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类可能没有这种预知的本事,却有另一个简单的辨识方法,仔细注意母狗的肚腹就一目了然。这时,小冬瓜肚腹下方的乳头是肿胀、肉红而下垂的。蛋白质并没有吃任何东西。它似乎只是想出来游逛,找一些乐趣似的。这大概是多数家狗的特性。很像一些有钱有闲的贵妇,吃饱饭没事做,外出购物般。蛋白质在巷子里东闻西嗅,寻找新鲜、好玩的有趣事物。小冬瓜回山里时,蛋白质并未尾随,兀自神采奕奕地,继续沿着巷道溜达.
小山不高,最高点不过海拔六十米。小冬瓜暂时把它的住家安置在那儿。一处居高临下的平缓台地。一对幸存下来的小狗,就窝在那儿。一白一黑,分别叫马铃薯和小不点。
为什么只有两只呢?我们大致可从食物和疾病的角度,作一综合分析。
通常,一只野狗没有多少食物可吃,营养不良下,很难像家里的母狗,一胎八九只,甚至十来只。但少说也该有四五只吧,若剩下两只,一定是小狗群在生长过程里遇到了麻烦。
在野外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譬如,随便一个皮肤的传染病,很可能就导致危害。
气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只要来个寒流,小狗有可能受冻或挨饿,迅速死亡。又或者,初次怀胎的母狗,不懂得照顾,奶水不足,或是来不及提供充裕的奶水,都可能让小狗无法存活。
质言之,原因太多了,以至于不适合,也没有意义,朝此一方向,深入讨论小野狗的死亡问题。无论如何,这两只幸存下来,而且是在寒冷的冬天时期,那意味着,两只小狗想必是活得健壮,有着坚强的生存毅力了。
事实呢?却有一些不尽然吧。当小冬瓜接近巢位时,它们起身摇尾迎接,就清楚分出端倪。站出土坑摇尾的是马铃薯,看来精瘦结实。但瘦弱许多的小不点只是略微抬头,用前脚撑着身子,似乎连抬起后脚的力量都没有。
它们的模样不会超过两个月大,若是一般家里的小狗,这时长相肥胖,最是可爱活泼。到处乱跑乱钻,惹是生非。随便丢个球过去,都会把球当成玩伴或敌人,一下子躲闪,一下子攻击它,整天就绕着球团团转。
野外的小狗根本没有这种快乐的童年,若有也很短。多半时候,脑海浮升的恐怕都是如何填饱肚子的想像。整天都待在土坑里,保持体力,设法不让自己虚弱下去。
小冬瓜一回到土坑,马铃薯便迫不及待地凑上前,仿佛饿了好几餐,紧咬住一个乳头开始猛吸。小冬瓜似乎被咬得有些疼痛,还几乎站不住呢。那小不点也慢慢地趋近,好不容易挨着另一个乳头,仰着头,忘情地吸吮起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