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禅无境界: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370438
  • 作      者:
    怡僧法师著
  • 出 版 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常常听一些参加各种心灵或者灵修培训的朋友讲,参加的时候感觉什么烦恼都没有了,可是当返回到平常生活后,发现一切烦恼依旧。怡僧法师开示的妙处就在于,他能让你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安住当下,你会明白任何向外逐境的力量只会平添烦恼,只有明白一切智慧从自性中来,你才会找到断除烦恼的根。
展开
作者简介
  怡僧法师,法号超品。十六岁出家于五台山。后依止北京广济寺正果法师为侍者,1987年毕业于苏州灵岩山佛学院,1988年任普陀山佛学院任监学。后参住西安卧龙寺禅堂、广东丹霞山禅堂。现为北京市普渡寺住持。
展开
内容介绍
  《禅无境界: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讲记》作者学佛三十载,在浩如烟海的教理中、不同宗派的思想里苦苦寻找解脱烦恼的方法。直到领悟六祖“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思想,方放下烦恼,面对平常人生。怡僧法师用自己数十年的学佛体验,告诉我们,自性本来是清净的,只要守住我们本来清净的自性,烦恼就不会出现。正如六祖所言:“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展开
精彩书摘
  怎么又谈到世间法了?世间都是这样,修行在哪里体现呢?就是在我们每个举心动念,每个言谈举止当中去体现。六祖为什么要这样讲呢?因为修行就在生活里面,不在深山里,不在形式当中,就在心的造作和做事的表现上。有的人说这个人很有修行,可是,他一点儿忠孝仁义都没有,说明这个人没修行。所以真正修行就是体现仁义道德。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这就是说怎么修行。人们说我念了多少经,居士们说我每天念几万佛,诵多少部经,认为这是修行。可是这不能说明你心里是否减少了烦恼。“日用常行饶益。”饶益是什么?时时刻刻想到并且做到去利于别人,这才能体现你心里面没贪嗔痴。“成道非由施钱。”成道觉悟不是你花了多少钱,布施了多少,诵了多少经,念了多少佛而能得来的。是你心里面怎么去做,行为上怎么去体现大爱无私,这才是真正的修行。前一个无相颂说了:“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所以修行不在环境,不在外面,在你平常的所作所为中。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觉悟要向心里面去找,不要去外面找玄妙。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韦刺史问六祖,我们如何修行?这里就说的是让我们怎么修行。一般人会认为,这不就是做人的道理吗?世间强调人们的行为要忠孝仁义,佛法是从心里面去行持,修行不在外面寻求,要在心里面去启悟。如果真这样做到了,西方就在眼前。太虚大师曾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修行无非在净化自己的人格而已。净化人格,即不须问时间、处所、身份的分别!就在日常生活里行住坐卧中,返观自照,体验自性,在在处处无不可成佛。愿东愿西,在家出家,都不是成佛作祖的必要条件!
  人们一听修行是这样,觉得不稀奇,人们信佛,向往的是神秘,以为学个什么法,然后用修法来变成佛。决疑品讲的内容就是解决人们的疑惑,人们以为念佛就和佛结缘了,佛就能偏向念佛的人,把他们救到西方。为什么佛经上说一心不乱呢?是念佛的人没有明白真实义,念佛有好处他就念了,你说没好处他就不念了。于是就有了念佛的方便法门,用方便慢慢能将恶心转变为善心。怕的是心里走邪了,他既念佛又不向善,心里面还是十恶八邪,他要往生,说是带业往生,这就是邪见了,把佛法歪曲了。心若自私不善,怎么会体现净土呢?
  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时不相待,众人且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问。时刺史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
  六祖又说:善知识要依偈修行,真正见自己本性,直成佛道。成佛是要一尘不染的顿见自性,不是渐修。若不见性就是在我执中游戏,在我相中渐修,不能解脱生死。
  ……
展开
目录
缘起
行由品第一
一、自性清净即是佛
二、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
三、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四、渐修渐悟,不是佛陀的见性思想
五、自性清净即菩提
六、本来无一物,正是修行顿悟之处
七、五祖传咐六祖的是什么?
八、衣钵为证,以心传心
九、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十、佛法难闻,正法难信
十一、什么是本来面目?
十二、不论禅定解脱
十三、外付袈裟,以定宗旨
般若品第二
一、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
二、若空心静坐,即住无记空
三、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
四、法因人而兴,经因人而有
五、做人即作佛,人成即佛成
六、各自观心,自见本性
七、般若三昧即是无念
…………
顿渐品第八
一、回取真如,法还不净
二、顿悟顿修,亦无渐次
三、自性涅·无执无相,还有常乐我净吗?
四、无名可名,名为自性
护法品第九
什么是如来真实义?
付嘱品第十
一、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
二、不动道场,真成净土
三、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