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br>第一章 引 论<br>1.1 问题的由来<br>1.2 论述的聚焦点及探求的目标<br>1.3 隐喻概念合成研究的意义<br>第二章 隐喻研究概观<br>2.1 引言<br>2.2 西方隐喻研究理论视点述要<br>2.2.1 替代论<br>2.2.2 比较论<br>2.2.3 互动论<br>2.2.4 映射论<br>2.2.5 概念合成论<br>2.2.5.1 概念合成理论的发展轨迹及主要思想<br>2.2.5.2 概念合成理论在国内的研究动态与应用情况简述<br>2.2.5.3 概念合成理论的主要功绩<br>2.2.5.4 概念合成理论存在的问题<br>2.3 国内隐喻研究简述<br>2.4 结语<br>第三章 始源域的实现方式<br>3.1 引言<br>3.2 始源域的语言表达形式<br>3.2.1 名词性隐喻<br>3.2.1.1 充当主语<br>3.2.1.2 充当动词宾语<br>3.2.1.3 充当名词性表语<br>3.2.2 动词性隐喻<br>3.2.3 形容词性隐喻<br>3.2.4 副词性隐喻<br>3.2.5 介词性隐喻<br>3.2.6 量词性隐喻<br>3.3 隐喻的始源域之源<br>3.3.1 具体始源与抽象始源<br>3.3.2 抽象始源在隐喻中的现实性<br>3.3.3 抽象始源在隐喻中的必要性和必然性<br>3.4 始源域的心理假设<br>3.4.1 始源域心理假设的各种表现方式<br>3.4.2 始源域概念场<br>3.5 结语<br>第四章 施喻者的主体自治<br>4.1 引言<br>4.2 隐喻使用的触发机制<br>4.3 隐喻使用的自洽原则:其指导作用与约束作用<br>4.4 自洽原则与概念合成理论<br>……<br>第五章 受喻者的主体自治<br>第六章 隐喻主体自治中的认知相似性<br>第七章 隐喻主体自洽中的认知突显<br>第八章 总结<br>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