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13中国产业发展报告:产能过剩和产业升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218683
  • 作      者:
    上海财经大学,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编]
  • 出 版 社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前身为1997年成立的上海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培育的上海高校智库,由上海市教委和上海财经大学共同建设。
  研究院依托上海财经大学在产业经济领域的决策咨询优势,以上海市和财政部的产业经济学重点学科为学科支撑,整合校内外的研究团队、决策咨询专家,与企业和政府部门紧密协作。围绕中国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与战略性问题,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在学术研究与政策咨询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秉持“国家急需、创新发展”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创新、协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产业经济高端智库平台,为国家和上海产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知识成果和智力支撑,并以研究创新和政策咨询服务推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机制创新发展。
展开
内容介绍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深层次的影响,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需求增速趋缓,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矛盾日益凸显,产业升级的要求日益迫切。产能过剩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也是产业调整升级的重中之重。2013年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指出,把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总原则(化解产能过剩)……建立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长效机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此,本辑《中国产业发展报告》结合当前我国产业调整和参与国际经济不断深化的大环境,选择产能过剩和产业升级这一在过去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多次出现的代表性问题进行分析,为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对策建议。
  自2006年以来,《中国产业发展报告》已出版了8辑,主题分别为:
  2006制造业的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干春晖主编)
  2007国际化与产业竞争力(龚仰军、范建亭主编)
  2008服务业产业组织(干春晖主编)
  2009产业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范建亭主编)
  2010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环境与政策(龚仰军主编)
  2011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划志阳主编)
  2012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研究(李眺主编)
  2013中国产能过剩和产业升级(刘勇主编)
展开
精彩书摘
  3.2.5推进产业的区域间梯度转移和国际转移,实现产业升级
  我国正经历着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跨越的过程,然而历史经验表明,处于该发展阶段的国家往往会面临比较优势“断档”,的风险、一方面;我国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受到低收入国家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尚未形成新的、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还很难与发达国家抗衡。在这样的情况下,实施产业转移非常必要。历史上成功进行产业升级的发达国家都经历过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比如邻国日本,即通过产业梯度转移促使国内产业向更高的价值链攀升,从而有效地增强了核心竞争力。战后初期,日本各产业与欧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纺织业相对其他产业而言具有相对比较优势,所以日本政府重点扶持纺织工业。之后,大量出口的轻纺产品为后期发展的重化工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1955年开始,日本开始实施赶超战略。利用前期纺织业产品大量出口获得的充足资金,引进了大规模生产技术,使得日本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开始将石油、化学、机械、合成纤维、汽车和电子、钢铁及有色金属等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或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部门。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纺织业随着产业结构转向重化工业而日渐衰落,日本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制造业转移,并确立机械、钢铁、汽车、化工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主导地位。20世纪70年代中期,两次石油危机的发生,使得日本将部分原料需求量大和耗能多的生产转移出去。与此同时,日本完成了产业的梯次转移结构。80年代中期.,为了缓解日.元升值的压力和贸易摩擦,日本的汽车及零部件、电气及电子行业再次向国外转移,从而较快地提高了汽车和电子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再如,我国台湾地区通过产业转移带动产业升级的经验也值得研究和借鉴。20世纪80年代,面对国际竞争和产业发展的严峻形势,台湾地区传统代工生产的中小企业开始外移至中国大陆及东南亚等,产业转移集中在以资讯电子业为主的制造业领域。中国台湾对中国大陆的持续投资和产业转移;岛内并没有遭遇部分学者和当局所忧虑的困境,反而取得了实质性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效应,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成长迅速。无独有偶,20世纪50年代,美国将传统产业如钢铁、纺织等转移至日本、西德等国;西德等国又将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亚洲四小龙”;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这些低附加值的产业又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亚洲四小龙”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也曾经历过低成本优势丧失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通过产业升级才能解决和克服,其战略是将已不具有成本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其他低成本国家转移,自身则集中关注发展核心技术,将加工贸易等低级环节外包,这一措施在“亚洲四小龙”的产业升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反应。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综合篇
第1章 新形势下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1 影响全球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1.2 我国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内部形势
1.3 化解产能过剩、促进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2章 新形势下产能过剩问题研究
2.1 我国产能过剩的现状及特点
2.2 我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分析
2.3 新形势下化解产能过剩的对策
2.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3章 新形势下产业升级问题研究
3.1 新形势下产业升级刻不容缓
3.2 新形势下产业升级的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第4章 开放环境下中国技术引进与产业升级
4.1 对外开放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关系
4.2 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与成效
4.3 国际技术引进对中国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
4.4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
4.5 开放环境下促进技术引进和产业技术进步的对策
参考文献

第二篇 产业篇
第5章 水泥产业
5.1 水泥产业概述
5.2 水泥产业的市场竞争环境
5.3 水泥产业的市场绩效
5.4 水泥产业的产能过剩分析
5.5 水泥产业的产业升级分析
5.6 水泥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6章 钢铁产业
6.1 钢铁产业概述
6.2 钢铁产业的市场竞争环境
6.3 钢铁产业的市场绩效
6.4 钢铁产业的产能过剩分析
6.5 钢铁产业的升级分析
6.6 钢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