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东正教与俄罗斯社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42105
  • 作      者:
    张雅平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在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时,我们意识到应立足于我国固有的深厚的文化资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上影响巨大,是我们占领文化发展制高点的基本要素。然而,在怎样发挥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凝聚与整合作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的思考上,我们正面临着不少难题。因此,我们也要研究其他国家特别是美、欧、俄、印等国家或相关政治、经济共同体的文化战略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张雅平的《东正教与俄罗斯社会》选择俄罗斯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东正教与其社会文化的关系。我们通常爱说文化“大橛”,包括中、西、俄、印。如果不把俄罗斯这一“大橛”列入其中,世界历史尤其是中古以来的世界历史便不能整全。
展开
作者简介
  张雅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989年和1990年在苏联莫斯科历史档案学院研修。1999年曾赴俄罗斯东正教会考察。2007年在俄罗斯科学院做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宗教学和苏联/俄罗斯宗教问题研究。曾参与《俄国宗教史》《当代基督宗教教会发展》《基督教词典》的写作。译著有:《历史的意义》《精神分析学派的宗教观》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俄罗斯国土广袤,横跨欧亚。有人说,西方人信上帝,中国人信权威。而在俄罗斯,两者兼而有之。
  这是地域文化传统熏洗之使然,这是民族心理积淀之使然。《宗教与文化战略丛书:东正教与俄罗斯社会》试图勾勒东正教会在俄罗斯千年史上显、隐、起、伏的命运,把东正教放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背景中考察、梳理、分析和评述它与社会的关联和作用,其着眼点在于对历史经验的观察和表达。我们说能最大限度恢复历史原貌就可以了。看待东正教会在俄罗斯今天的状况,大概应作如是观。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六,至关重要的是,随着基督教传人罗斯,保加利亚裔神父基里尔创造的文字被带进罗斯,为了传播《圣经》福音的需要,形成了罗斯统一的文字。所以说,俄国从10世纪开始才进入有文字的社会,由于信仰的原因使人们有了识字的需要。10世纪,除了把拜占庭经文用斯拉夫字母翻译成老百姓能懂的文字外,还记录编年史,这是最早的俄文书。为培养神职人员而兴建的修道院成为藏书编书的文化中心,由此罗斯人得以接触到了科学作品、文学著作、小说故事、古典遗作,罗斯人把它们都加工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地,罗斯人还受到拜占庭教堂建筑艺术、教堂绘画和音乐的滋养,所有这些都成为古代罗斯人的文学艺术的基础。
  上面我们概括地介绍了东正教的传人给罗斯社会带来的变化,在此我们延伸说一说拜占庭对俄罗斯文化方面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诸如文字、文学、建筑、艺术、教育和图书馆事业等。文字能克服语言时空局限来记载和传递信息,是一个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载体,是文化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古罗斯文化的发展直接受惠于基里尔字母的创造和译作的引进。同时传人罗斯的还有标点符号、制造书写材料,如兽皮纸、墨水、颜料的技术以及书籍装订的技术。文字的诞生对罗斯民族语言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罗斯积累文化知识和书面文化的快速发展与传播创造了条件,并且加强了东斯拉夫各部族的联系,进而将它们统一,为建立国家打下了基础。
  古罗斯文学也发端于拜占庭。编年史、演说词、使徒行传等文学体裁随同东正教一起传到罗斯。罗斯最早的编年史《往年纪事》就模仿于拜占庭的年代纪事史书。为了满足传教布道的需要,教会文学非常活跃,为罗斯人提供精神和道德食粮,客观上也促进了罗斯文学的发育。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有伊拉利昂的《法与神赐说》、伊阿科姆的《弗拉基米尔颂》。
  东正教的传播需要大量的神职人员,为了培养完成圣礼和教育教徒的神甫,罗斯开办了大量的学校,培养了罗斯第一批知识人士。这些学校可谓是罗斯早期教育的雏形。
  ……
展开
目录
序论
第一章 古罗斯至1917年——东正教与俄罗斯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罗斯受洗
一 基辅罗斯
二 罗斯受洗及其意义
第二节 东正教——历史、信仰内容与特质、教义、建制及其他
一 历史
二 信仰内容与特质
三 教义
四 其他
五 俄罗斯东正教会的建制
第三节 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
一 基辅罗斯时期
二 莫斯科时期
三 法定“三信条”
第四节 东正教与俄国社会各阶层
一 与政权统治者的关系
二 与农民的关系
三 与知识分子的关系

第二章 苏联时期——政教关系、教会生存与宗教研究
第一节 政教关系:宗教法与宗教政策
第二节 教会生存
一 受挫反抗
二 转变分化
第三节 卫国战争与教会
一 效力祖国
二 恢复形象
第四节 政府与教会的调控与适应
一 向外扩展
二 教会建设
第五节 苏联的宗教研究
一 关于宗教的本质、职能和社会作用的研究
二 关于宗教与道德研究
三 关于宗教心理学研究

第三章 苏联解体前后——教会重返社会舞台
第一节 国内外背景
一 根本性转折
二 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千年纪念
第二节 媒体掀起“宗教热”
第三节 立法:《信仰自由和宗教组织法》
第四节 出现宗教政党
一 起因、思想立场及目的
二 与共产党、国家和教会的关系
三 简要述评
第五节 教会整合
第六节 全方位复兴
一 致力教育
二 走进军队
三 重提传教
四 慈善救助
五 新的困扰
第七节 再立法:修改《信仰自由和宗教组织法》
第八节 教会的外部关联
第九节 社会转型期教会活动的特点
一 抵御外来文化威胁:各派政治力量靠近东正教会
二 对待政治斗争既积极又极力保持中立立场
三 与国家保持“自由合作”的关系
四 缺乏成熟的社会理论方案
五 大打“文化牌”,推进宗教精神深入人心

第四章 新时期的俄罗斯东正教
——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
第一节 俄罗斯文明传统宗教主权民主
第二节 东正教会提出新的社会观、人权观.
一 东正教会领袖
二 东正教之社会思想变化
三 东正教会的社会观
四 东正教会的人权观
第三节 东正教会与国家政治理念契合
第四节 东正教会的经济诉求
第五节 东正教会外交战略:保持俄罗斯文化影响力
第六节 东正教会的迫切愿望:站稳教育阵地
一 宗教与教育的发展变化
二 教权主义扩张及其社会回应
第七节 政府与东正教会
第八节 普京与俄罗斯东正教

附录一 俄罗斯宗教哲学管窥
附录二 苏联时期的宗教政策实践与反思
附录三 俄罗斯闻识
名词索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