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第三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627856
  • 作      者:
    何爱平,张志敏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何爱平,女,1967年生。两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导。全国综合大学《资本论》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人口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等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部,合著或参加编写经济学专著8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科技部软科学研究计划、陕西省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12项,获得各级奖励11项。
  
  张志敏,女,1987年生。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曾参加《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90年》《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第二辑)》等著作的编写工作。所撰写的论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失业理论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经济危机理论的比较研究》分别入选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以及全国综合大学《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年会。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调研与资料收集。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第3辑)》从比较和综合的视角出发,从生产理论、交换理论、分配理论和宏观经济理论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阐述了两大理论体系在基本概念、基本命题、逻辑体系以及方法论等层面存在的基本差异性;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的相容性和互补性,认为除去意识形态的属性,两大理论体系是能够相容相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第3辑)》指出,作为经济学理论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比较与综合的研究方法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推动中国本土经济学范式的建立与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石油危机使发达国家陷入了经济衰退,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诞生。区别于以关税壁垒为特征的传统贸易保护理论,新贸易保护主义强调集团和区域的力量,通过集团和区域对内取消关税、对外实施贸易限制,实现贸易保护的局部利益。重视对贸易系统化的管理。通过贸易立法,将非关税壁垒措施制度化,为贸易保护主义披上合法的外衣。主张通过进口限制、反倾销与反补贴、技术与卫生标准等非关税壁垒所谓的“公平贸易”。
  贸易扭曲理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产品的边际成本与产品价格不相等即为扭曲。国际贸易中的扭曲反映为边际技术替代率、消费的边际替代率、产品边际转换率、边际进出口替代率之间的不相等,均是对帕累托最优状态的背离。在国际贸易中引起贸易扭曲的原因有两类:政府政策的干预与市场的不完全。贸易扭曲是保护主义的根源,必须通过要素、生产、消费和贸易适当的税收和补贴措施以求达到次优。
  战略性贸易理论。20世纪80年代,随着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增加、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迅速增长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国际竞争优势的获得,面对现代企业通过操纵市场从而获得额外利润的现象,实施贸易保护在理论上得到了支持。战略性贸易理论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以不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为基础,通过限制特定产业的进口或鼓励其出口提高国内企业的盈利,获得超额利润,进而增加本国的国民收入。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认为一国某行业国际竞争的获得,取决于该行业的要素禀赋、市场需求、关联性行业、竞争环境。这四个要素相互促进、相互强化。同时,市场机遇和政府作用是影响“企业菱形结构”的重要因素。机遇会引起工业结构的重组,为一国的企业提供机会,将竞争者挤出市场;政府选择性地采取某种政策,能够强化或削弱企业原有的竞争优势。第三,新兴古典贸易理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以新兴古典经济学为基础,将分工的思想从发展与贸易中提炼出来,用分工演进模型对贸易给出了新的解释。认为以内生比较利益为基础的分工提高了学习和训练的投资利用率,并将交易效率引入分工中,随着交易效率的改进会发生劳动分工的演进。伴随分工的演进,每人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提高,贸易依存度的程度也得到了增加,互相分割的市场会逐渐发展为一体化的市场,广阔的市场为折中分工好处和交易费用间的冲突提供了更大的余地。
  ……
展开
目录
1.生产理论
1.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比较研究
1.1.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2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比较
1.1.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比较
1.1.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比较的意义
1.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的比较
1.2.1 产权起源的比较
1.2.2 产权本质的比较
1.2.3 产权对经济效率影响的比较
1.2.4 产权制度变迁的比较
1.2.5 两种产权理论在中国改革实践的运用
1.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的比较研究
1.3.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的主要内容
1.3.2 西方经济学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的主要内容
1.3.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的比较
1.3.4 结论及启示
1.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科学技术思想的比较研究
1.4.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技术思想
1.4.2 西方经济学科学技术思想
1.4.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科学技术思想的比较
1.4.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科学技术思想比较的启示

2.交换理论
2.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研究
2.1.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
2.1.2 西方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
2.1.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
2.1.4 结语
2.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货币流通理论的比较研究
2.2.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货币流通理论
2.2.2 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流通理论
2.2.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货币流通理论的比较
2.2.4 两种理论指导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实证检验及启示
2.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的比较研究
2.3.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信用理论
2.3.2 西方经济学的信用理论
2.3.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的比较
2.3.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信用理论比较研究的意义
2.3.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信用理论在当代的实践价值
2.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金融危机理论的比较研究
2.4.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金融危机理论
2.4.2 西方经济学金融危机理论
2.4.3 两种金融危机理论的比较
2.4.4 两种金融危机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

3.分配理论
4.宏观经济理论
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