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技术进步的经济理论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34315
  • 作      者:
    徐幼民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基于技术进步的市场经济理论研究》拟以技术进步为前提研究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如价值理论、利润理论、资本理论、企业理论,亦涉及产业组织结构、失业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人们的交换行为是有目的的经济行为,人们对商品的价值进行评价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交换行为的需要。因此,商品价值应该反映出商品所有者依据其交换目的对商品价值的评价。商品所有者交换目的的不同,价值评价的标准和方式也不同。消费者进行商品交换是为了满足对商品效用的需要,因此,依据消费者对商品效用的大小来确定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理论的一种研究途径,现代效用价值理论就是依据这一研究途径来建立起价值理论的。生产者进行商品交换是为了实现收入或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应该依据生产成本和利润率的高低来进行商品的价值评定,基于商品生产过程建立起来的劳动价值理论和斯拉法体系是基于这一研究途径产生的价值理论。考虑到商品交换绝大部分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换,因此从商品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价值与数量关系来建立价值理论形成了现代一般均衡理论,这一理论基本上覆盖了单纯从生产或消费角度建立起来的价值理论。
  我们可以发现价值问题有以下特点:
  第一,价值应该反映人在商品交换行为中对实现其经济(生产或消费)目的的程度的评价。一种商品价值比较高,从消费角度来看,是因为消费者通过评价能够从中获得更大的效用;从生产角度来看,是因为这种商品的生产需要更高的成本和能够获得一定的利润。
  第二,从消费者效用评价的角度来看,价值具有主观属性。不同消费者对同一种商品有不同的主观评价,同一个人对不同的商品也有不同的主观评价,同一个人对同一种商品的主观评价也会随着时间、地点和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见,由于消费者效用评价的主观属性的存在,我们只能够通过消费者行为的选择来反映出消费者对商品价值评价的大小,难以找到一个客观依据对商品价值进行直接度量。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性问题
第一节 论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性
一、关于经济体制有效性的研究及其局限性
二、经济体制有效性的标准、技术进步及其特征
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的逻辑
四、有效促进技术进步所需要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条件
五、结论
第二节 自组织市场经济的有效性及其前提
一、关于市场经济有效性的研究概况
二、市场经济自组织的表现与其他经济体制的区别
三、不同体制下生产者在技术进步能力上的比较
四、市场的自组织能力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
五、形成有效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对经典价值与利润理论的研究
第一节 价值、利润理论及其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一、经济学对价值问题的基本认识
二、利润理论与价值理论的关系
三、价值理论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第二节 效用价值论及其一般均衡理论研究
一、发展概况
二、存在的问题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第三节 经典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理论研究
一、劳动价值论中的方法论问题
二、剩余价值理论的前提条件及其改变
三、为什么将商品的价值还原为劳动及其前提条件
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劳动价值论的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技术进步条件下经典价值理论及其存在的问题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技术进步条件下的价值理论、利润与资本理论
第一节 基于技术进步的价值理论
一、技术进步改变了经典价值理论的前提和结论
二、技术进步下的供给条件、需求条件及其均衡价格形成
三、技术进步下商品价格变化的一般规律
四、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格水平和价格形成机制具有引导和激励技术进步的作用
第二节 技术进步条件下商品的价值尺度与商品价值的决定
一、劳动价值论对技术进步的认识及其局限性
二、技术进步条件下相对稳定的价值尺度的确定
三、技术进步条件下的商品价值的决定
第三节 技术进步条件下的利润理论
一、剩余价值学说不能够解释技术进步条件下的经济利润
……
第四章 技术进步的阈值、风险和市场结构问题
第五章 技术进步条件下的劳动分工与企业理论
第六章 技术进步条件下的失业理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