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特色法治路径的理论探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340509
  • 作      者:
    蒋传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蒋传光,1963年生,安徽濉溪人,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政教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6年和2004年于中国政法大学分别获法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08年初在华东政法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曾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组织部副部长兼人事处副处长,政法系主任兼系党总支书记,安徽省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和法律教育研究会副总干事;曾被授予安徽省优秀教师和两次授予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评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调入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工作,现为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理事,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理事,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理法史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外国法与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主要从事法理学、法社会学、法律文化和宪政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著作和教材十八部,已在《政法论坛》、《法学评论》、《法学家》等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主持过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司法部重点项目“中华大典·法律典·经济法分典”,以及上海市各类社科项目等。学术成果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提名奖和国家图书奖,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和论文三等奖,中纪委“纪念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30周年暨反腐倡廉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第二届“上海市法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围绕中国特色法治社会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这个主题,《法律思想与法治丛书:中国特色法治路径的理论探索》主要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路的内涵,当代中国宪政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依法执政的宪政价值、中国特色宪政体制的构建,中国法治社会构建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当代中国特色先进法律文化创建的路径,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社会控制模式的选择以及法治思维与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展开
精彩书摘
  同时也说明了依法执政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的成熟与明确,是党执政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标志。
  第四,依法执政有利于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实现法治社会。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指出:“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也进一步要求:“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党带头尊重宪法、法律权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无疑是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意识最重要的一步。另外,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必然要求发展良法,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相统一,使执政党执政所依据的法律具有生命力、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实现法治社会。
  第五,依法执政有利于保障和发展宪政的实质价值——人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002年12月4日,胡锦涛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宪法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作了全面的规定,为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民主权利,在国家生活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实施宪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要长期抓下去,坚持不懈地抓好。”
  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意,依法执政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力法律化,要求党管干部的程序法律化,要求人民对执政党的监督程序化、法律化。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路的内涵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
二、坚持社会主义
三、在政治体制上不照搬西方的模式
四、重视本土法律文化资源的利用
五、中国的法治建设要走中华民族自主创新之路

第二章 当代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起点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当代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起点
二、当代中国选择法治道路的历史背景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成就

第三章 当代中国法治社会的建构
一、制定和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建立法治社会的基本前提
二、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确立法律至上的全民观点,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首要条件
三、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完善权力制约机制,是建立法治社会的核心
四、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和法律的民主化,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
五、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司法制度,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重要保障

第四章 法律移植与中国的法治建设
一、法律移植的含义及其与法律的吸收、借鉴的比较
二、吸收、借鉴和移植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三、不同文化背景的法律可以互相吸收、借鉴和移植
四、吸收、借鉴和移植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第五章 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主导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法治发展的依据
三、结语

第六章 当代中国宪政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和发展
——以1949年以来宪法的变迁为视角
一、我国社会主义宪政理论与实践的曲折发展历程
二、社会主义宪政实践的探索不断深化和宪政理论的日益成熟
三、现行宪法实施以来宪政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四、社会主义宪政理论与实践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理论的探索及其成果
一、毛泽东宪政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宪政体制
……

第八章 依法执政的宪政价值
第九章 民族传统对宪政模式进行选择的路径探索
第十章 当代中国特色先进法律文化创建的路径
第十一章 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的关系
第十二章 社会控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的社会控制模式及其当代启示
第十四章 构建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社会控制模式的选择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面对的问题
第十六章 法治思维: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思维模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