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国新金融发展研究:背景、现状和政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68593
  • 作      者:
    李迅雷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李迅雷,现任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研究与机构业务委员会主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成员,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同时担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市人大财经委委员;九三学社十三届中央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第十六届委员会常委。
  作为最早从事国内证券市场研究的人士之一,他曾带领国泰君安研究团队连续六年保持《新财富》本土最佳研究团队评选前三名次,2006年被《新财富》评为首届券商研究机构“杰出研究领袖”;2009年被上海市评为“上海市十大青年经济人物”。李迅雷长期从事宏观经济、金融与资本市场的研究,自1988年起撰写论文、课题及各类研究报告百余篇,其中多篇论文和课题获得权威学术机构或政府部门的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新金融书系·我国新金融发展研究:背景、现状和政策》通过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对我国新金融发展的背景和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新金融书系·我国新金融发展研究:背景、现状和政策》提出,新金融是指包括传统金融在内的整个金融系统所产生新的推动,具有资源证券化、运行市场化、市场一体化、经营混业化、手段信息化、技术工程化等特征。《新金融书系·我国新金融发展研究:背景、现状和政策》认为,推进我国金融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创新,而新金融则是金融创新的结果。新金融业态代表着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潜力。鼓励金融创新,加快新金融发展,可以更好地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展开
精彩书摘
  对保险资金参与境内及境外金融衍生品交易作了规定。保险公司可自行参与及委托参与境内衍生品交易,也可购买资产管理机构及其他专业机构发行的、基础资产包含衍生品的资产管理产品。保险机构可委托境外投资受托人参与境外衍生品交易,境外与境内衍生品交易应统一纳入衍生品业务管理体系。保险机构参与衍生品交易,仅限于对冲风险,不得用于投资。包括对冲或规避现有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信用或流动性等风险;对冲已确定在未来三个月内拟买入或卖出资产的市场风险,或锁定其未来交易价格;对冲或规避特定资产或负债组合,以及公司整体的各种风险。保险资金参与衍生品交易有利于对冲风险,减少资本市场波动对投资收益的影响。
  另类投资
  放宽保险公司投资股权及不动产要求。保险公司实施除控制性股权投资以外的非重大股权或股权投资基金投资,可以运用资本金等自有资金或与投资资产期限相匹配的责任准备金。保险公司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的账面余额,由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调整为10%;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等未上市企业股权相关金融产品的账面余额,由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4%调整为8%;两项合计不高于10%。投资领域拓宽至现代农业、能源资源企业、养老产业基金、保障房基金等。放宽保险公司投资股权及不动产要求,有利于保险公司分享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优化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提升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
  调整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的相关规定。保险公司根据资产配置需要,可在上季末总资产的15010以内自主确定债权投资计划及不动产投资计划投资额。
  ……
展开
目录
1.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相关概念的讨论与界定
1.5.1 新金融的内涵
1.5.2 新金融业态
1.5.3 新金融的特征

2.新金融发展的理论研究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
2.1 发展新金融的理论分析
2.1.1 金融创新的动因理论
2.1.2 金融创新的运行机制
2.1.3 金融创新的经济效应
2.1.4 发展新金融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2.2 新金融发展趋势分析
2.2.1 业务表外化
2.2.2 业务卖方化
2.2.3 融资证券化
2.2.4 金融信息化、虚拟化和智能化
2.2.5 服务个性化
2.2.6 金融中介经营一体化
2.2.7 金融中介发展集约化
2.2.8 金融中介多元化
2.2.9 金融监管功能化、宏观审慎化
2.2.1 0金融监管国际化

3.新金融与实体经济系统之间的关联特征
3.1 新金融作用于实体经济的机理分析
3.1.1 经济增长中的金融因素分析
3.1.2 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3.2 新金融与实体经济系统之间的关联特征
3.3 新金融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实证研究
3.3.1 指标的设计与选择
3.3.2 实证研究

4.从服务实体经济的视角对新金融进行分类
4.1 基础类新金融
4.1.1 制度创新类新金融
4.1.2 市场创新类新金融
4.1.3 产品创新类新金融
4.1.4 机构创新类新金融
4.2 应用类新金融

5.基础类新金融
5.1 银行类新金触
5.1.1 银行贷款模式的创新
5.1.2 银行新业务模式的创新
5.1.3 银行组织机构、业务构架和流程的创新

6.民生金融
7.产业金融
8.科技与金融结合路径分析
9.新金融与监管
10.新金融的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挑战
11.结论与政策建议
12.新金融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一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简介
附录二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组织架构与成员名单(2013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