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前期的中古汉语词汇研究
在汉语史上,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举起了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大旗。文学革命在思想上是反帝反封建的,在形式上则反对保守的文言文,提倡使用白话文,这使人们更密切地关注鲜活的口语,从而很自然地关注到口语的来源及其发展演变(要研究白话文学史、白话历史,要言文一致,就要研究白话及白话史)。另一方面,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又是西学束渐的时期,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大量传人,使我国开始从长期的传统的语文学研究向现代语言学研究转型。
首先是不少学者将研究的目光投注到俗文学作品及所使用的语言。
1928年胡适在所撰的《白话文学史》中指出:“‘乐府’这种制度在文学史上很有关系。第一,民间歌曲因此得了写定得机会。第二,民间的文学因此有机会同文人接触,文人从此不能不受民歌的影响。第三,文人感觉民歌的可爱,有时因为音乐的关系不能不把民歌更加添减,使它协律;有时因为文学上的冲动,文人忍不住要模仿民歌,因此他们的作品便也往往带着‘平民化’的趋势,因此便添了不少的白话或近於白话的诗歌。”“汉朝的散文承接战国的遣风,本是一种平实朴素的文体。这种文体在达意说理方面大体近於《论语》、《孟子》及先秦的子书;在记事的方面大体近於《左傅》、《国语》、《战国策》等书。前一类如贾谊的文章与《淮南子》,後一类如《史记》、《汉书》。这种文体虽然不是当时民间的语体,却是文从字顺的,很近於语体的自然文法,很少不自然的字句。所以这种散文很可以白话化,很可以充分采用当日民间的活语言进去。”
193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郑振铎的《中国俗文学史》对汉魏诗歌中的方言俗语亦颇重视,如言及程晓的《嘲熟客》诗,云:“这是一首开玩笑的诗,不仅明白如话,且简直引进了许多方言俗语,像‘哨啥一何多’,‘甫问君极那’之类,这是俗文学史襄极可珍贵的材料。”言及汉末方才写定的《古诗十九首》时,指出:“其内容和辞语有些是不甚相远的,这乃是民歌的特质之一;她是决不迟疑的袭用着他人之辞语的。”如“努力加餐饭”之类。同时他也谈到汉王褒《僮约》,认为“这篇东西恐怕是汉代留下的唯一的白话的游戏文章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