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一个有平仄两种声调的字,当它处在韵脚字的位置上时,一定取平声读音;当它是非韵脚字的末一字时,一定取仄声读音。例如“论”有平去二读,平声,议论,评论,研究,是动词用法;去声,对人和事所作的评论,是名词用法。我们举两个对比的例子来看变调构词能帮助确定末字为非韵脚字的字义。杜甫的七律《咏怀古迹》五首之一:“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其中“论”处在韵脚字的位置上,必为平声,意思是议论,动词,“曲中论”等于说在曲中表达出来。而柳宗元的七律《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指吕温,衡州刺史),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衡岳新摧天柱峰,士林憔悴泣相逢。只令文字传青简,不使功名上景钟。三亩空留悬磬室,九原犹寄若堂封。遥想荆州人物论,几回中夜惜元龙。”这里“论”不入韵,因此是仄声,义当为对人和事所作的评论,是名词。
4.帮助确定押韵的格式。例如《诗·周颂·闵予小子》:“念兹皇祖,降至庭止。维予小子,夙夜敬止。”这里“庭、敬”相押。它们到底是平去相押,还是去声自押?这里的“庭”通“廷”,意思是朝廷。《汉书·匡衡传》引此诗作“念我皇祖,陟降廷止”,颜师古注:“鬼神上下,临其朝廷。”从变调构词的角度看,“庭”是原始词,堂前之地,院子,厅堂,平声;“廷”是滋生词,朝廷,君王布施政令、接受朝见的地方,去声,后来才读平声。因此“庭、敬”是去声自押。再如唐张籍《征西将》:“黄沙北风起,半夜又翻营。战马雪中宿,探人冰上行。深山旗未展,阴碛鼓无声。几道征西将,同收碎叶城。”这里“一三五”句仄声,非韵脚字。“二四六”句平声,韵脚字。“将”只能是仄声。因此,这是一首律诗,“几道征西将”一句不入韵。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
5.帮助确定韵脚字和非韵脚字正确的读音。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杜牧《沈下贤》:“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这里“和”去声,跟着唱,今天要读he。
再谈一个读音有分歧意见的例子。“睡觉”古代是“睡醒”的意思。白居易《长恨歌》:“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有人说这个“觉”要读jue,有人说要读jiao。这里只说中古时代“睡觉”的“觉”读什么。显然读去声。觉,觉醒,觉悟,入声;睡醒,去声。睡觉的“觉”字既是“睡醒”的意思,从词义上讲,应是去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