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中国模式的内涵
中国模式与其他模式的区别性反映出它具有自己的不同于其他模式的规定性,也即内涵。那么,中国模式的内涵是什么呢?
中国模式是一个统称概念、综合体系。它包含不同年代、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子模式。
从纵的方面来说,中国模式包括中国的革命模式,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模式,它表明中国革命用不同于十月革命的方式走了十月革命所开辟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模式,即用赎买的办法废除资本主义,又通过合作化,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和平改造模式;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即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强调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的建设模式;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模式,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两个基本点的现代化建设模式;在中国的发展既面临许多机遇又凸显种种矛盾的新世纪新阶段,在创造性地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的时候,又进一步展开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模式。
从横的方面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模式包括当代中国的经济模式、政治模式、文化模式、社会模式、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党建模式等子模式,以及中国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其中,经济是中心,政治是关键,思想路线是保证。
(一)当代中国的经济模式,主要包括:
1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实践证明,只有长期坚持这些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方针和制度,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只有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而非公有制经济则在发展生产力、增加就业、满足人民生活多样化的需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外有评论指出,实行这种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改革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它使私营、外资、个体、集体、合作所有制等不同经济成分同时并存,而又依然坚持公有制为基础,“中国正是以这种发展模式给予非国有制经济以巨大动力,并给予中国经济发展以极大的活力”。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种经济体制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起来,既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又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去克服市场所固有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消极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围绕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目标,让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相互补充,克服市场的周期颠簸和公平缺失,这就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四个坚持集中表现在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个优越性。没有人民民主专政,党的领导怎么实现啊?四个坚持是‘成套设备’”。
我们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的同时,又保持国家宏观计划调控的作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这一方面正越来越引起国际舆论的注意,有人甚至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称作“中国的计划市场经济”。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院院长姚树洁指出:“中国当然有独特的发展模式,从经济上讲,中国的市场和计划结合得很不错。比如说经济发展中制定五年计划就很有效。有一个五年计划就像走路时有了目标,可以更清晰地规划一些大项目,而英国就没有这样的计划,每年只能靠预算来规划,效果就差得多”《“中国成功秘诀就在中国人身上”——专访姚树洁教授》,《参考消息》2009年10月8日。;德国学者比恩施蒂尔说:“中国取得发展成就的原因和做法是什么?这是一个西方再也不能忽视的问题。在不久前举行的新加坡亚太经合组织相关会议上,人们承认,中国通过五年计划由中央确定政治经济发展方向,西方国家由于体制限制是不可能这么做的”;法国学者塞贡认为,中国经济成就源于“有计划”,“正是国家发改委长达15年的战略规划的有效性,才使得中国快速改变并在各个战略性领域取得了诸多经济成就。这一经济计划的精心制定,以及政治目标、技术和财政手段的统一,确保它得到充分有效的执行”。
3 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来加速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有人说中国这样搞现代化,是放弃了基本立场和信仰,走资本主义道路。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把这当作方法用它去发展社会生产力,而并不是把它当作目标,所以,既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也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英国作家威尔?赫顿在《伟大的中国商城》一文中说,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一个新的经济模型。它融合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原理,但又受到国家的指导,而国家时刻牢记必须提高数以亿计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它没有把资本主义当成目标,而是把它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英国《卫报》2004年5月9日。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正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由此带来的影响,我们绝不能因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就忽视、放松和不敢进行反腐蚀的斗争。邓小平指出:“我们必须有两手,不能只有一手。一手是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另外一手要头脑清醒,提高警惕,长期地、坚持不懈地抓好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斗争。如果没有这一手,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现代化建设也不能搞好”《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810页。;“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所以,不能不讲四个坚持,不能不讲专政,这个专政可以保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有力地对付那些破坏建设的人和事”。
4.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其中最突出的是
(1)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东盟多数国家的经济造成猛烈冲击,他们担心中国会步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的后尘,使人民币贬值,造成对东南亚经济更大的冲击。然而,我国却不顾自身面临的巨大压力和风险毅然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并及时向东盟提供力所能及的财政和金融支持,扭转了东盟对中国的看法,成为双方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美国记者库兰齐克在《中国的魅力:中国软实力的影响》一文中评论说,1997年以来,中国在东南亚的形象和影响力的改变,“得益于中国软实力的增长,即通过说服而不是威逼来施加影响的能力的增长”。其战略是,“首先,北京提出了‘双赢’关系的学说”。与美国不尊重主权、对东南亚国家采取苛刻的态度相对比,“中国领导人强调说中国愿意倾听其他国家的意见”并“提出不干涉他国内政的理念”,“北京取得了成功。如今几乎不可能找到各位东南亚领导人公开质疑中国的崛起,这与仅仅五年前的情况构成鲜明对比”。
(2)对非洲国家的援助。据商务部援外司的材料,截至2008年9月,中国政府已先后向53个非洲国家提供了各类援助,援建了800多个成套项目,为非洲培养了3万名的各类人才,免除了非洲34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债务308笔,向43个非洲国家派遣了上万人次的医疗队。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又向非洲国家提供了10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逐步给予同中国建交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免关税待遇。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说:“我认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能够帮助非洲国家开发基础设施,帮助这些国家利用它们拥有的自然资源”《美国之音》网站2007年。;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首席学者奥尔登说,在由西方国家主导多年以后,中国“改变了发展的游戏规则,我觉得那大概是中国至今向非洲所作出的最大贡献”。法新社约翰内斯堡2007年10月21日电。
5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战略
(1)先易后难、先试验后推广、逐步推进的渐进性改革战略;(2)在相对保持原有的政治经济结构的同时,鼓励个体和私有经济的发展、引进外资,以及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情况下,不断增加市场经济的分量的经济改革双轨战略;(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5)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又坚持独立自主;(6)新型工业化道路;(7)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道路;(8)科教兴国战略;(9)人才强国战略;(10)建设创新型国家;(11)“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12)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13)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4)正确处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等等。
(二)中国的政治模式,主要包括:
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整合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西班牙驻华使馆前商务参赞恩里克?凡胡尔说:“中国的政治体制常被不加修饰地简单描述为共产党独裁。然而,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源自该国传统的强烈的民族特色,新中国的成立不是割断了与历史和中国传统的联系,而是以非常杰出的方式结合了这些因素,因此,中国共产党具有与其他国家共产党完全不同的特性,而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共产党。少数人为了多数人的福祉管理国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是全体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合法性的依托是道德威望,而不是某些事先制定的规则或选举等获取权力的手段”(西班牙皇家埃尔卡诺研究网站2009年7月31日);新加坡学者郑永年在《中国模式的机遇和挑战》一文中说:“中国政府现在的意识形态是民本主义,努力把政府的作用和人民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中国政府也努力提高决策过程的透明性,并建立各种机制使得其官员对人民负责。中国的政治体制尤其在危机时期表现出高效率。无论在处理四川地震,还是在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相对于其他政治体制,中国体制的优越性就显现出来了”(新加坡《联合早报》2009年9月1日);在《中国模式的核心是什么?》一文中,郑永年又把现代的党权和传统的皇权相比,说两者“有很多共同之处,例如,两者都是中国社会的整合力量,都是中国大一统文化的政治表现。但是,党权既是现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也可以实现民主化。西方的政治模式,往往是通过把政治问题外部化来加以解决的,因此有反对党和反对力量存在。中国则不然,无论是传统的皇权还是现代的党权,都是通过开放政治过程,把外部问题内部化来求得解决。在西方,是中产阶级整合了西方的政党、制约着政党政治的极端化。而在发展中社会,因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社会分化严重,中产阶级弱小,甚至不存在,一旦实行多党政治,政党就变成了分化社会的力量。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到处都可以找到这样的例子”(新加坡《联合早报》2010年5月11日)。
2.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路线。在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中: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这是因为要是放弃了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也就无从谈起;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我国民主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依法治国也才有可靠的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这是因为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当家做主的权利,党的领导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制度也失去了前提和基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因为依法治国的实质,就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最高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法律,又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做主的各项民主权利。所以,依法治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维护人民主人翁地位的过程,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过程。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区域民族自治制、基层群众自治制,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过程中所必须坚持和完善的各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4 对外坚持和平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也约束自己永不称霸,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这表明我国在国际政治中坚持和平发展,其目标绝不是要成为一个争霸、称霸世界的军事大国,而是要建设成一个文明大国,在国际社会中起建设性作用的负责任的大国;也体现了我国努力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和谐方向发展,让尽可能广泛的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成员分享国际分工的利益的决心,表述了我国携手世界各国共谋和平与发展,通过强调共同安全和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的意愿,以此来影响和改变世界。
(三)中国的文化模式,主要包括:
1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只有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我们的文化建设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抵制和消除一切落后、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不断创造出先进、健康的社会主义崭新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深刻反映了我国宣传文化事业的发展规律,是对精神产品生产的基本要求,是宣传文化事业繁荣的重要保证。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是坚持上述“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具体体现。所谓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我们的精神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发展宣传文化事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主题。
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抵制资产阶级价值观的侵袭和腐蚀
哲学社会学领域中所说的价值,和经济学中所说的价值,其含义有所不同,它是指人们的行为取向和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它是驱使人们行动起来的内在动力。在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就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达成广泛共识的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发展主流意识形态,整合社会意识,这是社会系统借以正常运转的基本途径。所以,核心价值体系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是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一个社会要是没有这样的核心价值体系,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失去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个社会的方向盘、一个国家的稳定器。
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统一了起来,把政治与伦理、理想和现实结合了起来,构成一个结构完备、逻辑缜密的科学体系。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而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思潮,就要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密切关注社会思想变化,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达成思想共识,有力地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影响,特别是资产阶级价值观的侵袭和腐蚀,引导社会思潮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3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借鉴和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更引起世界上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就成为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民族历经沧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要以对民族、对历史、对后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把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很好地继承这样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更好地用民族优秀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激发民族创造力、铸造民族凝聚力,建设好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我们还要认真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善于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发展自己。而我们讲继承、讲借鉴,目的又是为了通过继承和借鉴,使民族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精华,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四)中国的社会模式,主要包括: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历来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社会理想,更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经久不变的主题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倡社会和谐”是“它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并强调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奋斗和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地推向前进。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历史起点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社会和谐是我国社会矛盾存在和解决的基本形态。我国社会在本质上是和谐的,又要通过科学地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不断地促进社会和谐;另一方面又因为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
2 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着眼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整体和谐,着眼于实现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和创造性实践相统一的渐进的历史过程;又要微观地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中的社会建设,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公平正义,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以抓住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抓住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社会和谐安定问题的关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即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连、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五)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主要包括:
1 把建设生态文明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之中
党的十七大使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指导下,历来重视自然环境保护政策的进一步重大发展。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决心在发展物质生产的过程中努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宝贵成果。它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以及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容,倡导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上追求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积累。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和秩序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以人类的永续生存为着眼点。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人类创造文明的新路的决心和信心。
2 建设和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节约的发展,清洁的发展,安全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与和谐的发展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努力建设和形成的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种以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方式进行消费为特征的社会,因而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效率为核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能源消耗,去获致尽可能大的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环境友好型社会,则是指人与自然相和谐,又以此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和谐的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以环境承受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不仅制定了节能减排工作方案,举办了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所谓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模式,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是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活动的总称。所以,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源头上实现节能减排的最有效方法,从而使我们环保的历史性转变迈出坚实的步伐,虽然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还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必将在未来逐步实现。
(六)中国的党建模式,主要包括:
1 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根本保证,而党所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又从来都是同党自身建设的伟大工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所以必须用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来保证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按照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又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要通过全党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成为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而党的先进性建设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因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先进性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途径。所以,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在我们党推进党的建设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进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紧密结合,这才保证了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并引领中国发展进步。而当前我们党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更凸显了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紧迫性、要求我们党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先进知识的优良传统,上升到制度层面上来加以巩固和发扬,这就使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成为我们党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就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党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战略部署,为我们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理论建设指明了方向。
(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的思想路线,也是它的精髓和灵魂。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新的内容注入中国古语《汉书?河间献王传》所说“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中,对“实事求是”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正是靠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开创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但在晚年,他越来越离开这条思想路线,致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上了曲折发展的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恢复了这条思想路线,并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联系了起来,依据这条思想路线去探索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什么要提出解放思想的口号?因为当人们的思想僵化了,受到本本、条条乃至迷信的束缚的时候,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真正实事求是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而在同时,讲解放思想也离不开实事求是,因为说到底,“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的是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而且马克思主义也必定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所以,事情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江泽民则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此就“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这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成为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有的学者把这条思想路线称作是中国模式的本质:“什么才是中国模式的本质?中国模式最根本的内涵,在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模式对世界最大的启迪,不在于向世界展现出一条有别于西方的发展道路,而在于从更深层次上还原了科学理性精神和批判思维的本质。中国模式这一本质内涵超越了与西方自由民主体制之间的竞争关系,呈现出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理念转变的价值。”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