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佛教史.佛教文学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062282
  • 作      者:
    季羡林,汤一介总主编
  • 出 版 社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华佛教史(佛教文学卷)》是建国以来第一部系统、深入研究佛教传入中国对文学产生影响的专著,在中国文学史、佛教史研究中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该书涉及的内容和题材都相当广泛,几乎涵盖了佛教所涉及的所有文学领域。如佛教从人到神的艺术形象分析,佛教理念所涉及的从寓言神话到天堂地狱的故事类型研究,从生死轮回到因果报应的宗教伦理型文学研究等,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唐以后的不少志怪作品受到传奇小说写法的影响,情节更复杂,写法也更细致、讲究。如《玄怪录》里尼妙寂事:她是江州浔阳人,姓叶,嫁给商人任华,贞元十一年其夫与父亲去潭州贸易被杀。父亲和丈夫先后托梦,以隐语告知凶手名字,遂四处寻访;后来到上元县瓦官寺服劳役,以期认识能解隐语者,恰好遇到从岭南来游的李公佐,帮助她识破隐语,知道凶手名申兰、申春;她遂化妆作男佣,流落江湖数年,终于找到凶手报仇,后来出家为尼,号妙寂①。这个故事情节相当曲折,人物性格刻画也比较鲜明。李公佐是当时著名的传奇小说作者,他写过《谢小娥传》,情节同于上述。但谢小娥姓谢,丈夫名段居贞。对比两篇作品,《谢小娥传》文笔更精练,结构也更严谨。而从这二者的关联,可知唐代志怪与传奇二者的密切关系。如《宣室志》贞元中“李生”事,他是深州录事推官,美风仪,善谈笑,时王武俊为成德帅,恃功负众,不顾法度,派遣其子士真巡属郡,太守畏士真,不敢以僚佐招待,让李生侍谈笑,结果士真把他莫名其妙地杀掉了。原来李生少年时为强盗,劫财杀一少年,已过了二十七年,正是托生的王士真,所以士真一见就愤激于心,有戮之之意②。这样的故事情节过于离奇,而正是通过这不可思议的事件证明果报之真实不虚,所描述藩镇将帅的骄横跋扈、草菅人命的暴行又正是当时真实情况的反映。
  从总体发展看,在各类“辅教”传说中,因果报应一类艺术表现上是更为成熟的。又如上所述,佛教业报观念经过中土民众的长期消化、理解并加以发挥,特别是这种观念与儒家伦理、与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和信仰、与事实的因果逻辑相结合,就更富于感召力和说服力。千百年来,业报观念已深浸到人们思想感情的深处,以至形成思维定式。就民众佛教信仰的实况而言,佛教义学的烦琐的名相、高深的教义历来难于被理解,一般人往往是通过通俗的善恶报应传说来接触和接受佛教的,所以这种观念十分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中国佛教发展的进程。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佛典翻译文学
第一节 佛典汉译及其文学价值
第二节 佛传
第三节 本生故事
第四节 譬喻故事
第五节 大乘佛典的文学性质
第六节 佛典翻译文学的影响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人与佛教
第一节 儒、释交流传统的形成
第二节 东晋时期的名士与佛教
第三节 名僧与名士的交流
第四节 谢灵运和颜延之
第五节 沈约
第六节 杨衙之的《洛阳伽蓝记》
第七节 梁、陈时期的其他文人

第三章 六朝僧人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支遁
第二节 慧远
第三节 僧肇
第四节 惠休、僧祜、慧皎、宝唱等人
第五节 僧人求法旅行记

第四章 释氏辅教传说
第一节 “释氏辅教之书”的辑录与流行
第二节 观音信仰传说
第三节 地狱罪罚传说
第四节 经像、塔寺、舍利灵验传说
第五节 轮回报应传说

第五章 隋唐文人与佛教
第一节 隋唐文人的信佛习禅之风
第二节 隋及初唐文人
第三节 孟浩然和王维
第四节 李白与杜甫
第五节 韦、刘和“大历十才子”
第六节 白居易
第七节 刘禹锡、元稹等中唐其他诗人
第八节 唐代“古文运动”与佛教
第九节 柳宗元
第十节 李商隐和杜牧等

第六章 唐、宋的禅文学
第一节 禅文学及其特征
第二节 禅宗诗颂
第三节 以诗明禅
第四节 禅偈的衍变——宗纲颂、颂古偈等
第五节 禅史、灯录和语录

第七章 诗僧
第一节 诗僧与禅宗
第二节 皎然
第三节 贯休
第四节 齐已
第五节 唐五代其他诗僧
第六节 宋代诗僧
第七节 元代以后诗僧

第八章 唐五代佛教通俗文学
第一节 唐五代佛教通俗文学的繁荣
第二节 王梵志诗
第三节 寒山诗
第四节 变文
第五节 敦煌曲辞

第九章 宋代以后的佛教与文人
第一节 佛教走向式微与居士佛教的发展
第二节 苏轼和苏辙
第三节 王安石
第四节 “苏门弟子”和“江西诗派”
第五节 辽金元居士文人
第六节 宋濂
第七节 李贽
第八节 “公安三袁”
第九节 清代前期文人与佛教

第十章 佛教对古典小说、戏曲的影响
第一节 小说、戏曲发展与佛教的关联
第二节 小说里的佛教观念
第三节 戏曲里的佛教观念
第四节 佛教对小说、戏曲艺术的影响

第十一章 明清佛教民间文学
第一节 宝卷
第二节 佛教民间故事

第十二章 佛教与中国文学思想、文学批评
第一节 佛典翻译理论及其文体观念
第二节 佛教义学影响下的文学观念
第三节 佛教声明与声韵格律的演进
第四节 佛教“心性”说影响下的文学观念
第五节 诗、禅相通和“以禅喻诗”

第十三章 近代文人与佛教
第一节 晚清居士佛教的振兴
第二节 康有为
第三节 谭嗣同
第四节 梁启超
第五节 章炳麟
第六节 杨文会
结语
参考文献
《中华佛教史》后记/汤一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