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地方人大监督权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71166
  • 作      者:
    任喜荣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任喜荣,内蒙古满洲里人,法学博士,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吉林省宪法学研究会副主任,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监督与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法学、法律史学。代表性著作有:《宪法学》、《伦理刑法及其终结》、《刑官的世界》等。在《中国法学》等法学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当代中国宪政建设中的“主义”与“问题”》、《中国宪政的多元文化背景》、《平等机会委员会与平等权利保护》、《论宪法学研究中的历史分析方法》、《有限的宪法典和宽容的宪政制度》等。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地方人大监督权论》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地方人大监督权运行的基本制度背景的全景式分析;
  2、地方人大监督权的原理解读;
  3、地方人大监督制度内在结构的立体解析;
  4、对地方人大监督权运行的制度细节研究;
  5、总结全书,提出“以制度为重心的宪法学”方法论。
展开
精彩书摘
,重新回到了方法论的探寻上。作为本书研究的方法论前提,笔者认为中国宪法学一直是以制度研究为重心的。“以制度研究为重心的宪法学”是一种向其他法学学科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开放的学术研究取向。宪法学的研究的确需要具有学科封闭性和自足性的解释学的发展取向,这已被人们高涨的研究热情一再地证明,但也需要其他研究方法和路径的平衡发展,正如一位年轻学者所说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宪法学未来的研究进路也必然是、应该是多元化的:没有规范宪法学的分析基础,我们就无法精确地把握每一个宪法条款的含义,以及它在适用之时可能遭遇的各种逻辑问题;没有宪法社会学或者实用宪法学对社会经验等社会知识的引进与转化,我们就无法深刻洞悉宪法文本所依赖的这个社会环境,以及它在适用之后可能引起的社会实际后果。”周刚志:《中国宪法学如何超越“明希豪森困境”?》,《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第101页。“以制度研究为重心的宪法学”是一种仍在持续的学术现象,但今天的制度研究比之较早前的制度研究,已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受到权利本位法理学的影响,宪法学对于政治制度的描述性研究转向以权利保障为目的的反思式研究;受到法解释学的影响,制度研究重视对宪法规范进行协调性和体系性的研究,重视对宪法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的合作性研究,避免人为地割裂社会保障权与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教育权与教育法和教育制度的研究、劳动权与劳动法和劳动制度的研究等现象,因为后者往往被视做是社会法学、教育法学、劳动法学,而不是宪法学的研究领域;受到社会学的影响,制度研究不仅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理解制度,而且在制度与社会的双向互动中,增强制度的社会适应性和协调性研究。<br><br>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以制度研究为重心的宪法学”也是基于中国宪政制度实际发展的需要。在宪法解释学的发展缺乏司法实践的推动力的背景下,关注宪法中的制度安排、宪法权利的制度保障、宪法政策条款的制度化,显然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实践道路。本书的研究只是这一方法论取向的初步尝试。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地方人大监督权力运行的制度背景
一、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博弈
二、地方权力运行的新的环境要素
三、地方利益的自我维护和协调
四、地方的权力扩张

第二章 监督权的基本理论
一、监督权的多元解释路径
二、不同宪政体制下的监督权
三、我国人大监督权的内在构成
四、地方人大的“宪法监督权”
五、地方人大监督权的价值诉求

第三章 地方人大监督制度的内在结构
一、权力监督的网络结构
二、地方人大监督制度结构的一般性描述
三、地方人大监督制度中的条块分割现象
四、被分割的权力——地方人大监督权的不完整性

第四章 监督权的主体
一、监督权主体的类型
二、监督权力行使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 监督的对象
一、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二、对司法机关的监督
三、对立法机关的监督

第六章 监督权的启动机制
一、监督权力的启动模式
二、人大系统内的启动主体
三、人大系统外的启动主体
四、监督权力启动机制的得与失

第七章 监督的法律形式与后果
一、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
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和审查
三、调查
四、询问与质询
五、罢免

第八章 财政预决算监督
一、公共财政中的监督法律问题
二、地方政府预算编制、执行基本流程
三、我国地方财政预决算监督体制
四、人大预算监督权的规范化及其发展
五、人大预算监督权重的增加
六、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的科学发展

第九章 以制度研究为重心的宪法学(代结语)
一、中国宪法学的“制度研究”传统
二、制度研究的延续与转型
三、制度研究的比较优势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