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命伦理学的中国哲学思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76581
  • 作      者:
    罗秉祥,陈强立,张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罗秉祥,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教授,2004年至今出任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包括中西比较生命伦理学、中西比较战争伦理学、比较宗教伦理学等。
  
  陈强立,香港浸会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宗教及哲学系副主任,兼任《中外医学哲学》期刊编辑。研究领域包括(中西)应用伦理学(生命伦理学、战争论理学及环境伦理学)、人权思想、思考方法学及逻辑哲学等。
  
  张颖,美国莱斯大学宗教哲学博士,现执教于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浸会大学应用伦理学中心研究员及《中外医学哲学》期刊主编。
展开
内容介绍
  《生命伦理学的中国哲学思考》共包括十六篇论文,系以中华传统思想贯注于现时代生命伦理学的研究,从而对当代生命科学中的若干现实问题提出质疑和省思。以上文章均已发表在香港及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此次结集出版以供研讨会议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古代中国人对自杀的道德评价,与古代西方人很不同。古代的西方社会(启蒙时期前的欧洲)大部分对自杀的道德讨论,都是关于为己性的自杀,并且大都对这种自杀作一负面的评价。古代(民国以前)的中国社会,也同意为己性的自杀在道德上而言大都是错误的。然而,与古代西方社会不同,很少人对为己性自杀的个人权利作出辩护。古代中国人虽然也有对某些特殊的为己性自杀作出讨论(例如讨论为保持尊严而自杀),但大部分道德上的政论,都是集中于在古代相当普遍的为他性自杀。古代中国人并不认为为他性自杀是犯了道德上的错误,所以不需要为这种行动辩护。相反,在某些情况下如不肯自杀,才需要为不自杀而辩护,解释为何在这些情况下竟然不自杀。<br><br>在中国传统文化各学派的哲学思想与如何建构中国生命/医学伦理学这个议题上,有关儒家伦理资源的反思趋于成熟,不少学者认为,儒家思想,特别是其家庭伦理思想对回应当代生命伦理学的一些问题具有启示意义。与此同时,以佛、道为基础的生命伦理学探讨,虽然不及儒学广泛,亦有学者,特别是台湾学界较为关注。相比之下,学界对墨家与当代生命/医学伦理学关系的探讨仍处于滞后的状态。这种滞后一方面来自墨家本身的问题,即墨家已不再是一个“活传统”,因此缺乏一个真实的“生命世界”;另一方面,这种滞后来自墨家与儒家在伦理思想上的对立与冲突。但作者以为,墨家提倡兼爱互利,不但与中国传统的医道精神契合,而且具有实际的操作考虑。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生命伦理学与生死问题
在泰山与鸿毛之间——-儒家存生取死的价值观 罗秉祥
自杀与儒家的生死价值观:以《列女传》为例 张颖
儒家的生死价值观与安乐死 罗秉祥
《庄子》的生命伦理观与临终关怀 张颖
确定死亡之医学及哲学问题 罗秉祥

第二部分 生命伦理学与现代科技
从中国生命伦理学到复制人类的道德问题——一个方法学上的省思 陈强立
如何思考“复制人”? 罗秉祥
再论复制人——一个比较伦理的分析 陈强立
儒化中医哲学与当代基因改造人性道德争论 罗秉祥
基因改造工程——从西方生命伦理学到佛教的思考 张颖

第三部分 传统伦理、人权与医疗
从道家的道德视域看人权与生命伦理 陈强立
人权与国际生命伦理 陈强立
传统中国医疗伦理对当代美德医疗伦理学可作的贡献 罗秉祥
从墨家思想看中国的医疗改革 张颖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