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禅宗北宗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547551
  • 作      者:
    韩传强著
  • 出 版 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韩传强,男,安徽六安人,哲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滁州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佛学研究,研究方向为北宗禅。自2006年以来,先后在《宗教哲学》(台湾)、《中国佛学》、《禅学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学术论坛》等专业期刊发表相关学术研究论文20余篇,参编(副主编)丛书“大藏经))一套,译著《北宗禅与早期禅宗的形成》即将付梓。
展开
内容介绍
  西方学者马克瑞博士在其论著《北宗禅与早期禅宗的形成》一书中曾言:“南宗是奠基于北宗的,没有北宋,就不可能有南宗。”基于此,《觉群佛学博士文库:禅宗北宗研究》以整个禅宗北宗为研究对象,在广泛搜集、梳理大量原始资料,特别足敦煌北宗文献的基础上,对禅宗北宗禅史的脉络、北宗禅法的流变、北宗思想的诠释、北宗法脉的嬗变等几个方面展开周详的分析和深入的探究,以期来不断企及北宗的真实面貌。同时,《觉群佛学博士文库:禅宗北宗研究》还对禅宗南北两宗之间的关系以及禅宗北宗与天台宗、华严宗、净士宗、密宗等诸宗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许多方面都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从而将北宗在当时的境遇较为完整地呈现出来。
展开
精彩书摘
  从上表来看,承认法如继承弘忍传承的文献并不多,最早的当是作于689年的《法如行状》,最迟的尚未能确定。虽然在敦煌写卷中,《导凡趣圣心决》抄于《修心要论》之后、《传法宝纪》之前,但这只是抄写顺序,而非文本产生的时间顺序。但值得注意的是,从达摩到法如,六代相承,此是这类文献的共同之处。而对于法如之后究竟传法于何人,所集文献则有所区别。作于689年的《法如行状》限于文本产生的时间,将禅宗谱系只列到法如,而其后产生的《传法宝纪》、《珪和尚纪德幢》以及《导凡趣圣心决》分别列法如的继承者为神秀、元珪、道秀。从传法谱系来看,显然,《导凡趣圣心决》是晚于《法如行状》的,并且是与《传法宝纪》一脉相承的——尽管现有文献无法确知两者孰先孰后。由此,笔者认为将《导凡趣圣心决》归于法如系,应该没有异议,因为这是基于对法如这一“六代祖师”的认同。
  其次,《导凡趣圣心决》作者是谁?《导凡趣圣心决》虽然归于法如系没有太大异议,但是其为谁所撰或所集,则需要进一步推敲。
  由上表所列文献可知,法如以下,其继承者分别为元珪、神秀、道秀。如果我们赞同“法如传道秀”可能是误写①,即这里的道秀如果是神秀之误写,那么也即是说《导凡趣圣心决》与《传法宝纪》在传承谱系上是一致的。同时,《传法宝纪》陈述法如与神秀的传承关系为“法如及乎大通”②;《导凡趣圣心决》陈述法如与道秀的传承关系为:“法如传弟子道秀”。《传法宝纪》中所言“法如及乎大通”虽并未明确法如与神秀的“师承关系”,但是在《传法宝纪》的尾题上却写着“传宝纪七祖一卷”。虽然传承关系并不一定限于师承关系,但是我们从达摩至弘忍的诸代传承来看,在《导凡趣圣心决》中,传承关系实际上其内在之纽带即是师承关系。因此,在《导凡趣圣心决》中则明确说道秀为法如弟子。此外,在《法如行状》与《珪和尚纪德幢》中,僧璨都被写作“僧粲”,而《传法宝纪》与《导凡趣圣心决》则均写作“僧璨”。据此,我们甚至可以推测,《传法宝纪》与《导凡趣圣心决》可能都晚于《珪和尚纪德幢》,尽管这种推论的理由极其脆弱,但《导凡趣圣心决》与《传法宝纪》的相承性是无太大异议的。
  ……
展开
目录
总序
序赖永海
导论
第一节 北宗概念的厘定
第二节 北宗研究的论题
第三节 北宗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仰止敦煌与大浪淘沙:北宗文献之梳理
第一节 法如系文献梳理
一、《修心要论》之梳理
二、《导凡趣圣心决》之梳理
三、《夜坐号》之梳理
四、《秀和上传》之梳理
五、《传法宝纪》之梳理
第二节 神秀系文献梳理
一、《观心论》之梳理
二、“五方便系列”之梳理
三、《顿悟大乘正理决》之梳理
四、神秀系其它文献梳理
第三节 老安系文献梳理
一、《顿悟真宗要决》之梳理
二、《顿悟真宗论》之梳理
第四节 玄赜系文献梳理
一、《楞伽师资记》之梳理
二、《注(心经)》之梳理
第五节 相关文献之梳理
一、《圆明论》与《澄心论》
二、《了性句》与《悉谈章》
三、《禅策十道》与《禅策问答》
四、《稠禅师意》与《大乘心行论》

第二章 法统纷呈与道统中断:北宗禅史之脉络
第一节 北宗形成之众缘
一、东山法门之奠基
二、其它宗派之促诱
三、朝野上下之支持
第二节 北宗的创建时期
一、北宗肇始者法如
二、北宗开创者神秀
三、神僧代表者老安
四、楞伽申言者玄赜
第三节 北宗的鼎盛时期
一、法如禅门的中兴
二、神秀禅门的活跃
三、老安禅门的滋生
四、玄赜禅门的申言
第四节 神秀系的独秀期
一、普寂门徒的弘化
二、义福法系的绵延
三、降魔藏系的西行

第三章 守心看净与万法归心:北宗禅法之流变
第一节 北宗的守心法门
一、“守心”之法门的文献与梳理
二、“守心”之禅法的奠定与形成
三、诸宗对“守心”的承继与扬弃
第二节 北宗的观心法门
一、“观心”之法门的文献梳理
二、《观心论》与“观心”示要
三、“观一心”之禅法与北宗禅风
第三节 北宗的看心法门
一、“看心”之法门的文献梳理
二、“看心”之法门的理论体系
三、“看无所处”与北宗之禅骨
第四节 北宗的禅法建构
一、身心离念与成佛根据
二、身心不动与定慧双显
三、不思不议与如如解脱
四、心识不起与诸法正性
五、心无分别与无碍解脱
六、方便法门与次第修行

第四章 真心本有与即心成佛:北宗思想之呈现
第一节 北宗禅的心体论
一、真心本有与不从外来
二、自心本净与体与佛同
三、心如明镜与真心自现
第二节 北宗禅的方便论
一、此岸与彼岸的弥合
二、渐修与顿悟的并举
三、方便与究竟的不二
第三节 北宗禅的超越论
一、解脱诠释与超越境界
二、不离有无与佛性清净
三、离境离心与无能无所
四、心无分别与妄尽还源

第五章 诸家融摄与移宫换羽:北宗法脉之嬗变
第一节 北宗式微之众因
一、大唐王朝政权的沉浮
二、禅宗北宗自身的阈限
三、诸种文献的隐性遮蔽
第二节 诸宗融摄之可能
一、三学互摄与修行基础
二、北宗嬗变与诸宗互动
第三节 北宗流布之情形
一、念佛净心与禅净合流
二、真言咒语与密宗相融
三、坐禅观心与天台相摄
四、精诚守戒与律宗相彰
五、真心本有与心学相显
六、明心见性与南宗相契

第六章 出世入世与圣俗交织:北宗研究之反思
第一节 禅籍与禅史之辨
一、禅籍对禅史的构建
二、禅史对禅籍的甄选
第二节 神僧与禅师之析
一、神僧与禅师间的紧张
二、南北宗僧人画像殊异
第三节 宗教与俗世之论
一、在世间性与出世间性
二、哲学思辨与宗教信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插图索引
插表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