中见金莲花,净土人言以俟本公。”
  有人问曰:“师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何得莲境标名?”师答曰:“虽在宗门,亦以净土兼修耳!”
  宋哲宗元祜二年(1087),安坐而逝,寿八十二岁。
  云顶冰怀济能禅师,明末清初人,原籍浙江绍兴(山阴),俗姓朱,十九岁出家,先参湛然澄禅师,再参汉月法藏禅师,于首座梵伊禅师座下契悟心要,漫步溪滨,见桃花盛开,大彻大悟,拈偈云:“昔年落在葛藤里,今曰方才出得伊。从兹坐破千峰月,换却时人眼与眉。”
  师隐居庐山数载,晚年归隐姚江云顶山,自号“一壑子”,以净土一门深入,尝指示学人云:“然则念佛能生西方,破生死出三界,超缠缚脱火坑,显本分露爪牙,其力大矣哉!有此捷径,而不能由,甚至反相排贬,是真颠倒凡夫、愚迷种子,最可怜悯者哉。”师著有《角虎集》,阐扬禅净圆修之宗旨。
  盖净土法门,如古德云:如天普盖,似地均擎。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如所谓:天上群星皆拱北——拱卫北辰紫微;人间万水尽朝东——汇入浩瀚大海。所以,百丈怀海禅师《丛林二十要则》垂示云:“修行以念佛为稳当。”所立《清规》中,祈祷病僧,化送亡僧,皆为回向归于净土。天下诸宗一切丛林朝暮课诵及所有佛事,悉皆以净土为归宿。所以,禅门五宗诸师多事密修,这就如同人的生命离不开呼吸空气相似,法身慧命离不开净土法门。(11)躬行苦行古人大彻大悟以后,为对治见思烦恼,藉境炼心,培植福德,往往久历年所,躬行苦行。即如沩山灵祜禅师(771-853),是百丈怀海禅师座下弟子,俗姓赵,原籍福州长溪,少年出家为本郡法恒律师执役,二十岁剃度,二十三岁受具足戒。初到天台山国清寺,值寒山、拾得和丰干三圣人,指示令参百丈怀海禅师,有著名的“拨火”公案…。大彻大悟后,作出力气的活,当典座,便是供应众僧饮食的后勤工作的负责者。时有得道高僧、堪舆专家名司马头陀者,自湖南来对百丈禅师说:“顷在湖南潭州寻得一座大沩山,乃是一千五百僧众住处。”百丈说:“老僧住得否?”头陀曰:“非和尚可居。”丈问:“何故?”陀曰:“和尚是骨人,彼是肉山,若和尚去住,则僧徒不盈千。
  ……
展开
目录
序言
读《(宗教不宜混滥论)讲记》感想(代序)
《宗教不宜混滥论》
《宗教不宜混滥论》科判要目
前言

序分
一、总示宗教名义
(一)宗教不二,因人故名
(二)执教昧宗,达磨直指
(三)宗目教足,相需相成
(四)以例证明,宗教一贯
二、详明机锋转语
(一)机锋转语的由来
(二)机锋转语的应用
(三)机锋转语的作用(功能)
三、揭示今时弊态
(一)缺乏基础
(二)为撑门庭
(三)不起疑情
(四)己意卜度
(五)宗教互滥
(六)结陈恶果

正宗分
一、申造论意趣——为兴利除弊
二、辨宗教异致
(一)宗教的定义
(二)宗教的教理
(三)宗教所被根机不同
(四)宗教的悟修
(五)宗教的相成
(六)宗教的教学
三、明宗教不二
(一)明二谛
(二)宗教与二谛
(三)以镜喻
(四)结示不二
四、析宗教相较
……

流通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