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五辑.5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51466
  • 作      者:
    刘正爱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刘正爱,女,籍贯辽宁。1985年获武汉大学文学学士,1994年获东京大学学术硕士,2004年获东京都立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专著有《民族生成の史人学满洲、旗人、满族》(日文),京:社,2006年。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宗教与文化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学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民族学人类学系列: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5辑)》收录了该学科领域论文二十余篇,涉及学术创新、民族志调查、北方民族萨满教、非物质文化遗产、佛教壁画以及各种民间信仰实践等。大多数论文来自作者的田野调查,具有重要学术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元王朝在法律上对蒙古人和汉人在实行收继婚方面是区别对待的,规定蒙古人仍依照“国俗”,“父死则妻其从母,兄弟死则收其妻”。②而汉人则不得接续,“敢有弟收其嫂、子收庶母者,坐罪”。③中书平章库库岱死后,其子巴特玛多尔济悦父侧室高丽氏美色,高丽氏誓弗贰适。巴特玛多尔济于是贿通了朝廷重臣伯颜,奏请皇帝降旨,“命巴特玛多尔济收继小母高丽氏”。④可见元政府允许蒙古人沿袭收继婚旧俗。
  直到明代,在蒙古故地的贵族集团中仍有人沿袭收继制。被明王朝册封为忠顺夫人的蒙古右翼土默特部女首领三娘子,本是蒙古族首领俺答的庶妻,俺答死后,她被俺答的长子黄台吉收继;黄台吉死后,被黄台吉的长子扯力克收继;扯力克死后,又与扯力克的孙子卜石兔合婚。在满都海屯其夫古勒汗死后,科尔沁部首领乌纳博罗特王曾向她求婚,但遭到拒绝,反而嫁给年仅7岁的曾孙巴图蒙克,因为他们同属一家族嫡系继承人。
  清代满族存在收继婚习俗,《建州闻见录》:“婚嫁不择族类,父死而子妻其母。”《岷峨山人译语》:“胡俗丧其夫,其家男子即收为妻,父子兄弟不论也。他适,则人笑不能赡其妇。”这种风习在民间一直延续了很长时间,直至20世纪50年代,农村尚有此风。
  清代藏族亦有同辈和晚辈并存制习俗,萧腾麟《西藏见闻录·嫁娶》载清初藏族大多“不以燕报为丑,父兄死,妻后母及嫂等,国无鳏寡”。
  西藏僜人也存在异辈转房制,在察隅县的僜人中,转房习俗直到20世纪70年代还存在。按他们的习俗,妻子在丈夫死后,要被转房给丈夫的兄弟,也可以转房给她的非亲生子,还可以转房给丈夫的侄子,但不能转给丈夫的长辈。20世纪40年代,察隅县新村的僜人女子杜西·拜拜丈夫去世后,先被转房给丈夫的堂兄弟阿外龙·崩龙木,崩龙木死后又被转房给崩龙木的弟弟巴拉下。1971年,新村的另一位僜人妇女德呷·西各央。在丈夫去世后,原想与自己喜欢的帕各木·比惹结婚。但两次去比惹家,都被亡夫的同姓人抓回。最后,被亡夫家的人们“说服”,转房给了自己的非亲生子阿外龙·德力木松。①
  凉山彝族实行同辈与晚辈并存转房制,他们称为“乌末意是”,意为弟弟娶嫂嫂,即妇女在丈夫死后,如仍在生育年龄,而子女又尚未成人,必须转嫁给死者的兄弟或其他亲属,不论他们是否已娶妻。转房时首先考虑死者的同胞兄弟,次及亲房,再次及远房;先考虑平辈,在特殊情况下亦可转给长辈或晚辈,有“因子死亡,翁媳成亲也应该”之说。处于奴隶社会时期的凉山彝族,转房是丈夫家族的权利,因为妻子是出钱娶的,故丈夫死后,应在家族内部转让,彝谚说:“兄死弟在,牛死圈在。”女人是夫家的财产,不可外流;同时,转房也是夫家和寡妇的义务,即活着的成年男子有义务与这位死去丈夫的女人生孩子,尽繁衍家族的义务,寡妇则有义务与夫家的男人生孩子,以繁衍后代。所以,不仅男方视转房为理所当然,女方也认为必须如此,如男方不按规矩转房,女方便认为是一种耻辱,女方母家便把女儿接回另嫁,从此与原夫家不通往来;有时甚至剑拔弩张,向原夫家兴师问罪。如原夫家实在无适当的男子可收继,该寡妇可以改嫁,不过原夫家应给以适当的赔偿。③
  傣族与彝族类似,西双版纳第37世召片领刀承恩死后,其子刀栋梁将刀承恩的第八房妾楠单收为他的第三房妾。③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新中国成立前也曾盛行兄死弟继,弟死兄纳,甚至父子、叔侄之间都可以继娶。这实质上是将寡妇视为家族的私有财产。为防止“财产”外流,便在家族内部继承。
  ……
展开
目录
关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术创新的若干问题
当代中国民问信仰的流变与趋势——宗教体系外的浅信仰状态
宗教世俗化概念述评
关于中国的民族志调查
中国古代民族收继婚的类型、功能及历史变迁
伊斯兰跨国族际通婚研究——对义乌穆斯林群体的调查
人类学视阈下的萨满医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化传承——以宽甸烧香为例
达斡尔族萨满文化传统的当代变迁——以斡米南仪式为例
达斡尔族萨满教几种核心语汇的词源学研究
沙埋佛寺——保护与开发中的多方迷局
藏西普兰科迦寺祖拉康木门浮雕研究(一)——《罗摩衍那》与《龙喜记》情节
从支谶译经看佛像金身的成因
青海玉树称多固始殿壁画初识
对于藏传佛教世俗化的几点思考
从东汉译经看佛像金身的象征意义
春节礼俗与古代中国人的思维结构
满族文化象征的当下实践——以龙年续谱、祭祖为例
返回祖荫:满族石姓家族龙年办谱习俗的观察与思考
民族文化在城市文化中表现出的抗拒与妥协——现代文化再建现象之
青州井塘村香社小考(外一篇)
北京朝鲜族大学生基督徒基督教信仰情况调查报告
仪式与权威——对许娘光“权威性”论述的民族志反思
贵州洒雨镇海星村民间信仰调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