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出版通史简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837491
  • 作      者:
    本书编写组编写
  • 出 版 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出版通史简编》与九卷本《中国出版通史》相比,《中国出版通史简编》篇幅大为缩减,并尽量采用通俗语言表述,以期将《中国出版通史》的主要内容、基本思想、主体结构集中呈现出来,而相关的多媒体光盘则运用音频和视频等多种手段,形象展示中国出版历史的丰富内涵,文本更为精炼,形式生动活泼。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出版通史简编》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出版的渊源、演变及发展脉络,展现了中国出版的辉煌成就以及在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既保留了九卷本的精华内容,又压缩了篇幅,降低了定价,便于读者阅读和购买。
  同时,为了让广大非专业读者能够走近出版史,感受中国出版的无穷魅力和深厚底蕴,我们特地配备了多媒体光盘,图文并茂,声像俱美,给读者更直观、更丰富的视听体验。
展开
精彩书摘
  (2)契刻
  就是在竹、木、陶等材料上刻各种记号用以记事,帮助记忆。这也是古代广泛使用过的方法。古时双方订约时,把两块木片合拢起来,在上面刻画记号,双方各执一块,以帮助记忆,并有符信之意。东晋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序》称:“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这是说在结绳记事之后,由八卦、书契代替结绳之政,然后文籍产生了。《魏书》、《隋书》等古代史书中还记录了当时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使用书契的情况,说这些少数民族“无文字,刻木记契”。直至近代,某些少数民族仍有采用这种方法的。云南省博物馆曾收藏有佤族的一根传代木刻,木头两侧刻有许多缺口,每一缺口代表着一件事情,以刻口深浅表示事情的大小。
  契刻同结绳一样,基本是备忘用的,留下的只是代表一件事情的符号,而不是语言符号。它只能唤起对某种事情的回忆或想象,而不能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概念,只能记事而不能达意,所以它虽然有着帮助记忆的作用,但还不是知识的具体记录,某一部分用之既久,约定俗成,让更多的人都能理解后,便可演变为指事文字。
  (3)图画
  由于劳动和生活的需要,上古人常把所观察到的与自己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画在所居住的洞穴的石壁上。起初,这些记事的图画是非常生动、逼真的。如想要人知道所说的是鹿,就精心地画一头鹿。有时,还画几件东西来表示一件事情。时间长了,当人们习惯了这种图画之后,就不画得那么复杂、细致了,只要用几根线条勾勒个大概轮廓,把原来画的复杂的图画,简化成一定的图案符号,人们见到这个符号也就知道它所代表的是什么了。这样,图画就逐渐脱离了对具体事物的描绘,变成事物的一般意义的代表,可以拿它所代表的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这样一来,图画就和语言相结合而成为交流思想的工具了,由此形成了原始的图画文字或图形文字。
  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对文字形成最有影响的,可能是图画符号(也有人称为图画文字)。我国许多民族的文字中仍保存着图画记事的痕迹。而图画符号的进一步发展,就可能转变为象形文字。由图画符号演变为象形文字,有一个循序渐进、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如唐兰先生在《中国文字学》中所说:“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但图画却不一定能读。后来,文字跟图画渐渐分歧,差别逐渐显著,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①。这就是原始的文字。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中国出版的萌芽
第一节 汉字的产生
第二节 原始图书典籍和原始编辑活动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编辑出版活动
第四节 先秦著名图书编撰家

第二章 秦汉:中国出版的发端
第一节 秦朝短暂的出版活动
第二节 两汉出版的历史背景与整体特征
第三节 两汉时期的图书编校与出版活动
第四节 两汉时期的图书流通与贸易活动
第五节 两汉时期编辑出版的图书
第六节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第七节 两汉著名图书编撰家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出版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出版事业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图书收集整理和出版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的图书编撰和出版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出版事业的重要人物和事迹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出版物的材料和形制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图书出版的相关技术
第七节 魏晋南北朝的图书流通和管理

第四章 隋唐五代的出版
第一节 隋代出版简述
第二节 唐代出版的历史背景
第三节 唐代的图书编撰
第四节 唐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第五节 唐代图书出版
第六节 唐代佛经翻译、编撰与出版
第七节 唐代图书流通
第八节 五代十国出版

第五章 宋、辽、西夏、金出版事业的勃兴
第一节 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政策
第二节 宋代的官方编修与繁荣的私人撰述
第三节 宋代的出版机构与出版概况
第四节 宋代的重要出版家及其出版事迹
第五节 宋代出版图书的主要内容及出版思想
第六节 宋代出版图书的装帧艺术
第七节 宋代出版物的发行流通
第八节 宋代朝廷对图书出版流通的管理
第九节 雕版印刷术的高度成熟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第十节 辽、西夏、金出版事业概况

第六章 元代出版事业的继兴
第一节 元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政策
第二节 元代的官方编修机构与编修活动
第三节 元代的私人撰述
第四节 元代的官方出版机构与出版概况
第五节 元代的民间出版
第六节 元代出版图书的装帧艺术
第七节 元代出版物的发行流通
第八节 元代朝廷对图书出版流通的管理
第九节 元代对出版印刷技术的推进

第七章 明代出版的繁荣
第一节 明代出版事业概况
第二节 官府编撰的图书
第三节 私家的编撰
第四节 书坊的编纂
第五节 明代的出版机构
第六节 明代著名出版家
第七节 明代与东西方国家的出版交流
第八节 明代出版物的装帧与印制
第九节 明代图书的经营、流通和收藏
第十节 明代出版和明代社会

第八章 清代前期出版
第一节 清前期出版业发展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清前期中央官署的图书编纂
第三节 清前期官署出版机构及其出版概况
第四节 清前期民间图书编纂与著述
第五节 清前期民间出版活动
第六节 清代前期印刷技术的发展
第七节 清前期图书装帧艺术
第八节 清前期对图书出版流通的管理
第九节 清前期少数民族文字书籍的出版

第九章 清代后期出版
第一节 经世之学的视角转换
第二节 同光间地方官刻
第三节 近代印刷技术和纸
第四节 在华教会和外国人的出版活动
第五节 新出版的开始
第六节 晚清出版物
第七节 传统出版物的式微
第八节 新式出版物的发行

第十章 民国出版
第一节 民国出版业的形成
第二节 民国出版业的发展
第三节 民国出版业的兴盛
第四节 民国出版业的艰难历程
第五节 出版法律与出版管理
第六节 出版经营活动
第七节 著名出版家
第八节 出版与社会文化
第九节 教科书、丛书、工具书与儿童读物的出版
第十节 学术著作的出版
第十一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事业

第十一章 新中国的出版事业
第一节 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出版事业
第三节 拨乱反正时期的出版事业
第四节 改革发展时期的出版业
第五节 出版法规建设
第六节 出版教育与出版科研工作
第七节 出版社团的建立与发展
第八节 港澳台地区的出版业
参考文献要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