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选题背景
佛教汉语的研究,在近三十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统计,自1980年到2006年,国内发表佛经文献语言录》,朱庆之,2009)。其范围涉及语言研究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学界对佛教文献语料价值的高度重视。其中,词汇、训诂方面的研究论文和专著几占半数,对词汇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探讨,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加深了人们的认识,为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又看到,其中还存在三方面的不足:
其一,研究所用语料主要集中在两头,即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译经和唐宋禅宗语录,而对隋唐以来的汉译佛经则研究较少。这种状况的出现,是因为人们认为,隋唐以来的汉译佛经,其翻译技巧圆熟,用语典雅,对前代的承袭较多,因而缺乏语料价值。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呢?或者说,是否都是如此呢?唐宋是中国译经事业的全盛时期,现存佛经半数以上为唐宋二代译出。其中,唐代译经卷数与东汉至隋译经卷数略等(参见朱庆之,1992:36)。如果弃而不用,必然会忽略大量的语言事实,进而影响汉语词汇史的研究。
其二,绝大多数研究主要致力于个别词语的考释,或者采用抽样取证的方法分析其中的词汇现象,缺乏系统性,不能让人感知和把握其词汇面貌和结构。
其三,有的学者已注意到佛典原语对佛经翻译的影响,提醒人们在利用佛经从事语言研究时要注意其中的影响。那么,一部汉译佛典的整个词汇状况到底是什么样子?其中的原语影响、语料价值到底有多大?各有关组成成分的比例到底如何?诸如此类的情况,目前都缺乏细致全面的描写。我们认为,作为一种特殊文献的语言,佛教汉语本身也是一种语言现象,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研究它,都有必要首先深入认识其本身的情况。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