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将夹衣夹在胳膊下(夹复子)上法堂,显出傲慢,意在激怒沩山。沩山如动肝火,方寸必乱,德山可一鼓将沩山拉下马。“从西过东,从东过西,顾视方丈,”意为西(佛)法东来,德山向沩山学法(从东过西)。沩山既为宗师,自非等闲之辈,旁若无人,默不作声(维摩居士有“默不二”),处之泰然。这下倒将了德山一军,德山沉不住气,连说“无无”,意为你沩山无法可传,但你德山不是说过我宗“无一法与人”么,既无法,你德山来干什么呢!第一回合,显然是德山输了。德山走出门首,变换战术,“具威仪再人相见。”坐具是一块二至三层的长方形布,为比丘六物之一,坐卧时敷于地上或卧具上,中国则变为拜佛或礼师长之具。德山“提起坐具”意为你能作我的师吗?呼“和尚”,意为你说法吗?“拂子”为禅家之庄严具,执拂上堂说法叫“秉拂”,北禅神秀有“拂尘看净”(“勿使惹尘埃”)说。沩山“拟取拂子”,意为扫相,有什么可说的,德山把“取拂子”理解为“扫尘埃”,所以德山便“喝”,因对“拂子”有多解,不能说谁胜谁负。德山“拂袖而出”,“着草鞋出去”,表明德山近乎“落荒而逃”,但他敢于挑战权威,且未被轰出,走得还是体面,足见其“势”不虚。
禅学源于《金刚经》
德山出自石头希迁一系。希迁据《华严经》“理事无碍”思想,著《参同契》,建立“回互”学说,即各个不同的事物是相互融会涉人的,有其相同性,如大乘佛教都以成佛为目标,这就是“回互”,“回互”又名“理”;但各个宗派的教理行都各有特点,这就是“不回互”,又名“事”。希迁认为“理事无碍”,两者是统一的,他说“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把“回互”看做是悟的关键。后来的曹洞宗,就继承了希迁的禅法。德山最先接受的是《金刚经》,先人为主,一切都从《金刚经》角度去思维,如他说“我宗无语句,实无一法与人”就与《金刚经》有关,自然不讲《华严》与“回互”了。
德山禅与马祖道一禅比较接近,如德山的“无心于事”与道一的“平常心是道”就近乎;德山“棒”可能是道一“棒”的继承,以道一首开棒呵教学故。
概括说来,德山禅学,创新不多;“德山棒”与其人的澎湃气势,使徒众倾心。其后继者开创了云门宗与法眼宗,“五家”禅中有其二,数典不忘祖,后代子孙,自然要对德山大书特书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